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6岁的麦克阿瑟上了小学,但跟随父亲东奔西颠的军营生活,早已养成了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性格,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成了一件最难受的事情,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好几门功课都不及格,但打打杀杀是他最热衷的游戏。
2年后,其父亲调任华盛顿陆军司令部,麦克阿瑟也进入了一家富人学校,尽管生活安定了下来,但同学们非富即贵,让他从小养成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极不适应。更由于一次大病后,麦克阿瑟说话变成了口吃,成为同学们耻笑的对象。
作为一个要强的孩子,最在意荣誉和赞扬。而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学校里,由于初来乍到和口吃病,麦克阿瑟的自尊心第一次遭到了无情的摧残,甚至连老师也“冤枉”他。更让人懊恼的是,因为口吃,他连“发飙的”回击能力都没有。
那段日子是小麦克阿瑟最黑暗的时光。细心的平克尼自然明白儿子的遭遇,她一面鼓励他树立信心,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面开始有针对性地通过朗读纠正儿子的口吃。
在母亲的关怀下,麦克阿瑟不再暴躁,默默忍受着同学们的羞辱和嘲弄,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矫正口吃病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治愈了口吃,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同学不再嘲笑,老师也经常表扬,让他找到了“高人一等”的方法。
一次期末考试,当老师宣布开卷考试时,全班同学拍手称快、欢呼雀跃。当他们飞快地把试题做完后交卷,只剩下麦克阿瑟一人在继续答题,他没有翻书,独立思考地完成了考试。其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坚强意志力,让老师褒奖有加,从此刮目相看。
正是这个事件,显示了麦克阿瑟从小就有着非凡的抱负,培养了他绝不认输、勇往直前的品质,并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他看来,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地方,唯有学习好,是保持和维护家族优越感的唯一途径。他十分享受被人夸赞的感觉。
“子承父业”,上西点军校。
1893年,13岁的麦克阿瑟小学毕业,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进入西德克萨斯军事中学读书。从小在军营长大的麦克阿瑟,很快适应了学校的严格管理,学习不是大问题,但体能是他的弱项。从不服输的麦克阿瑟,主动要求担任体育委员。
并且像小时候对付口吃病一样的,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学习后就去操场跑步,下雨天就在健身房锻炼,伴随着发育,中学毕业时,麦克阿瑟身高已达1.80米,身材匀称,体能更是不在话下,足球、网球玩得都不错,多次获奖。
学习更是无人能及,年年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其毕业时,他的成绩平均97.23分,几乎是满分了。更有意思的是,麦克阿瑟的演讲才华展现了出来,原因是新来的校长不仅降低教师酬薪,而且还裁员,引发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满。
作为低年级学生代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众人。尽管有些紧张,但他据理力争,每句话有条有理,抨击校方的软肋,赢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首次成功彻底激了发麦克阿瑟的演讲才能,并一发不可收,经常参加校方组织的演讲比赛。
4年后,麦克阿瑟以骄人的成绩从中学毕业。这样孩子在父母眼里简直就是骄傲,上西点军校成了全家人向往的地方。要知道,西点军校是美国将军的摇篮,也是其父亲的梦想,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麦克阿瑟身上,但西点军校不是那么好进的。
当时的西点军校,全校学生也不过500人,每一名学员必须有议员以上的人物推荐才能报考。恰恰这时,美西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的父亲被晋升为准将,率部远征菲律宾,他决定放弃报考西点军校,参加父亲的部队,实现自己的军人梦。
但父亲拒绝了他,“仗有的是打,上军校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带兵打仗”。母亲平克尼更是和现在的许多家长一样,陪伴着儿子复习,并利用家族关系,争取到了报考名额。麦克阿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高出第二名13分的成绩高居榜首。
那时的西点军校就像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一样。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可以说是天大的喜讯,自豪感和激动可想而知。作为父母的骄傲,麦克阿瑟自然承载了家族的优秀基因和优越感,更是他日后彰显目中无人、高傲和张扬个性的资本。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