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学气象,立冬节气聊聊中国的冬季气候特征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天(11月8日)1时24分我们迎来了冬季的首个节气立冬

自立冬开始的三候依次为:

初候,水始冰;

立冬时

水面开始结冰

不过还未形成坚硬的冰冻

二候,地始冻;

此时节

土地开始凝寒

附上层层晶莹的霜花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

蜃为大蛤

因两者有着相似的线条和颜色

古人便充满想象地

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古人常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然而,从气象的角度来看,立冬节气之时,中国仅仅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真正进入了冬季,南岭以南附近地区要到12月初才入冬,

更南地区如海南甚至长夏无冬。

借着立冬之际,我们来聊聊中国冬季的气候特征↓↓↓

01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气温低,天气寒冷,是中国冬季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立冬节气以后,冷空气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强,气温逐日走低。在中国,天气最冷时期,是在大寒。此时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我们来看看古人眼中的大寒天气。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诗中提及的雪、冰冻、冰挂,都是天气严寒的象征。冰冻是指水由于冷却而冻成冰,如雪下到地面后,白天有一个气温上升过程,雪融化成水,又未能及时被太阳蒸发,在夜晚气温降到0℃后,就冻结成冰。结冰与冰冻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形成的物理原理是一样的。结冰是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的一种天气现象。冰挂是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凝固而形成的,需要潮湿冰冷的天气才能形成。

02

郁郁苍苍千嶂里,犯寒犹着一蝉嘶。

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地理分布特征。以中国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例,0℃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该线以北的气温在0℃以下,越往北气温越低,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为中国最低气温;该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南岭山脉一线,气温为8℃左右,而海南三亚的气温则在20℃以上。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50℃以上,在古诗词中亦可窥见一斑。下面以初冬为例,感受一下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河梁歌》

(先秦)无名氏

度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

陈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

为什么中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如此巨大呢?这是因为,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另外,中国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南方因东西向高大山脉如秦岭、南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隔,冷空气影响时势力已大大减弱,且南方还常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因此更加剧了南北气温的差距。

《丙寅十月游南华》

(宋)朱翌

五年四转入曹溪,飞盖干霄日为低。

人定忽闻钟不嗄,饮香休问水流西。

桄榔子熟旒珠重,豆蔻丛深扇羽齐。

郁郁苍苍千嶂里,犯寒犹着一蝉嘶。

冬季天气寒冷,往往是一次次寒潮入侵的结果。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中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暴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寒潮入侵路径

1、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此为西路;

2、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此为中路;

3、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此为东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便是寒潮从西路入侵产生大风降温降雪的结果。

“我在南方吃雪糕,你在东北穿棉袄”,可以说是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形象写照。

文图/蒋国华(广东省清远市气象局)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