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目动物中只有人类没有体毛,难道进化论又要被颠覆了?

为何只有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了体毛,其它灵长类却没有?在众多进化论质疑的理由中,这是其中之一。关键是这个问题,无法直接证明,因为毛发的成分是一种蛋白质,不像骨骼化石可以长期保存下来,但是在分子生物研究中,一些间接证据可以证明人类退化了体毛是符合进化论的,下面我聊聊。

体毛是利于生存的

体毛对于生存来说非常重要,在哺乳动物中,大部分动物都是有体毛的。雄狮的毛发是一种美学特征。动物的体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皮肤碰伤,刮伤,咬伤。食物能量获取不易,体毛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还可以低于严寒,防止内部脆弱的皮肤被紫外线灼伤。

这一切的种种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如果进化论是对的,人类真的是灵长目动物进化的,那么为何人类会褪去体毛,这种有利于生存的特征?为何人类是唯一一种没有体毛的灵长目动物?

为了进化成人类

在进化论中,人和动物的终极使命都是生存和繁衍。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有是“脑容量大”,“双脚直立行走”,这与人类褪去体毛密不可分。

脑容量

人类脑容量得以增大主要有几点:

首先是基因突变是最主要条件:例如MCPH1(大脑发育)、FOXP2(语言)等基因。

自然选择:繁殖过程中,优胜劣汰,较为“聪明”的人类不断被优中选优的进行繁衍。

能量:高蛋白质的肉类是人类体型增大,脑容量扩张的营养来源,而肉类来源于狩猎。

基础:人类直立起身体可以支撑柱沉重的大脑。

直立行走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有一篇研究结果显示,人直立行走时所消耗的能量只是黑猩猩四肢行走时消耗的能量的四分之一。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节约能量更利于生存,所以人类一直朝着这个方向演化。这样的演化结果又延伸出两个优势:腾出的双手可以利用石头挖掘植物根茎,并且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更利于生存。

动物极少有能长距离奔袭的。猎豹、老虎、狮子爆发力强,但距离短,这是因为它们身体厚厚的毛发,身体表面没有汗腺,无法散热,体内积蓄的热量压制行动距离,强行突破会“中暑”倒地。

获取食物生存

人类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体格,想要获取肉类,那么只有几个人一起追踪一些攻击性的较小的动物(或者见人就跑的动物)。

因为很多动物体内无法存储大量能量,需要经常进食,通过不停地追踪,使得动物在压力下无法补充能量,还有大量动物因为能量和散热等原因,根本跑不了“马拉松”,所以把猎物追到虚脱,是人类当时能获取到食物的主要技能。

这种狩猎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在BBC的《哺乳类全传》中,制作团队开着车跟着非洲的原始部落,持续30多公里去追逐羚羊等猎物,直到猎物力再也跑不动了,在接近捕捉,如果太远对于原住民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自然选择的冲突

在位于赤道附近,炎热的东非大草原上,狩猎对于早期的“身披”皮毛的人(人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生存人类经历了重大的抉择。

遗传变异

在漫长的演化史中,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但是利弊是由环境决定的。

比如镰刀型贫血症,全世界有4000万携带者,导致每年至少有10万人死亡。这是血红蛋白相关的基因变异(HbS)产生的,但这种致命的变异却可以抵御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疟疾,所以携带者幸存了下来,并且将该致命基因一代代遗传下去。

自然选择的较量

在狩猎时,手脚的汗腺不足以排出人类体内所产生的热量,厚厚的毛发也不利于汗液的蒸发和热量的散失,所以猎物的选择范围有限。因为需要经常停下来休息,所以时常跟丢猎物,获取不到食物。

在演化过程,由于偶然的基因突变,人类的汗腺开始遍布全身,并缩短了体毛,改为较短的汗毛,使得热量可以迅速排出体内,更适合获取能量。这样的基因组合在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汗腺和体毛的进化的先后顺序,目前还未可知。

虽然我们一开始提到体毛也是有利于生存的,但是就像镰刀型贫血症,体毛的优势和获取食物,两权相利取其重,并且后面人类的演化又进一步弥补了失去体毛的不足。

比如:遗传变异使得皮肤色素的沉着来抵御紫外线的伤害,更多的获取食物来源可以弥补没有毛发人体能量的散失,而对于炎热的非洲草原,保温和防寒的问题不大。

总结

物种的演化过程中,生存是第一目标,当演化的方向出现了选择,物种会向着更容易生存的方向发展。因为方向取决于物种在生存赛道上的奔跑速度,而赛道就是自然环境。从整个演化史来看,人类之所以是灵长目中唯一个不长体毛的物种,是因为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有不同的演化方向。我们不能在同目物种之间吹毛求疵,就像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是它会飞,飞得比一般鸟类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