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争胜利,巴顿为什么对前来敬酒的苏联将领爆粗口?

1945年4月19日,对巴顿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一天美国政府批准他为四星上将。巴顿非常高兴,因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中将,现在看来已“超额完成任务”,他为自己的家族争取到了最高的荣耀。

更让他高兴的是,在攻占德国的进程中,将蒙哥马利彻底打败,英国人试图超越美国的梦想,被巴顿彻底打破。因为,他从战争开始,就把蒙哥马利和英国人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在战争结束了,闲不住、好斗的巴顿需要再找一个“假想敌”。

苏联人是他下一步竞争对手。

此时东线的苏军进展快得惊人,几百万的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柏林推进。德国就要灭亡的同时,苏军的强悍战斗力让天生仇视苏联的巴顿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不是政治家,但他从军事角度看,苏联将是未来美国的竞争对手,也是他的对手。

按照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迅速穿过德国,抢在苏军的前面攻占捷克斯洛伐克。巴顿信心十足,部队迅速展开,进展得十分顺利。就在扫清首都布拉格外围阵地时,该城的地下组织自行解放了城市,要求美军入驻。

巴顿立刻将这个喜讯告诉布莱德雷,提出立刻进城。但按照美、苏两国的约定,布拉格在苏军的控制范围内,贸然进入一定会引起一场风波,布莱德雷不敢做主,只得请示上级。最高司令部命令第3集团军不得进入城市,等候苏军接管。

原来,苏联得知巴顿的行动后,立刻向美军发出了强烈抗议。而不耐烦的巴顿也准备故伎重演,擅自抢先进入布拉格,继而向全世界宣布这个惊人的消息。在巴顿看来,美军占领了布拉格,就是对苏联最好的“打击”。

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了解巴顿的布莱德雷三令五申的“招呼”巴顿禁止行动,并告知求助的捷克地下组织向苏军求援,巴顿感到非常沮丧。更让他失望的是,5月6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巴顿感到无比的空虚和落寞。

欧洲战事的结束,对巴顿来说是极其苦闷的。正如他说的那样:“我热爱战争……,对于我来说,和平将是一座坟墓”。于是,渴望战争的巴顿试图到太平洋战场上与日本人打仗,降职使用他也愿意,但这一想法被上级否决了。

和平时期的巴顿又开始“惹是生非”了。

回国休假的巴顿在波士顿受到了隆重欢迎,人们都想一睹英雄的风采。他挺着威武的胸膛,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面对鲜花、掌声和媒体,巴顿的虚荣心再一次得到了满足。但很快他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言论与时下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

首先,演讲是他回国的“必修课”,但很快就遭到了“抵制”。作为一位英雄宣传美国军人取得的战绩,让人们了解战争的残酷,珍爱和平,是无可厚非的。但倡导继续备战,鼓吹战争的论调遭到人们的反感和厌恶。

其次,多次场合对苏联“出言不逊”。在他的演讲中既表现出好战一面,又将苏联作为未来英、美等国最危险的对手大肆诋毁,引发了爱好和平人士对他的尖锐批评。让美国高层对这个“大嘴巴”既头疼又气愤。

更让他们忍无可忍的是,他居然直接“挑衅”。在一次盟军高层集会上,面对慕名前来敬酒的苏军将领,他不但不屑一顾,拒绝碰杯,而且轻蔑地对翻译说:“告诉这个兔崽子,我就是死,也绝不与野蛮人一起饮酒”。

巴顿的过激言论立刻招致一场外交风波。本就敏感而复杂的美、苏关系,一下子成为双方“仇视”的主因,美国的外交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认为巴顿就是“一个无药可救的战争狂”。于是,他被解除了第3集团军司令职务,这个时间离欧洲战争结束仅过了4个月。

褒贬不一的巴顿,死后与他的部下在一起。

巴顿是个率性、喜怒挂在脸上的人。尽管他的好战风格和“大嘴巴”,让一些人对他很反感,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单纯的”巴顿。在他60岁生日时,媒体纷纷撰文为他“庆生”,许多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

更让巴顿受用的是,他解放过的国家没有忘记他,以各种方式向他表示感谢和爱戴之情,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授予他国家最高勋章。此刻的巴顿在回顾自己的军事生涯时,他相信自己的一生还是有价值的。

12月,巴顿因车祸受重伤,不治身亡。这个消息在坊间有许多的传闻,有人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怕其揭露战争丑闻刺杀了他;还有人说,车祸受伤后遭人暗算致死等等,大多是“阴谋论”的翻版,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答案是,不。

首先,作为巴顿的性格,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就是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大男孩”。对于这样的人,你可以严厉地批评他,甚至可以限制他,但不至于谋害他,因为他的“大嘴巴”基本上也就是过过嘴瘾,对时局影响不大。

其次,巴顿在军界、政界的朋友很多,比如史汀生、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都是多年的好朋友,虽然对他的好战情绪有所反感,但当时美、苏的关系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敢说罢了。他们除了说巴顿够胆外,不会有“灭口”的心。

更何况,巴顿喜欢“人来疯”,场面越大,他的“疯劲”就越大,没有人去关注他,他自然也就不会“口无遮拦”。解除职务的3个月里,他也就是陪陪家人、朋友打猎、喝酒、聚一聚。没有来“疯劲”的场面,也就没有“惹是生非”的机会,这样“无害的人”没有必要暗算。

所以,巴顿之死可以排除“阴谋论”的说法。当然,这件事的背后,更多的是人们不愿接受他“没有阵亡在战场上”的结局,对他的突然离去表示不解和不舍。他的“粉丝”成立多个“巴顿历史协会”,网络上建立以巴顿为中心的网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管怎么说,巴顿在9个月的欧战中,他的第3集团军歼敌140万人,解放了13000座城镇、乡村,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才能达到了顶点。然而,他的墓地没有安放在美国,而是卢森堡的军人公墓内,与阵亡的第3集团军官兵安葬在一起,也算是对他的最大安慰。

关于巴顿是否被暗杀,大家认为是真的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巴顿》、《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