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易服”并非清朝专利,历史上的这个政权也曾这样干过

清朝在入关之初,为了能强化自己的统治,相继颁布了“剃发令”和“易服令”,凡有不遵从者,杀无赦。不过,“剃发易服”这个极不人道的法令却并非清朝独创,早在公元十一世纪的时候,有一个政权就干过这样的事情,这个政权就是在宋朝时期雄踞西北的“西夏”。


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在建国之前,党项人经历了长达数百年漫长而又艰难的生存考验。经过数次迁徙,党项人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生活。

唐朝末年,党项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赐予李姓,封定难军节度使。自此,拓跋思恭更名为李思恭,他的同族兄弟以及后代子孙也皆以唐朝国姓“李”作为姓氏。

在此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几次易主。党项人在李氏一族首领的带领下,一面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一面也在不断集聚自身的实力。


到了宋朝初期,党项人的实力逐渐壮大。当时已被辽国册封为夏国王的党项首领李继迁开始不断侵扰宋境。宋朝皇帝派五路大军前往讨伐,结果竟大败而归。最后宋朝以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等地作为代价,换取了党项人名义上的臣服。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继夏国公之位。同年,李元昊宣布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李元昊是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领袖,他意在让西夏能成为与宋朝、辽国分庭抗礼的政权。因此在建立了西夏之后,他立即开始着手内部建设。


李元昊放弃了李姓改为党项姓氏“嵬名”,同时他还接受了“兀卒”的头衔,这个词语在党项语中相当于皇帝或可汗。不久,嵬名元昊又推出了一系列去汉化的举措,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关于剃发的法令。据史料记载“初制秃发令,元昊先自秃发,及令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令,许杀之。”这项法令和后来清朝的“留发不留头”如出一辙,不过李元昊针对的是自己人,而清朝统治者则是强迫其他民族的人接受自己民族的特色。

除了剃发外,嵬名元昊还颁布了关于服饰的规定,文武官员和庶民百姓各有所服。从现存的一些壁画上可以看出,西夏人的服饰跟当时的吐蕃、回鹘人非常接近,和汉人服饰则有明显区别。


与“剃发易服”这些事情比起来,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文”就更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了。西夏文共有五千多字,结构仿汉字,但又具备自己的特点。后来随着西夏被灭国,西夏文曾一度被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之中。直到近代考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用西夏文记录的大量文献典籍才得以重新面世,为现代人研究西夏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帮助。

此外,李元昊在军事、行政领域的改革奠定了西夏国家政治架构的基础。在李元昊统治的鼎盛时期,西夏军队人数达到了30万之众。后来宋朝、辽国都相继对西夏发动过战争,然而这个夹在两大强国中间小国却多次打败了对手。辽国于1125年灭亡,北宋于1127年灭亡,但西夏却顽强的生存到了1227年,最后才被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