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年前的今天,计划率一百人刺杀慈禧,留下真相的毕永年逝世

118年前的今天,计划率100人刺杀慈禧,写下围园杀后真相的毕永年逝世

毕永年,1869年出生于湖南善化县。他自幼跟随父亲在军队生活,胆识过人。青少年时,他博览群书,倾心于王船山遗书和法国卢梭的民权学说。

1897年(28岁),维新运动兴起,毕永年考取拔贡,与唐才常、谭嗣同结为好友,常讲救国之策。三人都重视会党的力量,毕永年还亲自加入了哥老会,被封为“龙头”。谭嗣同非常欣赏他:“纵二千年,横十八省,可与深谈,惟见君耳。”

(谭嗣同)

1898年3月(29岁),毕永年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开风气,拓见闻”创办了《湘报》,宣传维新变法。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维新变法正式开始。

变法开始后,立刻触动了大量守旧官员的利益。他们不断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梁;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9月4日,光绪没有请示,便下诏罢免礼部6位“部长级”高官,更是引起慈禧的极度不满。宫廷内外传言,慈禧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满城沸沸扬扬。

维新派积极寻求对策。谭嗣同急召毕永年到北京,与康有为等人一起密谋。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他出兵先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再由毕永年率一百条好汉,冲入园内刺杀慈禧。

第二天,光绪召见袁世凯密商。不料,袁世凯出宫便撞见了“恩师”荣禄,只好全盘托出,事情泄露。当天傍晚,慈禧突然离开颐和园,返回大内,将光绪软禁瀛台。戊戌政变爆发。

事态变化,9月20日,毕永年立即离京。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临朝,宣布戒严,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9月28日,谭嗣同等六人被斩杀于菜市口,戊戌变法失败。

毕永年逃到上海,得知谭嗣同遇难,愤而“自断其辫,火其贡照,誓不再隶于满清治下”。他对清政府彻底绝望,对康梁保皇派的维新也失去信心,随后东渡日本。

到达日本后,毕永年在横滨见到孙中山,随后加入兴中会,走上了革命反满的道路。

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海外后,写了不少著作,有意掩盖否认“围园杀后”计划。毕永年对此相当不满,他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还指出康梁篡改光绪密诏一事。

直到近些年,史学家在日本找到毕永年流亡时写的日记(称为《诡谋直纪》),才使得戊戌政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介绍唐才常与孙中山会面,提议发动全国所有会党的力量,共同起义。1899年(30岁),毕永年回国,到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地考察会党。他联络哥老会、三合会、兴汉会,打算合并为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

不料,康有为暗中破坏,赠与哥老会头目钱款,使得计划破产。毕永年受此刺激,愤然削发为僧,易名为悟玄。他的淡出令兴中会和两湖会党之间的联系大受影响。

(孙中山与自立军领导人在日本合照,左二为唐才常)

1900年(31岁),唐才常准备发动自立军起义,在上海张园召开国会,主张“清光绪皇帝复辟”。毕永年到上海与唐才常会面,组织了正气会。毕永年认为唯有革命,推翻满清,才能救中国,要唐才常断绝与康有为的关系。唐才常不认同,两人激烈辩争,不欢而散。

不久,由于康有为承诺的款项未到,起义被迫推后,导致各地行动不一,自立军起义失败。于是,毕永年南下福建、广东,继续联络会党,试图武装起义。

(张园中国议会)

6月,由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政局动荡。毕永年提议,革命党人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随后,孙中山任命毕永年为民政部长,在惠州三洲田起义。起义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起义失败后,毕永年逃到广州,隐居于白云山罗浮寺为僧。1902年1月14日,毕永年因病去世,葬于罗浮山,年仅33岁。

辛亥革命成功后,追慕毕永年的功勋,湖南都督谭延闿派人迎回灵柩,迁葬故土长沙丝茅冲。可惜,如同他的名字,如今已了无踪迹。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66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5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