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性格越黑暗的人,看起来更有人格魅力?

我们总在试图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来揣测对方的性格。两个人互相吸引可能有很多原因,然而分手的理由几乎都会归结于“性格不合”。

在一起这么久居然到现在才发现彼此性格不合???

# 性格:这锅我可不背!

其实这样的说法挺伤人的,因为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性格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是相对稳定的存在,我们很难通过“爱的感化”来让对方做出改变。

在人格心理学领域,许多研究者认为“大五”因素模型适用于全人类,它包括了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开放性和情绪性五个人格维度。

当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缺乏对人格特质形容词中的“不礼貌”词汇的分析(Block, 2010),过度偏向于人格的光明面。

在人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同样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习惯于关注那些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往往会忽略掉和压抑那些隐藏在阴暗面的人格。

存在即是合理的。于是,更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这一新人格特质群,这三种人格特质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Stellwagen, 2011)西方文化更是将它们看作是反社会型人格特质(Antisocial Personality),因此它们被命名为黑暗人格三合一(Dark Triad, DT)

黑暗三人格包括了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精神病态(Psychopathy)、自恋(Narcissism)

马基雅维利主义

为了达到目标,挑战常规道德准则,不惜使用欺诈等手段来操纵他人的个体。

在心理和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冷酷无情、擅长操纵、阴谋算计、实用主义、注重结果和忽视道德。

精神病态

一般是指在情绪和人际方面持续的行为偏差,包括三个显著的症状:去抑制(指冲动控制问题)、胆大妄为(指超越常规的社会支配性、情绪复原力和冒险性)、恶毒(指攻击性的资源掠夺而不顾他人感受,即毫无约束的个体性)

在心理和行为上一般表现为:行为冲动、寻求刺激、缺乏共情、缺乏责任感、缺乏焦虑。

自恋

过度自恋并超出社会对自恋的许可,包括脆弱/敏感(指难以维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缺乏内在动机,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夸大其词/风头主义(对外在行为限制的不安和不耐烦)

在心理和行为上一般表现为:自我中心、爱慕虚荣、自我吹嘘、支配性、优越感、傲慢无礼和自以为是。

正所谓“黑到深处自然粉”,这些人格阴暗面对于我们的生活并非只有负面影响,反而会带来不一般的效果。让我们一同来走进内心的黑暗世界,解密那些“意想不到”的事儿。

01. 腹黑的魅力:为什么女人偏爱坏一点的男人?

人们常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我们同样找到了心理学依据。一项研究发现,初级精神病态是亲密关系的正向预测指标。(Ali&Chamorro-Premuzic, 2010)

这类人往往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主动、热情与承诺,并具有操控伴侣的能力,在初步交往中给人留下“有能力、有魅力、好交际”的第一印象。

当然,女性对“坏”男人的喜爱也是有限度的,当男性出现攻击性、反社会行为等次级精神病态特征时,就会失去女性的亲睐。因为随着人际互动的加深,他们行为中的缺陷便会逐渐展现出来。

02. 内心暗黑的个体不喜欢稳定的恋爱关系?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黑暗三人格的求偶行为,掠夺的、兴趣分散式的求偶方式更有助于他们建立短期亲密关系,增加基因传承的概率。

而在短期交往过程中,暗黑人格特质确实能让人具有一定吸引力,但由于他们过度专注于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不能够做到延迟满足,也不擅于做长期的关系投资,因此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研究者们还发现,黑暗三人格的男性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有许多性伴侣,而且对性伴侣的喜好非常广泛、不加拣择。(Jonason, Li, Webster,& Schmitt, 2009)

尤其是自恋特质高的群体喜欢所有类型的短期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的作用之后,自恋与稳定的恋爱关系、一夜情、朋友之间的性关系都存在显著的相关,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社会群体内保持恋爱关系维持自我良好的感觉。

03. 暗黑体质的人偏爱的恋爱风格:现实之爱和游戏之爱?

现实之爱(游戏和友谊之爱的结合,通常这类人选择伴侣看起来更像是商业合作,看重彼此共同的目标)之所以受到黑暗三人格个体的青睐,是因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恋爱风格,用头脑算计而不是用心感受。他们追求恋爱关系不会是出于爱慕,而是认为对方对自己有多大可利用价值。

游戏之爱(视爱情为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只存在于精神病态个体的选择之中,这与他们追求感官刺激和新鲜体验的特质相符合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追求短期恋爱关系时,黑暗三人格对于激情之爱(基于强烈的形体和情绪上的相互吸引,通常为一见钟情的类型)并不感冒。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是出于满足自己的目的,他人的特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人是否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内在的需要。

所以他们在短期求偶风格表达的一贯态度是“我到底能得到什么”,而不是对方的外部吸引力。

04. 性格越黑暗的人,越容易消极怠工?

从社会交换的角度来看,黑暗三人格促使个体以一种违反大多数社会基本准则的方式行事,因此他们在工作表现上会更差,消极怠工的行为也会增多。

马基雅维利主义在任何情境下都与工作表现显著负相关,不管他们的权力有多大,组织的集体主义程度高低,他们的生产效率都更低,在工作场合的消极行为更多。

自恋的情况会有一些复杂。自恋者所拥有的权力越大,他们的工作表现就越差。对于个人主义取向的自恋者而言,共同承担责任和为集体目标而努力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很强的组织工作时,他们的工作表现也会变差。

但自恋者拥有的权力越大时,他们的消极工作行为却会显著下降,尤其是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公司内。可能是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领导者的自私行为更容易被下属包容。

对于精神病态而言,权力会减弱这一特质与消极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掌握权力的精神病态表现的消极工作行为是超出核查范围的。比如,精神病态的警官不可能从事一般性的消极工作行为,如偷窃、非工作原因上网,但会表现出一些新奇的反社会倾向,如煽动犯罪嫌疑人使用武力。

05. 成功人士都有一些腹黑人格?

研究发现,黑暗三人格在世界各大公司的高管当中并不罕见。这三种暗黑人格特质在职业发展中,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首先,自恋和精神病态都有自我提升的特点,这种特点更有助于个体在初次见面时获得成功,特别适合于工作面试。

其次,他们会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使用一些策略。比如,马基雅维利主义擅长展示魅力和外显操控;自恋惯用外在形象;精神病态常用威胁......但他们都能够同时使用软硬兼施的攻势,且使用强硬策略的频次更高。

黑暗三人格会通过使用强迫性的、攻击性的社会影响策略促进他们在职场上的影响力。这一现象在男性个体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而那些惯用强硬策略的黑暗三人格个体更容易成为公司的领导,更像是霸道总裁的既视感。

另外,他们也能使用诸如建立工作联盟这样的柔和策略,通过逢迎讨好、利益交换和幽默感与工作伙伴之间营造一种友好的工作氛围,在必要的时候利用这种友好来促进工作任务的达成,对方会认为这是出于情感支持而觉察不出其中的利用关系。

06.“夜猫子”性格更“黑暗”?

心理学家发现,相比那些早睡早起的人,夜猫子们表现出更多的黑暗人格倾向。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黑夜有助于那些在群体中采用“骗子策略”的人来隐藏自己。

“在别人熟睡且认知功能减弱的时候占据一个昏暗的环境进行搜索,对所有追求快生活策略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成效。夜晚的特点也许是能随意啪啪啪,勾引他人,冒险等等与黑暗性格相关的行为。”

彼得 ? 乔纳森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黑暗性格分数越高的人,越觉得自己在晚上效率更高。而且那些晚睡的个体对自己应得的权益更敏感,也更具开拓精神。

07. 腹黑体质看起来更有人格魅力?

不同于“好孩子惹人爱,坏孩子招人嫌”的直觉判断,我们不难发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受欢迎的往往不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品行良好的学生。

相反,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一般,爱与老师对抗,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动机,欺负和威胁同班同学,但有着很多朋友,在同伴群体中有很高的地位,被同伴看作是领导者、有影响力的人。

这些个体能够根据情境需要灵活使用胁迫亲社会性两种策略,前者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后者是通过个人魅力吸引别人,从而使得他们在资源控制和社会支配方面最有可能成功。

写在最后

黑暗三人格所描述的是介于健康人格和临床人格障碍之间的亚临床层面的人格阴暗面,它丰富了人格特质论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全面地刻画了人格的动态矛盾性与复杂性。

当然,人格光明面与阴暗面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它的适应性和破坏性,拨开层层迷雾,才能挖掘更真实的自己。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