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拥有瓜岛主动权,为什么3次推迟进攻时间?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太平洋战场也不例外,美、日双方围绕着瓜达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尽管双方的损失不断增加,但都丝毫没有退却的迹象,反而加大了争夺战的投入。

山本五十六“破天荒”与相互仇视的陆军合作,制定了一个以夺取瓜岛为目的,同时围歼美太平洋舰队主力的作战计划。然而,大战在即,尼米兹却为舰队的指挥大伤脑筋,尽管他十分清楚,在战争中最忌讳临阵换将,但他执意要换上哈尔西,这是为什么呢?

戈姆利缺乏坚守瓜岛的信心,影响官兵士气。

针对日军的进攻计划,尼米兹一面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运抵瓜岛,一面将大病初愈的哈尔西接替南太平洋舰队航母编队的指挥,并制定了详细的反制措施。然而,尽管破坏“东京快车”初见成效,但舰队司令戈姆利的“谨慎”,让他深恶痛绝。

自日军第17军团司令百武晴吉亲自上岛指挥后,对所属部队进行了部署,开始清扫亨德森机场外围阵地,准备对机场发起总攻。与此同时,山本按照计划,组建了由5艘航母,约有260架舰载机在内的“支援群”,从外围配合百武的进攻。

为削弱瓜岛防御力量,夺取制空权,山本组织了由12艘战舰组成的炮击编队,多次对亨德森机场进行抵近炮击。机场跑道严重损毁,燃料库也被打着,原有的200架战机,只剩42架,这对孤军奋战的陆战一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南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戈姆利,曾是放弃瓜岛的积极倡导者,甚至命令舰队不要轻易越过南纬10度线,以免遭到日军攻击。眼看着岛上美军处境艰难,他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任由炮弹落在美军阵地上,严重影响了官兵士气。

更严峻的是,由于一味地避战,日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运抵瓜岛,兵力已达2.2万人,拥有25辆坦克和100多门大口径火炮,重新获得了瓜岛的制空、制海权。陆战一师在日军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打击下,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又气又急,一边大骂海军“无能、胆小鬼”,一边向尼米兹紧急求援。在他看来,陆战一师能够守住机场,但需要海军控制附近海域,掐断日军的增援通道;同时再增派一个师,展开广泛的攻势,歼灭登岛日军。

而尼米兹想的却是,选择一位富有进攻精神的战将,接管战区指挥。

1942年10月,日军对瓜岛美军展开了第三次大规模进攻,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山本几乎动用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对机场和守军进行了“地毯式”的炮轰,夺取了该海域的制空、制海权。瓜岛岌岌可危,尼米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增援和反击相比,尼米兹觉得更重要的是,解决南太平洋战区的领导问题。通过走访部队,认真听取中下级军官的意见,决定撤换缺乏胆识与魄力的戈姆利,由敢打敢拼、屡建战功的哈尔西,接管南太平洋战区及其所属舰队。

尽管他知道临阵换将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更清楚“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尤其是眼下的时局,必须有像哈尔西这样有资历、官兵认可、敢于拼搏、富有进攻精神的猛将,将失去的主动权夺回来,是确保瓜岛战役胜利的根本。

作为航母编队司令的哈尔西,喜欢亲自带领舰队驰骋在太平洋上,与对手真刀真枪的拼杀,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排兵布阵,当打开带有“机密”字样的信函时,他是又惊又难受,惊讶的是他会成为战区司令;难受的是,再也不能亲自带兵打仗了。

不过,由哈尔西担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消息,让战区全体官兵无不欢欣鼓舞、士气大振,他们十分敬重这位冲锋在前的将军,也敬佩他卓有成效的战术指挥。当然,哈尔西知道自己责任重大,立刻赶到司令部,着手对付山本的联合舰队。

他的第一封电报拍给范德格里夫特:“请放心,我保证尽我所能的支援你”。这句话犹如一针“兴奋剂”,在陆战一师中迅速传开,它比一支强大的舰队前来支援,更能鼓舞人心。官兵们大喊:“太好了!”的同时,脸上露出了胜利在望的笑容。

尼米兹坚决打下去的信心,也鼓舞着罗斯福。尽管欧洲战场的战况也不容乐观,但他也坚持认为,既然夺取了瓜岛,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胜利成果,从侧面打击轴心国的嚣张气焰。他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全力支持尼米兹对瓜岛的支援。

在哈尔西看来,只要能守住瓜岛,他就有机会打击日本海军。

1942年秋,为应对日军对瓜岛的进攻,在丧失制海、制空权的情况下,哈尔西也学会日军“东京快车”的模式,将陆军第25师部分兵力和74架战机运抵瓜岛,加强岛上的防御。此时,美军兵力已达2.3万人,与日军持平。

百武晴吉的进攻开始了。作为战役展开的一部分,执行迂回的日军却因为丛林难走,始终不能按时到达预定出发地,总攻的时间3次被推迟。由于没有得到通知,担任佯攻的日军提前发起了进攻,仅半小时,就被消灭了600人,佯攻失败。

此时,在海上游弋2周的联合舰队,再也按耐不住陆军的拖延。于是,山本通知百武:“再不打,舰队将因燃料不足撤出战斗。”没有舰炮的支援,将加大攻坚难度。百武不得不在攻击部队没有全部到达的情况下,发起总攻,第2师团狂叫着向美军阵地冲锋。

在美军轻、重武器的打击下,日军纷纷倒在先锋的路上,还没有到达阵地前沿就已死伤过半,剩下的继续“万岁冲锋”。早已打出经验的美军,就喜欢日军的“集团式”冲锋,不用认真瞄准,只需将枪口对准人群就行,他们连续击退了日军6次进攻。

这一天,第2师团的王牌第29联队全军覆没。羞怒交加的百武发动了第7次进攻,尽管突破了美军部分防线,但还没有稳定下来,就被范德格里夫特的预备队打了下去。“没劲”冲锋的日军,退回了丛林,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尸体。

其实,百武组织的进攻,和前两次没有什么区别。由于进攻部队没有按时达到,只能分散进攻,再加上武器不如人,无形中将全面攻击,再一次变成了“添油战术”,失败是注定的,就连第2师团的师团长,也为此送了命。

日本陆军的“不争气”,让山本依托瓜岛机场的优势,消灭太平洋舰队的想法落空了。眼看着计划就要失败,不服气的山本命令南云忠一,向南太平洋舰队发起进攻。而这正是哈尔西所期望的局面,他就是要逼着山本与之决战,因为美国消耗得起。

尽管战争的态势还不明朗,但尼米兹撤下颇有争议的戈姆利,及时换上“蛮牛”哈尔西,逐渐将战局的有利一面引向美方,不仅粉碎了日军占领瓜岛的野心,而且意外地逼迫山本,“孤注一掷”地与美军进行战略决战,是最终赢得瓜岛战役的关键。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