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武力抓捕前总统:沦落的“民主之锚”

武力抓捕前总统:沦落的“民主之锚”

吉尔吉斯斯坦新、老两位总统一年半的政治对抗,以极端方式宣告解决。这个曾两次发生“颜色革命”的亲俄国家,再次因权力交接不畅而陷入暴力的泥淖。所谓的中亚“民主之锚”,在对政治文明的吞噬中沦落。

在这个政治极化和动荡多变的时代,“前总统”已经是个高危的头衔。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李明博都在坐牢,巴西前总统卢拉还有8年多刑期。今年4月,涉嫌腐败的秘鲁前总统加西亚开枪自杀;6月,巴基斯坦前总统扎尔达里涉贪腐被捕;7月,涉嫌受贿的智利前总统托莱多在美国被捕,目前正在引渡秘鲁过程中。

而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坦巴耶夫的命运比上述这些同行更有戏剧性。8月8日晚,面对特种部队抓捕,他率支持者武装反抗,吉尔吉斯斯坦国安委和内务部历经20多小时、付出136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后投降。如今,他被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会)的隔离侦讯室,面临一系列指控,有可能被判终身监禁。

吉尔吉斯斯坦新、老两位总统一年半的政治对抗,以极端方式宣告解决。这个曾两次发生“颜色革命”的亲俄国家,再次因权力交接不畅而陷入暴力的泥淖。所谓的中亚“民主之锚”,在对政治文明的吞噬中沦落。

一波三折的抓捕

事后来看,8月7日的第一次抓捕行动,才是当局的首选方案。

那是一次精心准备的“斩首”行动,由国安委最精锐的阿尔法特种部队实施,其要旨是隐蔽、迅速,而绝非军事强攻。特种部队事先已掌握阿坦巴耶夫每晚7时30分左右在院内散步的习惯,计划届时突然闯入逮捕他,随后迅速撤出;如遇拦阻,则爬绳索乘直升机离开。总之,要在其支持者还未反应过来时结束抓捕,并开始撤离。

为配合这次行动,当局做了大量工作麻痹阿坦巴耶夫及其支持者:当天吉总统、总理、议长悉数离开首都休假或出差,强力部门领导人以准备8月9日的欧亚经济联盟总理会为由,远赴300公里外的伊塞克湖。

抓捕时间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8月是吉议会休会期,议员大多外出休假,普通民众则正好是外出打工最繁忙的时候。这样,阿坦巴耶夫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都很少有人来支持他。考虑到抓捕事件的国际影响,总统热恩别科夫还特意选择在8月9日总理峰会前实施抓捕,这样既能给与会的各国领导人既成事实,又便于在会上当面做解释工作。

但未曾料到的是,国安委指派给前总统的两名保镖恪尽职守,在他们的同事闯入院内后立即做出反应,将阿坦巴耶夫带入楼内隐蔽,特战队员不得不展开攻楼行动。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则按照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以三楼为最后据点,部署好沙袋和掩体开始反击。如国安委主席后来在议会作证时所说,此时阿坦巴耶夫的住所已不再是民房,而是一座武装堡垒。特种部队只携带了橡皮子弹和震爆弹药,强攻未果,反而导致1死17伤,6人被俘,只能终止抓捕行动。

出乎意料赢得对当局的军事胜利后,阿坦巴耶夫信心爆棚。8日一早,他即宣布與支持者前往首都比什凯克市,要求议会召开紧急会议、热恩别科夫辞职,吉国第三次“颜色革命”箭在弦上。

热恩别科夫陷入内外交困,只能硬着头皮转入军事强攻。当天,以阻止阿坦巴耶夫及其支持者前往比什凯克集会为由,近6000名武装人员包围了其住所。双方再次爆发冲突,有人员受伤。经过近2小时的谈判,阿坦巴耶夫主动投降。8月9日,法院宣布对其采取审前拘留措施,至8月26日。

不妥协的政治

热恩别科夫是阿坦巴耶夫一手扶上总统宝座的。两人在权力交接前达成过内部协议,但协议并未受到尊重。

如吉国政治分析家指出的,在吉尔吉斯受到尊重的只有权力,尤其是当权力从一位总统转移到另一位总统期间,涉及资源分配和权力边界划分,是一个痛苦的博弈过程。老总统希望以吉国独立后首次政权和平交接的方式避免“颜色革命”,垂帘听政,实现未竟事业。新总统却是相当独立的人物,不想长期依赖任何人。

两人都有远大抱负,又兼具坚定立场,作风强硬,吉尔吉斯这样的小国,已无法让两人有共存空间。2019年6月27日,吉议会以反腐为由,剥夺阿坦巴耶夫的前总统地位,并取消其刑事豁免权。这成为新一轮紧张局势的导火索。

吉总检察院随后对阿坦巴耶夫提起多项刑事指控,连发三张传票要其出庭应诉。阿坦巴耶夫以上述决定违宪为由,一概拒绝。7月3日,阿坦巴耶夫在比什凯克市组织大规模集会,要求当局在两个月内改弦易辙,否则就要发动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吉尔吉斯人是游牧民族的后代,血液中流淌着尚武好斗的基因,妥协被认为是人生和家族之耻。政治斗争也是如此,不管是当局还是反对派,都要置对方于死地才能罢手。

热恩别科夫相信并遵循马基雅维利的治国理政术——在巩固国家权力的斗争中,任何手段都是被允许的:欺骗、背叛、暴力。游牧民族的历史也告诉他,只有最后的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阿坦巴耶夫在吉政坛拼打多年、历经沉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两人关系破裂后,阿坦巴耶夫有无数次机会离开吉国,过自己安稳的寓公生活,但既然决定留在政坛,他就不能逃避,否则就等于政治自杀,像早些年逃亡的前总统阿卡耶夫和巴基耶夫一样。

7月3日集会上的讲话,是阿坦巴耶夫心声的告白:“我绝不是任其(热恩别科夫)宰割的牛羊。我们吉尔吉斯人信守这样的遗训,宁肯站着被射杀,也好过躺着生。”此时,他已做好了把牢底坐穿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作为政治家,只有牺牲一切私利(职务、财产、安全等),才能赢得民心;而民心,正是政治家最大的资本。阿坦巴耶夫性格外露,情绪激昂,常因口无遮拦得罪人,反过来,这也赋予了他鲜明的政治个性和强烈的英雄情结。在重做反对派后,他一定要向自己的支持者和全世界表明,他才是吉国政治大戏中的主角,而绝非别人背景板上的陪衬。

不得已向当局投降前,阿坦巴耶夫提出三个条件:当局保证不制造新的流血事件,不得逮捕支持他的普通民众,所有案件必须在法律程序内解决。现场负责的吉内务部副部长亲口答应后,阿坦巴耶夫才亲手将自己送上祭坛。吉国法律中没有死刑,且总统只能担任一届。阿坦巴耶夫因此坚信,热恩别科夫下台后,自己很快就会回归政坛;即便真的成为殉难者,他也终将被自己的信徒推上神坛。

南北矛盾

新、老总统的政治对抗,超出了个人敌意和权争的范畴。

东西横亘的天山将吉国分为两部分,北部四州以楚河河谷为核心,总人口约280万,以工业为主,受俄罗斯影响很深,最大城市比什凯克为国家首都;南部三州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总人口约270万,以农牧业为主,伊斯兰化严重,最大城市奥什号称“南都”。

南北分裂在政治上体现为轮流坐庄的权力格局:一是总统由南北方轮流担任;二是总统和总理避免同时来自同一地区。吉首任总统阿卡耶夫是北方人,任内八位总理中七位为南方人;第二任总统巴基耶夫是南方人,任内五位总理全部为北方人;第三任总统奥通巴耶娃(仅在任一年多)是南方人但其部落来自北方,时任总理是北方出身的阿坦巴耶夫;第四任总统是阿坦巴耶夫,其6年任内六位总理中四位是南方人。

2017年,阿坦巴耶夫放弃有很强政治影响力的时任议长、北方人图尔松别科夫,钦定时任总理、南方人热恩别科夫为总统候选人,就是对南北轮流坐庄这一政治铁律的遵从。

阿坦巴耶夫被抓当天,出身北方的另一位政治家巴巴诺夫从莫斯科高调回国,这意味着南北政治精英对抗的新一轮大幕即将拉开。巴巴诺夫年轻有为,财力雄厚,口才极佳,是热恩别科夫竞选总统时的最大对手,双方差距只有30万张选票。

按照吉国政治传统,失败者要么流亡国外,要么只能被送进监狱。选举结果公布当天,巴巴诺夫即出走国外,吉国安委也启动对他的两项刑事调查。巴巴诺夫不得不辞掉国内所有政治职务,宣布退出政坛。

阿坦巴耶夫任内严打北方政治对手,又力推南方人出任总统,对北方精英来说,早已不再是一个明确的领导者。在监狱里,他也很难成为反对派的旗帜。这为巴巴诺夫寻求东山再起,甚至成为北方新一代政治领袖提供了天赐良机。虽然因为刑事指控还未被取消,回国后面临被监禁的风险,但诱惑如此之大,他又怎能舍弃?

抓捕行动虽然除掉了热恩别科夫最大的政敌,但这并不能让现总统从此高枕无忧。动用特种部队铲除政敌的做法,让其他精英们对他更加恐惧的同时,也对他更加警惕。普通人沒有再次走上街头,并非他们选择站在当局一边,仅仅是因为两次“颜色革命”已耗尽了他们对政治的热情。他们相信阿坦巴耶夫对当局“选择性反腐”“家族统治”的抨击绝非空穴来风,只是统治集团内部还分赃不均的情形下,又怎能寄希望于他们为民谋利?

新、老总统的对抗进入法律轨道后,吉尔吉斯社会再出现大规模分裂和动乱的可能性很小。人们要做的只是安静地等待,等待下次大选时将那个更差的人选下去。

按照南北轮流坐庄的老规矩,2023年吉国将由北方人出任总统。由于首都比什凯克在北方,在中央一级南方的力量始终比北方弱很多。巴巴诺夫只要在2020年的议会选举中拥有一席之地,就有很大希望冲击2023年的总统大选。

革命的极限

对俄罗斯的全面依靠,是吉尔吉斯斯坦不会发生全面内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吉国是俄在独联体为数不多的忠诚盟友之一。两位总统之间的对峙,让克里姆林宫也痛苦不安。2019年7月,普京分别会见两人,尽最大可能予以调解,希望吉各派力量团结在当局周围,共同以建设性的态度维护国家稳定。但双方都误解了普京的原意,认为会见就是对自身立场的支持。热恩别科夫决定加快清除政治对手的步伐,阿坦巴耶夫则相信俄罗斯不会允许自己被捕——他能够直接从俄驻吉军事基地飞往莫斯科,这本身就是俄方对其个人安全的背书。

8月7日的抓捕行动开始后,俄罗斯陷入尴尬局面。老总统被抓,普京的脸上自然无光。毕竟,这是他刚刚会见的客人,而且还是首次单独接见的独联体国家前领导人。但要现总统放弃抓捕,等于是对暴力抗法的认可,这势必冲击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各国现政权的威信。

关键时刻,阿坦巴耶夫率支持者前往市中心抗议的决定,触及了俄罗斯的底线。当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发表严厉讲话,称21世纪“颜色革命”在吉国已至极限,吉政治动荡不仅祸及本国人民,也危害俄的欧亚一体化项目。

两年前,普京赞赏阿坦巴耶夫续签与俄的驻军协定,称“俄在吉驻军只有一个目的,确保吉尔吉斯斯坦本身的安全”。现在他默认那时的总统被抓,同样也是为了吉国本身的稳定。但莫斯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国家的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以国家稳定为砝码来要挟俄罗斯。

独立28年来,吉尔吉斯斯坦接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们数百亿美元的援助。但现在看来,不管是谁,要想长久维持在这样一个无法以现代政治文明预测的国家的影响,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周冬颖荐自《南风窗》)

作者:乐明

来源:《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