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臣于谦的死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打败瓦刺,迫使瓦刺放回了被俘虏的明英宗,保住了大明江山。虽然立下大功,但他却从不以此来炫耀。刚刚即位的代宗朱祁钰十分信任于谦,对他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每要任用一个人,都秘密召见于谦,征求他的意见,于谦也是据实相告,无所隐讳,不避嫌怨。不仅如此,朱祁钰平时也十分关心于谦。于谦一直有痰疾,每当他发病时,朱祁钰便派太监兴安、舒良轮番去探望,听说于谦所服用的药不好时,还诏令御医制赐,甚至专门为他备下饭菜,亲自到万岁山,伐竹取沥给于谦。

本来于谦就立有大功,再加上皇帝信赖,自然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这些人拼命抹杀他的功绩,甚至连于谦举荐的人也反咬一口。罗通受于谦的荐举镇守居庸关,立下了功劳,可他不但不知感恩,却说毁于谦,上奏说;“当今这些大官们都是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光会说大话,不会干实事。”攻击的矛头直指于谦。

话说回来,罗通的指责固然是无中生有,但是,于谦自己的性格也使得他与一些大臣不和。

于谦性格非常刚直,看不起那些尸位素餐的勋旧贵戚。每遇事不如意,于谦就拊胸叹道:“此一腔热血,竞洒何地!”他对官场恶气、士大夫们的自私自利、妒贤忌才、争权夺利、贪婪无耻等丑陋面目非常厌恶,因此遭到这些人的忌恨。

朱祁钰当了皇帝后,便盼望帝位能传给亲生儿子朱见济,但他自己无法提出更换太子的要求。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终于想出了收买大臣的“妙计”:赐给内阁大臣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并升了他们的官职,想让大臣们提出更换太子的要求。不久之后,广西的一位地方官犯法当死,为了保命,情急之下,竞密奏朱祁钰,请求更换太子。朱祁钰正发愁无人提此建议,看过奏章,万分欣喜,说道:“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马上令礼部会同群臣集议。

一些大臣,如陈循等很快签字画押,朱祁钰还迫使吏部尚书王直、于谦、御史左鼎等人都签了名,终于以合法程序废掉英宗之子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大臣们也因此被加官晋级。这本来是皇家斗争的事,只要接受就行了。于谦却再三辞让,朱祁钰认为于谦对自己换太子的举动不满,逐渐疏远了于谦,始终末让于谦进入内阁。

这时,有些人看到于谦逐渐失去了朱祁钰的信任,便开始勾结在一起密谋陷害于谦,要置于谦于死地。其中最主要的有这样几个人:徐有贞、石亨和曹吉样。当年瓦刺军进攻北京城的时候,徐有贞主张南迁,当时就遭到了于谦的严厉斥责,因此徐有贞开始痛恨于谦,后来于谦立了大功,又得到了新皇帝的信任,徐有贞更是既痛恨又妒嫉。

总兵石亨功劳不如于谦,却被封侯,因而内心有愧,便举荐于谦长子于冕做官。在石亨看来,我推荐你的儿子做官,你就算不同意也得有所表示吧。于谦的表现大出石亨意料之外。于谦上书痛斥石亨:“现在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大臣不应该顾及私人恩惠。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听说他举荐贤士与战将来为国家出力,反而独独推荐臣的儿子,这难道是公论吗?臣一向反对冒领军功,决不敢以子滥功。”

虽然于谦是个大功臣、大贤臣,但是,这件事于谦做得过火了。人家推荐你的儿子,你不答应就算了,顶多私下里说一说,你却非要在皇帝面前说推荐人的不是,你说石亨窝火不窝火?从此,石亨痛恨起于谦来了。于谦又少了一个援军。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因为拥立有功,石亨等人成了英宗面前的红人,大权在握,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于谦,以解心头之根。他们马上逮捕了于谦、王文等朱祁钰时期的重臣,并指使同党弹劾于谦密谋迎立外藩袭王的儿子为帝,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证据,只能勉强以“意欲”迎立外藩袭王的儿子为帝的罪名诬判二人谋逆,处以极刑。

法司对二人严刑拷打,王文极力进行辩解,于谦却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后来案件被提交给英宗时,英宗有些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马上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听了,想到自己这次复辟也不是很光彩,于是就批准了对于谦和王文的判决。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于谦被杀,时年六十岁。抄没家产时,发现于谦家里根本没有钱,只有一些书而已。都督同知陈逵冒死收殓于谦尸体,裴太监秘密护送于谦少子逃往河南。天顺三年(1459年),于谦之婿、千户朱骥扶送于谦灵抠回到故乡,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于谦从入宦途时起,廉洁正直,爱国爱民,在政治上卓具识见,并有所建树;而他在抵御瓦刺入侵时所发挥的作用,在当时对于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北方经济的发展,更有巨大的贡献。于谦的功绩是不朽的,他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后人纪念的一位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