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碎裂25块,哈勃望远镜已再次确认,到底是什么原因?

曾经令北半球彗星爱好者激动万分的ATLAS彗星,在四月初已经碎裂的消息让大家非常意外,本来它将有望成为数十年来北半球能观测到最亮彗星,但3月底就开始发现有碎裂的迹象,让大家颇为意外!

关于ATLAS彗星

这颗彗星是小行星是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简称:撞地警报系统 ATLAS)所发现,因此直接以ATLAS命名了,它是一颗类抛物线彗星,但这些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发现来亮度迅速增加,让全球彗星迷为之疯狂!

早先天文学家估计其亮度很难达到目视程度,或者仅仅刚刚跨越目视的视星等6等,但在3月初观测时候其亮度已经超过了天文学家估计的100倍以上,所以ATLAS彗星的表现远超预料,它也迅速的成为了全球彗星迷们关注的对象!

不过据马利兰大学华裔天文学家叶泉志和加州理工学院张启成使用拉帕尔马二米望远镜对ATLAS彗星进行持续观测发现,和4月1日取得的图像对比,似乎4月5日拍摄的图像中彗核可能是已经分裂成为两块,头部彗核部分与后半部分存在明显的裂隙,观测得出的结论是彗核已经分裂!

而根据台湾省鹿林天文台40厘米望远镜在4月9日和10日两天的观测,发现两个碎块之间的距离达到了3400千米,因此ATLAS彗星分裂已经成为事实,北半球天文爱好者希望破灭,唯一的变数是这颗彗星未来是否会碎裂成更多数量!

哈勃观测,ATLAS碎裂成二十五块

4月20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ATLAS彗星继续碎裂,彗核部分已经破碎成大大小小三十块,这有点超出天文学家的预料,不过在23日观测时,只发现了25个碎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行星科学和天文学教授David Jewitt称哈勃仅仅只相隔了两天的观测,差异就那么大,以至于很难将前后两天的观测结果联系起来!

马里兰大学兼第二个哈勃观测小组负责人叶泉志则称彗星破裂时间比亮彗星更令人兴奋,因为这是很少见且难以观测,此次ATLAS彗星给了大家一个绝佳的视角观测彗星碎裂的情况!

彗星为什么会碎裂?为何此次ATLAS碎裂观测意义重大?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下什么是彗星!彗星其实就是太阳系里的游荡的小型天体,但这些有的是小行星,有的才会成为彗星,因此要成为彗星有几个要素:

远日点必须远离太阳系雪线,一般都远在柯伊伯带

近日点必须到靠近太阳,靠的越近,就有潜力更明亮

该天体必须有挥发性物质构成,比如水或者其他挥发性物质

记得美国一大学教授直接放了一个脏雪球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解彗星构成,当然雪的比例没那么夸张而已,确实彗星就是一个脏雪球!

彗星从冰冷的柯伊伯带向太阳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太阳辐射照射,因此这些物质会挥发,因此在彗星经过的路线上会留下大量的彗星尘埃,甚至比较大的颗粒状物质,这会产生两个结果:

如果彗星的轨道和地球轨道交叉,这些留在轨道上的物质在地球经过时会成为流星

另一个结果就是这些物质拖在彗星屁股后面会形成常常的慧尾

我们看到的漂亮彗星就主要要彗核和慧尾构成,当然彗星因为紫外线作用下还能形成离子尾,而彗核有时候还能形成反向慧尾,彗星的观测非常有趣,如果有机会,真要抓住机会好好观测!

彗星为何会碎裂?

彗星的碎裂也和彗星这个发光有关,彗星本来就松散结构的脏雪球,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内部已经有一千万头草泥马在奔腾,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恐慌性”的涌出,造成了彗星各处受力并不一致,这也是彗星准确轨迹预测的一个难题,当然这和观测的大范围轨迹预测并不矛盾,而是它们万一有和地球相撞的风险时,那么在阳光动力(光压效应和热辐射加热后物质喷发动力效应)下,彗星轨迹无法精确预测!

在一些彗星重心不在中心或者存在多个质量区域分布,或者结构强度本就由冰块维持时,彗星解体就会在逐渐靠近太阳的过程中发生,因此ATLAS彗星的分裂研究,对于未来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和彗星轨迹预测上有非常大的意义!

但ATLAS碎裂成几十块,还是有些超出天文学家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