河北一些地区禁止种小麦,这样可以缓解地下水匮乏吗?

2018年,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2018年度耕地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之处,要对河北省其中的200万亩耕地实行休耕。为了弥补农民的损失,当地政府准备了150元每亩的价格对积极响应的农民进行补贴。

其实,河北省并不是我国唯一一个提出对耕地提出休耕的省份,在东北、内蒙古以及湖北等地区,都曾经采取过对农民进行补贴的方式来让土地休耕。

之所以要提出休耕,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考虑。

地下水匮乏

我国是一个饱受旱涝灾害的国家,其中南方各个省份由于降雨量较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北方降雨量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除了干旱之外,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且对季节性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北方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8月,其他月份较少。而北方的农作物在播种时,需要墒情,其中6月、9月、3-4月等对降雨有需求。如果做不到”风调雨顺“,此时就需要人工灌溉。

虽然河北所在的华北平原也有很多河流,但是河流做不到覆盖华北平原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有些农田离河流较远,所以抽取地下水灌溉是最为方便且快捷的方法了。

然而长期的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导致华北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等水压线图来看,整个华北地区的地下水呈现出漏斗式,也就是说当地的地下水超采严重。

虽然我们打井时,看到的地下水都是汇聚在井中,但其实地下水是填充在土壤基质的缝隙中,土壤中的水分对上层土壤起到支撑作用。

而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使得土壤的支撑能力下降,造成土地沉降。

土地沉降又会导致无法修建高层建筑,或者是使高层建筑坍塌。对当地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河北地区采取了休耕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真的可以使地下水位上升吗?

休耕的好处

其实抬升地下水位的方法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开源,也就是用更多水去补充地下水位,比如:江河湖泊作为地下水的补给,还有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

除此之外是节流,减少灌溉用水就是其中一个方法。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们可以采用滴灌技术来发展新型农业,比如:以色列地区也属于干旱地区,为了发展农业,当地采用了滴灌技术。

但这项技术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设备投入高,管道铺设的长度较大,对农民素质要求较高。在我国发展滴灌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休耕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恢复土壤肥力。很多土地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种植庄稼,很少会休耕,以至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只能使用化肥补充肥力,最终导致土壤板结,而休耕可以使得土壤恢复一定的肥力。

除此之外,一些土地由于工业污染,导致该地区的土壤含有大量重金属,如果此时种植农作物,将会导致重金属富集到植物上,再通过人类食用进入人体,对人类产生较大的危害。

休耕的好处是,可以让野生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再将这些植物做无公害管理。切记不可将这些植物当作饲料,这是因为重金属无法在牲畜体内被代谢掉,导致牲畜体内也会富集重金属,而人类食用牲畜又将会导致重金属富集。

除此之外,也不可将这些植物点燃,这是因为重金属会在植物的秸秆之中,焚烧之后又会流入到土壤。所以在重金属含量较多的地区,人们会休耕,并将这些植物运往专业处理的工厂,使当地土壤恢复到原先的无害化水平。

如何缓解地下水

虽然休耕可以减少当农民抽水灌溉,但是从长期来看,地下水位并不会随着人们的休耕而上升。想要真正解决地下水枯竭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

真正导致地下水枯竭的原因,其实是人们对水资源需求上升。一方面是农业用水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工业用水。对于农业用水,我们可以发展节水农业,取代大水漫灌的农业,比如:使用喷洒技术,或者是大棚技术,减少土壤中的水蒸发到大气层中。

另一方面对于工业用水我们可以采取循环利用,将工业化水做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重新用于工业生产。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升级产业的方式来节约用水,将对蓄水量较大的企业搬迁至降雨量较多的地区,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总而言之,关于增加地下水位,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