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防冻剂是五颜六色的?

防冻剂,对于开车老司机来说,绝对不陌生,每次保养都会检查防冻剂是否足够。

很多驾驶员为了方便,总喜欢用饮料瓶来盛防冻剂,因此总是发生误服事件。

2007年,英国一男子喝了防冻剂后,导致小便呈荧光蓝色;2018年,青岛一位送货员口渴,随手拿起车里的饮料喝了起来,到晚上头晕恶心胃胀,送医检查后发现也是误服了防冻剂。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那什么是防冻剂?

市面上常用的防冻剂主要成分是乙二醇,是一种常见于家用和汽车产品中的水溶性化合物,无味,味甜,但会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

乙二醇沸点是197.4℃,冰点是-11.5℃,能与水随意混合,混合后降低了冰点,有防冻的功能。

事实上,防冻剂全称是汽车防冻冷却液,除了在寒冷天气防止冻结外,还有冷却的功能,也就是说,不只是冬天,就是夏天也非常需要防冻剂,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它的冷却作用。

防冻剂入口有点甜,因此很多人极容易误服中毒,尤其是孩子或者宠物,误服后并不清楚自己已经中毒,一次性误服30-50ml,就能出现明显的症状,若一次超过100ml,面临的就是死亡。

防冻剂中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摄入后30分钟至12小时。

防冻剂中的乙二醇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症状可能与酒精中毒相似,包括:四肢不协调、口齿不清、头晕疲劳、头痛、恶心和呕吐、癫痫发作等。

第二阶段,摄入后12-24小时。

在这个阶段,身体会继续将防冻剂中的化学物质代谢成有毒的酸,这些酸会降低血液的pH值,从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此时多个器官受到影响,包括肾脏、大脑、肺和肝脏,也可能失去意识或陷入昏迷。

症状包括:心率不齐、浅呼吸、血压的变化和脱水。

第三阶段,摄入后24-72小时。

如果这个阶段,还不接受治疗,代谢产物中的草酸钙结晶,会导致肾衰竭,最后死亡。

鉴于这样的特性,防冻剂成为一些坏人的帮凶。

2012年,黛安·斯托德的家人发生了神秘死亡,据报道,首先,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几个月后,她的儿子突然去世了。后来,黛安的两个女儿中的一个患上了一种类似流感的疾病,导致了肾衰竭和脑损伤,几乎要了她的命,而始作俑者却是一个孩子无意的恶作剧,他在他们的食物中加入了防冻剂。

2005年,在英国也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一个妻子用防冻剂给丈夫的食物和酒下毒,导致他失明和脑损伤。

最后

显然,防冻剂是致命的,会损害肾脏、大脑、神经和肺功能。

因此为了方便区分,很多生产厂家会在防冻剂中加入荧光剂,让这种液体看起五颜六色,有的还会添加一些苦的成分,让原本有点甜的液体变得不再“美味”。

在这里,小编奉劝各位孩子和毛孩子家长,口感略微有点甜的东西,是他们的最爱,就算喝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吐出来,因此一定要把防冻剂放在他们够不着的地方,若真的误服,无论喝了多少,都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