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熊猫的三件事:不吃铁的食铁兽、当墨镜的黑眼圈和粉嫩幼崽

大熊猫,憨厚可爱圆滚滚,吃竹子和睡觉是它们生活中的两大要事。今天要说的是有关大熊猫的另外三件趣事:大熊猫为何被称为“食铁兽”?它们为什么会黑白相间?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为什么只有成年大熊猫的1/1000?

大熊猫与食铁兽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则黄帝战蚩尤的故事,据说在这场战争中,黄帝使用了一种叫作食铁兽的动物,也有说法认为食铁兽是蚩尤的坐骑。从名字上看,食铁兽透露出关于这种动物的几个信息,第一,既然它能够以铁为食,牙口自然相当坚硬锋利;第二,既然能够被称为兽,一定身怀怪力,体型上不同寻常。

其实,食铁兽就是大熊猫,名字威风八面,实则憨态可掬。大熊猫与食铁兽的渊源出自它的一个饮食习惯,据说大熊猫一度对舔铁锅情有独钟,居住在四川成都周围山中的大熊猫偶尔会闯入山下村民的家中,舔铁锅里的剩饭剩菜,起初村民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以为大熊猫是为了铁锅而来,因此将它们命名为“食铁兽”,后来人们才知道大熊猫是为了获取生存必须的盐分才走出深山。

黑白相间的国宝

皮毛以黑白两色为主的动物很少,我们熟知的只有斑马、斑点狗、企鹅、大熊猫。其中大熊猫黑色部分的分布尤为独特,除了两耳、四肢外,就是标志性的“黑眼圈”。关于大熊猫的黑白色,研究者认为既是一种伪装,也是大熊猫之间的交流方式,而它们的黑眼圈极富有功能性。

大部分熊科动物都是杂食,也就能在过冬之前囤积足够的脂肪,随后进入冬眠。但是,大熊猫基本上只吃竹子,而竹子很难提供足够的脂肪越冬,所以它们只能在白雪皑皑中觅食,其面部、腹部、背部和臀部的白色,就是为了能在冬季雪白的背景中隐藏,从而相对安全地寻找食物。而它们黑色的四肢,会在阴凉处发挥作用,让大熊猫成功“隐形”。在大熊猫近800万年的演化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黑白混合色。

另外,大熊猫黑色的眼睛,能够减少眼睛炫光,有效地保护它们的视力,配合黑色的双耳,还有恐吓和震慑对手的作用。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大熊猫之间长相上的差异极小,不光对于人类来说难以分辨,大熊猫互相之间也需要仔细辨别,而它们就是通过黑色眼圈的细微差别区分彼此的。

“无助”的熊猫幼崽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可以达到200多斤,然而刚出生的大熊猫却只有0.2斤,相差足足1000倍。对于人来说,按照成年女性体重120斤,新生儿体重6斤计算,前者不过后者的20倍。为什么大熊猫幼崽的体重如此之轻呢?

大熊猫幼崽出生时,可以用“无助、弱小、粉嫩”来形容,身上的毛发不多,双眼紧闭。事实上,不光是和人类相比,与任何一种动物相比,熊猫都显得非常特殊,只有袋鼠与大熊猫相似。和大熊猫同属熊科动物的北极熊,母亲和幼崽体重比例为400:1,其他哺乳动物的平均值为26:1。

大熊猫幼崽的特殊性很早就引起了关注,但始终没有定论,最近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标本来自五只夭折的大熊猫幼崽,它们80年代出生在华盛顿史密森国际动物园,但是很不幸在出生不久后全部都死亡了,其遗骨一直被保存在动物园的样本室中。

通过对其中两只大熊猫幼崽头部遗骨的扫描,研究者建立起了其3D模型,并将其与灰熊、北极熊、狗、狐狸等动物的幼崽头部骨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熊猫幼崽骨骼明显发育不全。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凯瑟琳·史密斯(Kathleen Smith)表示:“这就好比早产了三个月的婴儿。”对于大熊猫来说,幼崽已经足月,但是从骨骼和其他功能的生长上来说,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是个“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