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测量为什么不能用无人机?

5月6日下午,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行动开始,35名由专业登山运动员和专业测绘人员组成的“登山队”,在5月7日到达海拔6500米的珠峰营地。这趟旅程充满艰辛和危险,也是展示祖国国力的大好机会!

如果这次登顶测量成功,那么这将成为我国专业测绘团队首次登顶测高。这次测量行动,基本都使用“国货”设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将辅助测量。

珠峰的“两个身高”,将成为过去式

提到珠峰的高度,大家往往能脱口而出:8848米或8844米。

或许在小时候,我们还曾为这两个数字争论过,事实上,这两个数字都是正确的,只是测量的位置不同。

8848.13米——是1975年的测量数据,这时候没有雪深雷达,因此8848.13米包含雪的深度。

8844.43米——是2005年的测量数据,此次测量将雪深除去,得到珠峰的净高为8844.43米。

从两次的测量数据来看,珠峰似乎在几十年时间里,高度基本没有变化,然而2020年的珠峰高程测量,很有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此次珠峰测量的设备精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力测量系统都将辅助测量珠峰高度;并且在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距离珠峰只有220公里,这场地震或许会改变珠峰的高度。

珠峰登顶测量,即将开始第三步

测量团队到达6500米营地,是整个测量计划的第二步。

整个测量团队从1月便开始集训,在4月抵达珠峰进行实地训练,熟悉测量仪器。5月开始,测量团队便正式开始登顶珠峰,整个测量行动分为七步:

  1. 从珠峰大本营,攀爬到海拔5800米的营地。

  2. 继续前进,抵达6500米营地。

  3. 通过冰壁,抵达7028米营地。

  4. 通过大风口,抵达7790米营地。

  5. 抵达8300米营地。

  6. 经过语文课本描述的“第二阶梯”,向珠峰顶冲刺。

  7. 在珠峰顶搭建觇标,开始测量。

整个测量行动,团队经过6个营地,预计到12日到14日之间,测量团队将到达珠峰顶。

5G信号,带你畅游珠峰

为了确保行动顺利,团队工作人员提前在珠峰附近安设信号基站,实现珠峰网络信号全覆盖,甚至在珠峰顶,都能享受到流畅的网络体验。

在信息时代,网络是精准工作的基础。无论是登山、测绘、信息传递,都需要网络,除了辅助测量行动,极致的网络也为大众提供福利——登顶测量期间,团队会拍摄珠峰美景并且以VR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珠峰测量为什么不能用无人机:

登顶珠峰面临很多危险,为什么不使用机器人或无人机登顶?

珠峰与普通的山顶不同,环境十分复杂,气流不稳定、温度低,无人机在珠峰顶很难稳定测量,从而影响数据的精准度。

设备的运输对于无人机来说也是一个“重活”。

为了便于测量,团队需要在珠峰顶搭建觇标,觇标类似三脚架,对于无人机来说,将觇标准确搭建到珠峰顶过于困难。

除了觇标,还需要运送北斗卫星导航接收器、雪深雷达、气象仪等仪器,这些都是无人机无法完成的工作,只能依靠人类将其带到峰顶后安装使用。

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在未来,有很大几率会代替人工测量高程。

但是目前而言,无人机测量高程的技术尚不成熟,测量数据也不精确,并不适合测量珠峰这类需要精准测量的标志性山峰。

总结而言:无人机干不了重活、无人机在珠峰环境不稳定,测量不准确。

无论是什么技术,都需要由小及大。

无人机测量技术基本没有经验可循,也缺少完善的技术规范,就像一份没有正确答案的考卷,无论怎么回答,都很难拿到高分。

对于珠峰高程测量,还是要以精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