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掀翻“大船”:两大医学顶刊撤稿,世卫组织新冠研究被误导

一项于 5 月 22 日发表在《柳叶刀》的氯喹类药物抗新冠研究遭到了质疑。

这是一项基于对医疗记录的回顾性分析,而并非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由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数据分析公司 Surgisphere、犹他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是针对近 10 万名新冠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用抗病毒药物羟氯喹和氯喹对新冠治疗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增加了其死亡的风险。

这项研究很快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注意,于 3 天后宣布暂停“团结试验”(Solidarity Trial)中的羟氯喹试验。

然而 6 月 4 日,《柳叶刀》将该论文撤回。《柳叶刀》聘请了独立调查小组与 Surgisphere 交涉,但该公司以签署保密协议为由,拒绝交出临床数据信息来源和数据库原始资料。为此,论文作者做出撤稿请求,《柳叶刀》于 6 月 4 日公布了撤稿声明。

声明表示,“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后,关于 Surgisphere 公司及其创始人和合著者萨潘·德塞(SapanDesai)在我们的文章中进行的数据和分析的准确性,人们提出了一些担忧。在德塞的同意下,我们对 Surgisphere 启动了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同行评审,以评估数据库元素的来源,确认数据库的完整性。”

撤稿声明说,“我们都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非常时刻真诚地开展这项合作,以寻求作出贡献。对于此次事件造成的任何不便或尴尬,我们深表歉意。”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也以同样的理由撤回了一篇由德塞等人发表的使用 Surgisphere 数据的论文。

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述文章,将该事件评价为,自疫情以来第一个科研丑闻调查。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生物伦理学家利·特纳(Leigh Turner)对《科学》表示,《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只是发表了作者撤稿声明,但没有表现出任何自我反省,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编辑过程。

那么,此研究究竟有哪些疑点?数据公司 Surgisphere 又是什么背景?这些研究对羟氯喹研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诸多疑问待解。

疑点重重的研究

5 月 22 日,《柳叶刀》发表了关于抗疟疾药羟氯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效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羟氯喹(奎宁)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相反,使用该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疾病或是增加死亡的风险。

这项由美国、瑞士等多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分析了从 2019 年 12 月末至 2020 年 4 月中旬世界各地 96032 名患者的相关情况。

这些患者中,14888 人被纳入药物治疗组,接受 4 种药物治疗方案:单独使用羟氯喹、单独使用氯喹、使用羟氯喹加抗生素,以及使用氯喹加抗生素,而其他 81144 名患者则被纳入对照组。

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中的患者死亡率为 9.3%。相比之下,接受 4 种药物治疗方案的药物治疗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单独使用氯喹的患者死亡率为 16.4%;单独使用羟氯喹的死亡率为 18%;使用氯喹加抗生素的死亡率为 22.2%;使用羟氯喹加抗生素的死亡率为 23.8%。

此外,接受 4 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严重心律不齐的情况。

最主要的质疑是,上述研究不是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才能给出严格的结论。

疑点二:来自澳大利亚医疗机构的数据不准确。《柳叶刀》原论文中提到澳大利亚 5 家医院共死亡 73 人,而据澳大利亚官方统计数据,截至 3 月 10 日,澳洲(医院和养老院)共有 68 人因新冠病亡。不仅如此,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医院表示,并未将医疗数据共享给该研究团队。

对此,《柳叶刀》5 月 29 日发表更正澄清,“澳大利亚”组的一家医院本应分配到亚洲,但强调这不影响论文的调查结果。

疑点三:羟氯喹日用量“超标”。《柳叶刀》研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来自美国,羟氯喹日剂量为 600 毫克,而美国官方建议剂量低于 500 毫克。

疑点四:上述研究未注明患者在试验前的健康状态。

疑点五:原始数据缺乏透明性。《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来自于医疗数据分析公司 Surgisphere,但论文中没有公开 671 家医院的名称,也无法知道 Surgisphere 公司使用的是什么数据分析工具。

一些评论认为,全球各大洲 600 多家医院竟然与 Surgisphere 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享数据,让人 “震惊”。更令人疑惑的是,在 5 月之前,竟没有一篇论文引用过 Surgisphere 的数据。

受质疑声浪冲击,《柳叶刀》杂志本周二(6 月 2 日)发表官方声明,承认 5 月 22 日发表的论文 “存在严重的科学问题”。

神秘公司 Surgisphere

图|Surgisphere 官网首页写着“我们是实时的全球医疗保健合作组织,致力于提高人们的寿命”。

据称 Surgisphere 公司经过了 ISO 认证,该公司 “追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进步,以期开发出行业领先的工具,使医疗保健提供者能够更好、更快、更准确的决策”。

对于柳叶刀撤稿事件,Surgisphere 官网发表回应称,该公司的数据来自电子病历(EHR)。该公司特别强调,其新冠肺炎研究未获得任何来自制药公司、私人或公共捐助者或政治组织的资助。

至于澳大利亚医院的问题,Surgisphere 解释称,一家自称来自澳大利亚的医院于今年 4 月 1 日在该公司系统中注册,在此后的审查中,该公司发现应该将其归入亚洲医疗机构更合适。目前该医院已经被重新归类,且论文研究结论不受此影响。不过声明称,“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这种独立的审计,同时确保遵守各种法律和法规问题。”

Surgisphere 是何方神圣?又有哪些独家秘笈呢?

Surgisphere 在成立之初为医学教育公司,以出版医学教科书为主业。那么它是如何转身成为数据公司的?德塞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Surgisphere 自 2008 年开始营业时即开展了医疗数据分析服务,“我们使用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尽可能地使这一过程自动化”。

据 Surgisphere 官网介绍,其数据分析是通过分析平台 QuartzClinical 来实现的,后者可识别人类个体穷尽一生都无法识别的数据模块。据称,其系统是从头设计,可以轻松获取医疗保健者输入的数据,并将其纳入其 PB 级大数据中,得到了全球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认可,并于 2019 年被该咨询公司评为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公司的第一名。

Surgisphere 官网还宣称 QuartzClinical 系统得到了国际赞誉,并在顶刊发表过许多研究论文。查询可知,Surgisphere 获得了弗若斯特沙利文 2019 数据分析医疗技术创新奖。弗若斯特沙利文对其评价是,Surgisphere 的 QuartzClinical 医疗保健数据分析平台可识别异常值并提高运营效率,将对医疗保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德塞对《卫报》表示,该公司仅仅作为数据聚合器,并不为原始数据负责。这与其宣传的 QuartzClinical 强大功能并不吻合。

Surgisphere 由德塞于 2007 年创立,迄今已经纳入了来自 45 个国家和地区 1200 多家医疗机构的 2.4 亿名匿名患者数据。

但据《卫报》报道,Surgisphere 的几名员工几乎没有数据或科学背景。一名任职编辑的雇员似乎是科幻小说作家和幻想艺术家,而其营销主管则是成人模特和活动主持人。

在该公司的领英页面只有不到 198 位关注者,其员工只有 5 人。DeepTech 查询发现,目前其员工信息公开的只有德塞一人。

截至 6 月 5 日,Surgisphere 的推特账户拥有不到 500 个关注者,2017 年 10 月至 2020 年 3 月之间没有发布过帖子。

德塞又是何人呢?德塞的领英页面显示,他于 2006 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并于 2014 年获得杜克大学医学院住院医师认证。他自 2007 年 3 月至今,一直担任 Surgisphere 公司首席执行官。

芝加哥西北郊阿灵顿高地市的西北社区医院发布声明称,德塞自 2016 年 6 月以来一直在该医院工作,但 “出于个人原因” 于 2020 年 2 月 10 日辞职。

《卫报》还发现,德塞还面临与 Surgisphere 无关的 3 项医疗事故诉讼,其中一项来自 2019 年 11 月,诉讼指其 “粗心和疏忽”,导致手术后造成永久性损害。德塞对媒体表示,这些指控 “毫无根据”。

另外 2008 年,德塞还发起过一项众筹活动,宣传一种可穿戴的下一代人类增强设备,不过只筹到了数百美元,该设备并未落地。

争议研究影响巨大

这项《柳叶刀》研究在当时的影响立竿见影。5 月 25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暂停 “团结试验”(Solidarity Trial)中的羟氯喹试验。

全球已有近 200 多位医界专家联名签署公开信,要求 “至少在机构层面共享患者数据信息,并且对该研究项目进行独立分析。

在《柳叶刀》论文发表的第二天,此前表示 “将羟氯喹与阿奇霉素联用成功治愈新冠肺炎病患” 的法国生物学家迪迪埃·拉乌特(Didier Raoult)就表达了强烈不满。

拉乌特表示,相比于眼前看到的事实,他并不相信大数据,“我们马赛地中海感染研究中心可是已经治愈了 4000 多名患者”。

“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我的亲眼所见,我不知道在其他地方羟氯喹是否致命,但在这里(马赛),它挽救了很多生命。” 拉乌特说。

随后,拉乌特用数据印证了自己的质疑。“来自五个不同大洲的数据不可能如此一致,要么是数据操作(在材料和方法上没有提及),要么是假数据的合并。”

图|来自五个不同大洲的数据十分一致(来源:Twitter)

今年 3 月,拉乌特声称其团队使用抗疟疾药羟氯喹让新冠肺炎患者奇迹般康复,引起舆论轰动,也使得羟氯喹成为近几个月来医药界争论的焦点。随后,这一结果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力支持,并在推特上开始了“带货”。

不过,拉乌特也承认,其研究局限性是病例太少,且有多名患者退出了测试。另有专家批评说,该研究没有对轻重症病人分组,不是随机研究,且对照来自其他现场,这些都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

在通报暂时叫停羟氯喹抗新冠病毒试验后,世界卫生组织在 6 月 3 日宣布将在 “团结试验” 中恢复使用羟氯喹。世界卫生组织急救中心主任斯科特·迈克尔·瑞安(Scott Michael Ryan)表示,在世界卫生组织试验中,没有迹象表明羟氯喹有任何的安全问题,暂停药物试验只是基于所有研究的最新结果所采取的谨慎性行动,确保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进行实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告诉 DeepTech,《柳叶刀》这项研究最大的问题是仅有真实世界数据,这无法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相比,会产生研究结果的偏差,但 Surgisphere 公司对原始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并不大。

即使《柳叶刀》论文撤稿,也不意味着羟氯喹抗新冠有效。此前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 150 名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非双盲)显示,氯喹抗新冠作用不明显,不良反应更多。这与《柳叶刀》撤稿论文结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