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COVID-19患者死亡病例数能说明医疗水平差距吗?


近来,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不同省区COVID-19患者“治愈率”、死亡例数高低的评论。

比如,一个流传比较广大的例子是“浙江1172例,0死亡,怎么做到的?”,意思是说,浙江虽然患病人数多,却能保持0死亡,就说明浙江的工作做得好,医疗水平高。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COVID-19疫情暴发,全国各省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各地有关疫情的两个指标最引人关注,一个是累计确诊病例数,一个是累计死亡病例数。这两个数据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哪些因素影响国内不同地区COVID-19疫情轻重?

COVID-19自从2019年12月份在武汉暴发以来,迅速席卷全国。全国各个省区累计确诊病例数直接反映了疫情严重程度,而影响疫情地区差异的因素较多,主要是包括与武汉的地缘关系、人口数量,经济活跃程度和与武汉之间人口流动等。

从截止2019年2月19日的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影响发病人数最大因素是各地区与武汉的地缘关系,基本上呈现以武汉为中心的发散性辐射分布,武汉周边湖北省内城市受累最严重;湖北以外,与湖北直接毗邻的几个省次之,尤其是河南和四川两个人口大省受累更明显。

不直接与湖北接壤的省区,则以广东省和浙江省受累最明显,其次是苏鲁两省,这突显了经济活跃性和由此带来的地区与武汉人口流动性情况。

以上因素也直接决定了我国西北各个省区疫情相对较轻的局面。

哪些因素影响不同省区间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呢?武汉乃至湖北的情况我们不谈,影响湖北以外各个省区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的原因相对简单,最主要是以下前面两条:

第一,危重患者的基线健康状况。

COVID-19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老年患者,尤其是原本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更易感。疾病的另一个特征是,临床表现差异巨大,涵盖从完全无症状感染,到轻症,到一般性肺炎,到重症以及危重症的广泛谱系。

如果,身体健康状况原本很差的,存在严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被感染,而且一旦表现为重症,那么非常容易发展成危重症,往往容易造成死亡。

由于湖北省外各地死亡病例都有限,每一个死亡病例都有详细的情况公布,有心人不妨梳理一下,绝大多数死亡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病例的出现几乎是随机性的,不管哪个省区只要“摊上”这类病例,往往难免给死亡病例数上“添砖加瓦”。

其次,迅速恶化的危重病例。

无论是一线医生还是医学专家纷纷表示,虽然COVID-19重症率,特别是危重症率远低于SARS,但是,有一些病例却进展极为迅速,可以从轻症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成危重症,而有些危重症的抢救难度远远高于SARS。

比如,SARS,如果能够及时使用救命神器体外膜肺,往往可以在3、5天内转危为安。而这次COVID-19的一些危重症,即使使用体外膜肺也往往无济于事终究难免一死。

既然连使用体外膜肺都无济于事,这类死亡就是无可避免的。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几乎是随机性的。

第三,患者本身的综合“素养”。

这可以包括文化层度,经济状况,职业,生活习惯,以及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等。像河南省死亡病例数相对较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确诊患者中在武汉打工的农民工多有关,受以上多个因素的影响,掌握更少资源的农民工更容易延误诊疗,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第四,各地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差异。

我国是一个各种资源分布极度不均的国家,其中医疗水平特别是医疗资源分布同样突出。这或者对这次疫情中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但是,由于湖北省以外各个省区确诊病例数都有限,而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一些条件相对好的定点医院治疗,这些医院的医疗水平相差其实不大;由于国家兜底治疗费用的政策决定了患者的经济状况对救治不会有根本性影响。

因此,这方面的影响其实很小。

第五,各省区地理位置和天气状况的差异。这也是影响死亡例数的可能的因素,但,难以确定。综上,影响各个省区COVID-19确诊患者为死亡数的主要是以上前两种“随机因素”,各省区死亡病例数多点少点几乎是随机事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不能说明人为因素会起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