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季是自杀的高发期?

五年前5月的某天,一辆救护车载走了我:我的眼球抽搐,双手颤抖,意识模糊。在这之前,我已经失眠了3天,然后我吃了药,困倒在方向盘上,闯红灯撞上一辆汽车。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自杀,但是我的情绪并不是难过,而是不安、疯狂和偏执。本质上,令我处于危险的并非悲伤,而是失控:(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会酿成交通惨祸。我的治疗师说服了我,我需要帮助。随即我打了个电话,救护车带我进了精神病院,然后我待了一周,接受锂盐治疗。

春天来临之际,动物们的行为会发生变化:熊度过了冬眠期,从洞里出来了;狗活泼乱跳,进入发情期;(加拿大)雁开始迁徙。那么人类呢?我们变得狂躁。每年春季是自杀的高发期,而且此时躁狂症患者容易崩溃发病,还有大量的非自愿性的精神住院治疗。我认识的精神病医生将4月中旬称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因为这时他要和躁狂症患者彻夜未眠地聊天。

证据表明,自杀高峰在春天频发,在一项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研究中尤其惊人。研究者使用丹麦死亡登记中心从1970到2001年的数据,对众所周知的丹麦人自杀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3月和6月之间自杀率猛增,尤其是对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们。在仲夏和秋季自杀率也有小波动。秋季的自杀峰值主要存在于女性中,这可能与孩子们回校时间有关,她们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自杀——比如服毒,而不是吞枪、上吊或者跳桥。

根据一个理论,异常显著的春季自杀峰值可能由太阳光对大脑的影响导致。对于情绪障碍患者而言,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生物钟标记与日光是不同步的。人类大脑的松果腺在夜间会释放褪黑素,这种激素有助眠的效果,但是它在白天会被阳光抑制。褪黑素水平在晚上九点左右开始增加,到了早晨上班时逐渐衰减。但这种激素的变化周期在狂躁期间的节奏太快,在抑郁期间则过慢,这会导致人们在本应该休息的晚上反倒非常警醒。当褪黑素水平上升时,与情绪和攻击行为有关的血清素(一种神经递质)也会上升。精神病医生说,4月的到来和晴天的回归可能对具有冲动倾向和自杀意愿的大脑充当“沉淀剂”。至于具体如何,目前尚无定论。

春天的自杀趋势值得注意,因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似乎揭示了自杀者的本质:即比起躁狂、焦虑,自杀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要小一些。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大约30%的人的生活。然而,不到5%的抑郁者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选择自杀的人有何不同?答案显然在于冲动性的失控。

在2005年一篇题为《剖析自杀表现: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作用》的综述中,自杀研究方面的专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教授古斯塔沃·特瑞琪(Gustavo Turecki)认为,冲动性是自杀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比起完全失去理智时,我们不太可能由于特殊原因自杀。

特瑞琪写道:“冲动性攻击特质是推动自杀的发展连环的一部分”,不管自杀者患有哪种疾病,从抑郁症到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再到酗酒。他说:“我们都有冲动的时候,例如,我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但有一些人往往更频繁地表现出冲动,而且有攻击他人的历史,这些人更有可能死于自杀。”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由于倾向于这些冲动特征,更容易出现想要自杀的精神状态。双相患者自杀率高于其他人(其次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比抑郁看似更致命的是,这是一种具有攻击性和冲动性的混合,掺杂着绝望。一项研究发现,被称为“混合抑郁”的状态——情绪低落和神经过敏——芬兰医院的双相患者产生自杀意图的可能性是情绪稳定时的65倍。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只是25倍。然而,在忧郁阶段,双相患者比那些严重的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更不可能试图自杀。只有在躁狂时,双相患者的自杀风险才会上升。

“擅长”自杀的人表面上给别人的印象是乐观积极、精力充沛。失眠、狂躁的病人有时会冲动购物、做爱、聊天聊个不停或启动雄心勃勃的项目。他们显而易见的特征并非情绪,而是坐立不安:持续的好奇心和兴奋性使他们焦虑,无法静坐,眼神四处游移。特别是双相II型患者处在混乱状态的高危之中,这种混乱的情绪状态容易导致他们自杀。

每年春天到来,一些双相患者需要提高锂盐剂量。他们的医生知道,春天会带来焦虑不安。更确切地说,药物阻断了焦虑。锂盐是所知的最有效的自杀干预药物。2013年的一篇论文显示,和安慰剂相比,锂盐降低了60%的自杀风险,不管是双相情感障碍还是重度抑郁。研究人员推断,通过抑制冲动性攻击,锂盐不仅可以用来阻止躁狂患者自杀,而且对其他精神疾病有效。

“那些接受锂盐治疗的人们能快速地降低自杀压力,特别是年轻人,”(加拿大)卡利亚里大学的一位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和自杀专家安顿特勒·普瑞迪(Antontello Preti)说,“他们(可能)会说‘我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但不会试图自杀。锂盐像是某种切换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