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夫妇喜欢中国,为什么回国后连受打击?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对于马歇尔上尉来说,他当初“挤破头”来到欧洲参加战争,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当将军的梦想。然而,在一次演习中,他仗义执言,彻底的“得罪”了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前途十分渺茫。

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反而引起了潘兴的极大兴趣和偏爱,一年之内连升3级,成为临时上校并调往总部,负责上百万部队的调配工作,成为潘兴身边最得意的助手。就在报请上级晋升他为准将时,战争结束了,马歇尔几乎又回到了从前。

好在有潘兴“罩着”,战后的日子比较惬意。

美国人的务实态度,近乎没有人情,头天还在欢迎英雄凯旋归来,第二天就要裁军和减少军费预算。马歇尔也被取消临时上校,恢复原来的上尉军衔,而同一时期的麦克阿瑟在家人的运作下,成为西点军校校长,官居准将,这让他愤愤不平。

1921年潘兴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作为其首席助理和妻子也搬到了华盛顿。不久,他也晋升为正式中校,经济宽裕、工作轻松。但先天有心脏病的妻子不能生育,夫妻俩决定收养一个养女,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他最愉快的一段日子。

3年后,潘兴的任期已满,考虑到马歇尔的前途,必须有一定的野战部队任职时间,将他分配到驻守天津的第15步兵团任代理团长,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团级部队。马歇尔也对悠久的东方文化十分向往,与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来到中国。

初到天津,第15步兵团并没有给他留下好的印象。在驻华外国军队中,美军的名声是最臭的,官兵们纪律涣散,喝酒、打架成风;军容风纪更显得邋遢,服装颜色不统一,与同驻的英军相比,美军更像是一支“乞丐”部队。

管理过上百万部队的马歇尔,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整顿快捷而有效。他要求定做统一的服装;改造营区环境;同时,加强部队军事训练,他亲自监督每一个班的训练。很快,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官兵们也十分尊敬他。

当然,马歇尔十分喜欢东方文化,他学习3年汉语成了“中国通”。更热爱中国的还有马歇尔夫人,家里雇了10个佣人,不需要干家务;她到处旅行,尤为喜欢瓷器和丝绸。一家人过着“贵族”般的日子,以致回国时,她还一直恋恋不舍。

然而,世事难料,马歇尔遇到家庭重大变故。

1927年,马歇尔期满回国,担任陆军军事学院教官,并在华盛顿安置了新家。马歇尔夫人不顾天生疾病,用在中国购买的大量瓷器、地毯、漆器等物品装饰新家,由于兴奋和劳累,突发先天性心脏病去世了。

相濡以沫26年的妻子去世,对马歇尔的打击很大。他终日萎靡不振、沉默寡言,人一下子瘦了许多,过去强壮、自信的马歇尔不见了。他在家里的各个房间里,都摆着妻子的照片,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始终走不出失去妻子的痛苦。

人们这时才知道,马歇尔夫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生育,但他始终不离不弃、恩爱有加,细心地呵护她,并把妻子的病史隐瞒下来,很少有人知道真实情况。关于他们夫妻的流言蜚语戛然而止,人们纷纷同情和理解他为妻子所做的一切。

陆军部也知道了马歇尔的遭遇,为了让他从悲伤中恢复过来,决定调其去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副校长,在他们看来,换换环境可以分散一下马歇尔的注意力,尽快的振作起来。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在步校期间,遇到了经济大萧条。马歇尔开始像以往那样,先从环境卫生开始入手。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拆东墙补西墙”,用废弃的建筑拆下来的材料,建了两座崭新的教室;鼓励官兵们开垦荒地、种蔬菜、养家禽,改善生活。

步校的官兵十分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副校长。马歇尔忘我的工作,渐渐地走出了抑郁状态,人也胖了许多,但50岁的他依然孤身一人,没有续弦的意思。直到3年后,遇到了46岁的演员凯瑟琳,这位寡居多年的女人走进了他生活。

走向“正轨”生活的马歇尔,事业却不顺利。

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田地荒芜,农民破产,民众生活艰苦,饿死许多人。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投入大量的市政建设,将失业的农民和工人组织起来成立“养护队”,修公路、建机场等等,并由美国陆军承担“养护队”的管理。

于是,马歇尔有机会成为17个劳动营25000名年轻人的行政长官。他以极大的热情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很快将这支劳动大军带成一支守纪律、高效率的队伍,引起了政界和军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他们纷纷为马歇尔中校鸣不平,希望他能获得晋升。让所有人不明白的是,此时已是陆军参谋长,四星上将的麦克阿瑟却“死活”不同意。原来,他和马歇尔的“冤仇”由来已久,需要追溯到一战期间说起。

当时是“彩虹师”参谋长的麦克阿瑟,虽然他有无可挑剔的军事天赋,但凭借其“官二代”的身份,常常绕过师长指挥部队。潘兴等人十分反感这个狂妄自大、相当自负的人,决定解散“彩虹师”,刹一刹他的“威风”和骄狂。

在其家人的斡旋下,好歹保住了“彩虹师”,但他并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发誓一定要对潘兴等人给予报复,马歇尔作为潘兴的“身边人”,自然是他报复的重点。于是,就有了漠视众人呼吁,不批准马歇尔晋升的一幕。

更过分的是,麦克阿瑟一纸调令,将马歇尔调往国民警卫队任职。这一命令犹如晴天霹雳,让马歇尔彻底蒙了,因为国民警卫队不是正规军,干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晋升。说白了,麦克阿瑟就是想用这个方法,让马歇尔以中校衔“退休”。

一心渴望成就和功名的马歇尔,不愿就这么结束军旅生涯,他写信给麦克阿瑟请求收回命令,甚至潘兴也写信,劝其改变主意。结果,不说还好,越说越来劲,发电报,命令马歇尔立刻赴任。一连3个月,他都没有笑过一次,这个打击太大了。

年老的潘兴不顾身体虚弱,亲自到家安慰他,并写信给罗斯福和陆军部长,要求晋升马歇尔为准将。在罗斯福等人的干预下,骄横的麦克阿瑟依然不为所动,“晋升可以,要三年以后”。致使马歇尔担任中校18年后,才破格晋升为准将。

看来,这种“小人”无处不在,大家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