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未来,可以能用来治疗情绪问题吗?

研究发现,性格忧郁、焦虑的老鼠体内的微生物型态与一般老鼠体内的微生物不一样!

将忧郁老鼠体内的微生物移植到一般老鼠体内,也会对该老鼠的情绪造成影响,类似的实验也被应用在人体上,不过就目前技术而言,想以微生物作为治疗情绪的方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人体的肠道不但是重要的免疫中心,也与神经系统关系深厚,其中包含了一亿个专用神经元。这种合作关系也让研究人员也开始寻找微生物体与情绪及脑部病变的关联。一项重要的线索就是体内大约有80%的血清素──抑郁症便与缺乏血清素有关──是在肠道内产生。研究人员的确发现,有重度抑郁症的人其肠道微生物型态与健康的人不同。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会与老鼠的情绪互相影响

除了与数百万个神经元有关联以外,大肠也通过强大的迷走神经(vagus nerve)而与大脑产生直接关联,这也成为微生物相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途径。动物实验显示这条途径不仅与发炎控制有关,也与大脑功能及情绪相关。早期研究也显示,在无肠道微生物状态下养大的老鼠,神经方面的发展也会不同。有些科学家甚至还研究微生物体与自闭症(另一个发生率急遽升高的疾病)之间的关联。

微生物相的型态似乎也与焦虑有关。因幼年与母鼠分离而出现焦虑及抑郁症状的老鼠,肠道微生物相也不同于那些在母亲身边度过快乐童年时光的控制组老鼠。

而这个研究结果更让人好奇的一点是,研究人员发现,依照相同程序与母亲分离的无菌鼠,就不会出现上述那些负面行为。这表示微生物会影响情绪及行为的发展──而且可能在幼年时期就会产生影响。为此,科学家已发现将焦虑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相转移到无菌鼠体内,也会将焦虑行为转移给该受试老鼠。

我们或许也可以从体外来探讨微生物与情绪的相互关系。非体内微生物似乎能够消除鼠科动物的忧郁。我们如何知道?要和老鼠谈心确实有难度,因此科学家想出其他方法了解老鼠的情感,其中之一就是游泳测验。

将老鼠放入一小缸水,测试它们在没有逃生路线的情况下会持续游多久才放弃,任凭自己飘浮在水面(之后由研究人员救起)。有抑郁症状的老鼠会远比健康的控制组老鼠更快放弃。

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一个研究团队决定研究如何减轻忧郁老鼠的这些症状,帮助它们游得更久。在其中一项实验中,他们测试了市售的抗抑郁药与双歧杆菌15菌株,发现2种都有效,而在另一项试验中使用乳杆菌(Lactobacillus)也有效。

饮用益生菌的受试者,大脑情绪及感官会出现变化

在其他研究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例如牝牛分枝杆菌 Mycobaterium vaccae常见于土壤中,人类可透过水或植物接触该菌)及厚壁菌(Firmicutes,尤其是乳杆菌)似乎可以减轻动物的焦虑。

有些研究甚至发现对人类也有效。其中一项检测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扫描了健康成年自愿受试者的大脑,接着其中一小组受试者每天饮用益生菌乳品(包含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及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6)长达一个月。

一个月结束后,控制组受试者的大脑看起来一样,但持续饮用综合益生菌的受试者,大脑中情绪及感官感受相关区域的活动则出现变化。

在我们能开立微生物处方治疗情绪障碍之前,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不过这项研究奠定了值得关注的基础。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引导研究人员探究一种名为“精神益生菌”的益生菌新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