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战役,戴高乐要求进入法国大陆,为什么丘吉尔说:“不”?

如果说二战历史上,运筹帷幄、彰显外交智慧的人物,莫过于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他们将同盟国紧紧地围拢在一起,与轴心国进行着坚决地斗争;如果说有谁能令他们二人头疼不已、没有一点脾气的,恐怕非戴高乐莫属了。

从接触戴高乐的第一刻起,他孤傲、一意孤行的做派,罗斯福等人对其深恶痛绝。尽管他们想尽办法、恩威并施,但不妥协的“大个子”始终我行我素、油盐不进,俨然就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这些政治“大佬们”颇有挫败感。

对于戴高乐的“嚣张”,罗斯福等人不打算让他参加诺曼底登陆。

1943年,在罗斯福、丘吉尔的斡旋下,成立了由戴高乐与吉罗同任主席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尽管委员会的实际控制权在戴高乐手里,但他似乎并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在他看来,一切外国势力都不能插手法国人自己的事情。

首先,戴高乐表面上让吉罗指挥北非法国军队,但在委员会内部却开始进行改组。他让吉罗去美国谈判武器供应问题,利用这难得的23天时间,对委员会上下进行大调整。等到吉罗返回时,委员会所有成员都无条件地服从戴高乐。

其次,在一片呼声中,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经过改选,由戴高乐一人担任主席。在他授意下,委员会中有不少人是敌占区的抵抗组织代表,并组建了“内地军”。尽管他们分属各个组织,但戴高乐是他们唯一的领导人。

更让罗斯福等人难堪的是,他解除了吉罗的总司令职务,这是戴高乐反对美国干涉内部事务的重大举措。他认为,法国不需要来自外国的“插手”,法兰西民族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并首次提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为法国临时政府。

尽管盟军同意派一个法国师参加登陆欧洲的“霸王行动”,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都对戴高乐保密。在美、英两国看来,非洲政局已经不可逆的由戴高乐控制,那就不要再“染指”欧洲事务,同时,也灭一灭他“嚣张”的气焰。

但什么事情都不能意气用事。盟军没有想到戴高乐在法国人的心目中声望很高,尤其是国内的“内地军”,只“效忠”戴高乐一人。眼看着登陆行动需要“内地军”的配合,不得不请他“出山”指挥“内地军”,但不打算让他进入法国境内。

对英、美两国的安排,戴高乐再次说:“不”。

1944年6月4日,就在登陆前两天,丘吉尔邀请戴高乐到伦敦,由双方签署一个共管法国的协议,然后征得罗斯福的同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承认戴高乐和他的临时政府。这个“别有用心”的做法,自然遭到戴高乐的拒绝。

接着发生的事情,戴高乐更加无法接受。一是,美国竟然无视法国临时政府,在2个月的时间里,培训了一批接管法国的行政区官员。也就是说,一旦法国解放,他们将管理各个城市,并为此印制了占领区专用的货币;

二是,登陆那天用广播向欧洲人民发表的声明草案中,像挪威、比利时等国的声明中没有任何政治条件,唯独对法国人民的声明中,不是听从戴高乐的临时政府,而是盟军统帅部。说白了,在英、美两国眼中,戴高乐的临时政府并不“合法”。

更让人难堪的是,过去是德国和贝当政府阻碍戴高乐回法国,但现在却是丘吉尔,他坚决反对戴高乐出现在被解放的法国土地上。理由很简单,戴高乐不是他理想中的“合作伙伴”,准备另选他人。但是,不妥协的戴高乐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他一方面坚持另选时间播放声明。于是,就有了两种矛盾的号召,艾森豪威尔号召法国人服从盟军统帅部,而戴高乐号召人们听从法国临时政府的;另一方面他宣称盟军印制的货币,法国政府不承认,同时派员跟随盟军登陆,防止他们篡权。

同时,他施展“死缠烂打”的战术,天天围着丘吉尔,要求进入法国领土。当然,他选择的时机很好,此时正是盟军进入欧洲大陆的关键时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前线,戴高乐整天“不合时宜”地出现,令人反感,丘吉尔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进入法国的戴高乐,迅速而坚决地囊括所有权力。

经过一周的“软磨硬泡”,戴高乐终于回到了祖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当前最要紧的是,与盟军抢时间,保护法国的利益。在他看来,现在是和英、美两国彻底摊牌的时候,在国家利益方面,他不准备做丝毫的让步。

首先,一进入诺曼底地区,他就任命诺曼底解放区专员和军区首长,并立刻前往刚刚解放不久的贝叶城,在那里建立新的政权。令他欣慰的是,沿途的民众听说“戴高乐来了”,迅速将其簇拥着走向市政府。看来,法国民众认可和拥护戴高乐。

其次,促成法军全面参战。丘吉尔“别有用心”的意大利战役,越来越得不到美军的认可。戴高乐趁机积极倡导执行“龙骑兵”行动,即在法国南部海岸登陆,占领马赛和土伦,继而向巴黎进军。只有这样,他的部队才能从意大利赶往法国。

在他看来,尽管手里的部队总共有30万人,但必须投入到解放法国的战役中,这是决定战后法国能否有权参与世界划分,和取得大国地位的重大问题。于是,“龙骑兵”行动中,他的法国第1、第2军,共计6个师参加了行动。

更让他满意的是,罗斯福似乎对法国的现状既不过于帮助,也不过多干涉了,甚至发表声明“美国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有资格行使法国的政权”。尽管还没有正式承认法国临时政府,但消除了戴高乐在法国建立政权的最大障碍。

现在的局势向着对戴高乐有利的方向发展,但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美国人不干涉,但也不帮忙。换句话说,就是接下来的事情,法国人要依靠自己去解决。尤其是在解放巴黎的问题上,他不得不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原来,法国“内地军”的斗争欲望过于“强烈”,居然不听戴高乐选派的代表指挥,提前爆发了武装起义,导致巴黎城一片混乱。这一突发事件完全出乎戴高乐的意料,为了尽快解决巴黎“无政府状态”的威胁,他只得求助与艾森豪威尔。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了很长时间,艾森豪威尔最终同意,巴顿手下的勒克莱尔法军第2装甲师进入巴黎,迅速控制了局面。1994年8月26日,当戴高乐在民众欢呼声中来到凯旋门时,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法国人自己解放的城市。

戴高乐经过4年不屈抗争,既要反对德国、维希政府,又要不妥协于英、美两国,终于“苦尽甘来,修成正果”。他不仅获得了人生巅峰,更是将法国人从“投降”的阴郁中拉了出来,保住了法兰西民族的“尊严”。这一点,戴高乐居功至伟。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