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养成”养成了什么?

“偶像养成”养成了什么?

近年来,伴随诸多网络选秀节目的热播,以及移动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深度普及,粉丝经济和偶像产业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粉丝群体“用爱发电”,决定着偶像明星的成长方向和商业价值。然而,在繁荣娱乐产业、形成“进口替代”的同时,流量当道、颜值至上的“养成模式”,“一切以偶像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圈层文化,也给粉丝经济投下了阴影。

“偶像养成”时代到来

早上七点一刻,小韩照例被闹钟唤醒。拿起手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来自某偶像后援会的推送信息:“为他点赞,不可缺席!日常转评赞开始啦!”

前一秒还睡眼惺忪的小韩立刻清醒过来,随手打开链接,为偶像参与的娱乐节目转发、评论、点赞。这便是她作为一名“粉丝”的日常。

2018年,视频直播平台爱奇艺、腾讯相继推出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分别带火了偶像男团和女团。以此为标志,2018年被业界称为中国的“偶像团体元年”。

今年初,《以团之名》《青春有你》等选秀节目又再次霸屏,“偶像养成”之风持续发酵。麦锐娱乐董事长王丛表示,之前这些相对小众的“饭圈”人物,如今获得了更多曝光度,开始“出圈”并走向大众,偶像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看来,粉丝经济是伴随偶像产业出现的,中国的偶像产业与传统的艺人经纪体系完全不同——后者是影视艺人和歌手,通过作品出道,主要变现方式是拍广告、拍剧,收入并不依赖粉丝;而这两年中国偶像产业主要从日韩发源,以唱跳歌舞为主,多以组合出道,他们大多数收入依赖消费端粉丝的直接付费,比如线上打赏与众筹、线下包场与后援,形成了“偶像养成”模式。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形成的这一批偶像新星,跟粉丝关系更为密切,以前是粉丝仰视追星,现在是平视偶像。与此同时,粉丝经济产业链爆发式增长。《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大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因偶像而推动的粉丝消费达到400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近一半为购买偶像相关商品的花费。

庞大的数字见证了粉丝经济在互联网时代迸发出的强大能量,也支撑起资本进入市场的决心。从Dior、Gucci等高奢品牌纷纷邀请“流量小生”担任“品牌大使”,到《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动辄上千万元的集资应援,再到不少电商平台针对粉丝群体推出快消品牌定制款,粉丝经济的巨大潜能正在引起商业界的关注。

陈悦天说,中国的文化与内容产业近几年经历了一次“进口替代”过程。本土游戏差不多用了10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动漫只用了5年,国内偶像产业与粉丝经济这两年刚刚起步,预计需要5-10年,在文化技术和模式养成方面达到日韩现有水平。

“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进口替代’效应。5年前国内粉丝大部分迷恋的还是日韩偶像,现在已经大部分转向国内偶像”,陈悦天认为,这种发展态势很好,毕竟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在里面。

文化产业,尤其是偶像产业,能够对其他经济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带动作用。蒂壹娱乐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司捷介绍说:“韩流带动了韩国汽车、美妆和电子产品在各国流行,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用什么产品,自己就想用什么产品,这是粉丝的普遍心理。”

他表示,我国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类节目已经火到了东南亚,并期待这一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延续。“流行文化是各国民心相通,尤其是年轻人沟通的最重要桥梁之一,流行文化、偶像文化‘走出去’,也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裹挟的狂热”

“偶像养成”的风潮为粉丝们带来了一场场娱乐盛宴。而随着偶像产业日趋多元化和精细化,粉丝们与偶像的关系愈发紧密。后援会、粉丝团、打投组……伴随着粉丝团体的不断扩张,这张由粉丝们与偶像团体共同编织的网络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作为一名资深粉丝,小韩曾短期担任过某明星的后援会会长。“2016年我无意中看了一档选秀节目,因为喜欢其中的一个选手,所以就加入了这个圈子,并成为后援会的一员。偶像后援会最大的任务就是管理粉丝,帮助明星拉流量、作宣传。”

小韩认为,对于大多数流量明星,粉丝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粉丝大多年纪小,易冲动,容易被引导。“比如你一个人默默地投票,可能投个10票就没有积极性了,但是有了后援会,大家有组织地互相鼓励,可能你一天就能投1000票。”

记者采访发现,类似后援会的粉丝群体通常有严谨的管理架构,分工明确、纪律严格,动员能力极强。据小韩介绍,明星后援会有很多职责划分,包括会长、前线、活动策划组、文案组、微博运营组、画图组、视频组、外联组、打投组等不同职责部门,还会在不同城市设立分会。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李未柠介绍说,粉丝群体的分工是非常细化和专业化的,而且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粉丝成员训练有素地产出利于自己偶像的内容,在微博、微信、知乎、LOFTER等平台进行“反黑”“评控”和“安利”,随时监测社会舆论对自己偶像的评价。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粉丝类微博账号每年保持30%以上增长率。粉丝自发组织性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数据、网宣、公益等各职能组织。现在微博平台近97%的头部(行业内的佼佼者)艺人都有自己的后援会。

某位粉丝告诉记者,在《创造101》选秀节目热播期间,只要进入任何一个热门选手的微博粉丝后援群,每隔不到一个小时,团内成员都能收到一份@所有人的群通知,指明现在最重要的投票平台是哪里,每个人应当怎么操作,一天可以投几次票等。

除了组织投票,明星生日等节点更是观察粉丝群体组织力和动员力的重要窗口。以明星王俊凯为例,在其17岁生日前后,粉丝为其重金购买广告位进行宣传,全面覆盖海内外主要城市商圈和地标建筑。其粉丝团公开资料显示,生日应援覆盖地区包括纽约时代广场汤姆森路透社大楼11块大屏幕、东京银座新桥站、韩国弘大地铁站LED广告牌等,国内包括北京水立方主题灯光展、台北信义商圈LED媒体应援、重庆轻轨3号线全车主题生日应援等。王俊凯18岁生日的时候,粉丝甚至宣称为“爱豆”(即英文“idol”——偶像的音译)买了18颗星星——实际上是某商业网站提供的星星命名服务,花几十美元就可以拥有一颗星星的命名权。

粉丝群体以偶像为核心,也就形成了“一切以爱豆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圈层文化。陈悦天表示,中国青少年网民圈层化现象全球独有,因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极其发达,智能手机全民渗透率高且用户数量大,使得无论多么小众的人群都能借助微信、QQ、微博、B站等移动社交平台,形成一定的亚文化群体。

圈层化也导致站队和网络谩骂之风日盛。如今的粉丝与偶像一起成长,粉丝对偶像有种“自己捧红了他”的成就感,因而认同感更强,因此不容其他粉丝“诋毁”。

李未柠介绍说,部分青少年沉溺于小圈层私密社交,沉浸于塑造“小群体感”。不同粉丝群体间因偶像“站队”掀起网络骂战的现象十分普遍,人肉搜索、诽谤、侮辱等网络暴力行为也时有发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喜爱偶像,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很多粉丝为了偶像学习技能,学习写文案、做翻译、画画,我觉得这都是偶像带给我们的意义。”在小韩看来,偶像的影响是双方面的,“若大家都能够想起自己追星的初心,應该能够更加理性对待偶像与自己。”

作者:姚玉洁 程思琪 张萌

来源:《读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