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吗?可有科学依据和现实依据?

的确,有专门研究地震的科学家曾发表过,干旱和地震存在联系: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地方,往往三年之内都发生过干旱,而地震的大小则与旱区的面积成正比。并指出从四川炉霍7.9级大地震(西南大旱区)、云南昭通7.1级地震(西南大旱区)到海城7.3级大地震(华北大旱区)、唐山7.8级大地震(华北大旱区),这些破坏力极大的地震都是能直接体现“震旱关系”的事实依据。

当然,即便是在民间,也流传了很多种能预兆地震将要发生的现象,比如:地震云、地震鱼,鱼儿跳出水面,猫狗发出异常叫声,当然,也包括很多人坚信的“大干旱以后必有大震”。那么,大干旱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会有大地震发生?而传说中的异常自然现象,以及各种动物不同往常的行为表现,又是否真的都是即将有地震发生的前兆呢?

地震为什么被称为自然现象?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个基本事实,从地球到月球,其实都频繁发生地震,月球是什么环境,相信一部分人也心里有数,那里可没有什么干旱不干旱的说法。而且,地震本来就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地球上所有角落发生的地震次数加起来都能超过一万次,因为,地球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就多达500万次左右。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大家知道的发生过的地震并没有这么多?这个其实也不奇怪,之所以地震被称为自然现象,就是因为它不仅很常见,而且一般也不会对周围的人带来太大影响。虽然每年全球会发生五百多万次地震,但其中只有10到20次可能对震中的人造成危害,而能够造成严重灾害发生的地震大约每年有一两次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没感觉到有那么多地震发生过?

大家平时很少能感受到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地震震级都比较小,而震级小于3的地震通常都难以让人类明显感觉到。当然了,地球这么大,不见得发生地震的地方都距离我们较近,从地震波的传递来说,它也有自己的最大传播范围,这完全取决于地震的深度和释放总能量的大小。

当人类登陆月球的时候,专门放置了测量地面发生震动的仪器,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地震这样的现象,是否也存在于其他星球上。而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其实很多角落都放置着专门进行地震测量的仪器,而它们存在的数量可以说是数以千计。正是这些记录地震的探测器将每次发生地震的信息收集起来,我们才知道了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到底需要多少人手参与到救灾中去。

地震跟干旱存在必然关系吗?

试想一想,如果每次发生地震之前都出现过干旱,或者大干旱,那地震的次数应该就远没有实际发生的多,并且,发生地震的地方也会变得更少!而且,把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关联到3年之内的干旱,这个时间线本来也太长,它也起不到从根本上减小地震发生时给大家的生命和财产风险。

地震的类型有很多,只不过一般情况下,破坏力较大的地震都是因为地壳释放能量所导致,并且,往往都是浅源地震,比如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这种震级较大的浅源地震不仅会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威胁人们的生命,如果之后的几年时间出现短时间内降水量较大,还有可能会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自然灾害。

但是,干旱发生的主要指标则是该区域内淡水总量太少,它被称为自然灾害,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尤其明显。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跟气象这样的自然因素存在较大关联,当一个地方长时间维持少雨、甚至无雨的情况,便有可能会出现土壤干旱、大气干旱或生理干旱这几种干旱类型。当然,人类活动进一步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也是近年来干旱频发的原因之一。

地震有所谓的预兆吗?

之所以大家如此畏惧地震,并收集许多可能预示会发生地震的信息,就是害怕突入起来的地震会危及家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事实却会让大家失望,因为,到目前为止,干旱并没有被确定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必然关系。通常情况下,有地震带分布的地区会比无地震带经过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更大,而那些震级较大的地震,目前也只发生在有地震带分布的地方过,其他地区发生的地震一般都小于6级。

并且,不仅大家不能把干旱当作是地震的预兆,更不应该相信什么地震云和地震鱼能预示地震将要发生。地壳释放能量的时候具有突发性,即便是大家认为的一些比较有灵性的动物,它也不可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未卜先知。之所以,大家会在一些地震结束之后搜寻到一些异响,那最多只能算作是巧合,不然,科学家们又怎么可能这多年过去了,都还无法做到提前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