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地球42年,为什么没有再发射新的星际飞船?

目前,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旅行者1号仍然是飞得最远的星际探测器,它现在与我们的距离达到了220亿公里,即147天文单位,或者20光时。42年过去了,宇航科技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什么人类现在不用最新的科技再发射一个新的星际探测器去探索宇宙呢?

旅行者1号的时代背景

虽然旅行者1号当年发射时,太空竞赛已经结束了5年,但这次探测任务源自于上世纪60年代的行星之旅计划,那时正值太空竞赛的白热化阶段。当时,NASA希望能够发射无人太空飞船一次性探测四大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因为在70年代,赶上了百年一遇的行星排列方式,太空飞船可以借助行星的引力进行加速,以较少的燃料在较短时间内一次性飞越四大巨行星。

在此之前,已经有先驱者10号和11号先行探路,所以旅行者1号和2号的性能设计有了更进一步提高。旅行者1号在探测土星时,对土卫六进行了计划外的探测,由于飞行轨迹受到土卫六引力的影响,无法进行后续的探测,只有旅行者2号完成了四大巨行星的探测。

此后,旅行者1号开始了星际探测任务。它还在不断发回数据,让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太阳系。旅行者1号仍会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因为它正在飞入未知领域,前往此前从未去过的地方。

旅行者1号之后的星际探测器

2006年,也就是在旅行者1号离开地球29年之后,NASA再次发射了一个能够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这艘无人太空飞船的首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它于2015年飞掠冥王星,完成探测任务。此后,新地平线号深入柯伊伯带,开展新的探测任务。

不过,无论是先驱者号,或者旅行者号,还是新地平线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探测器。虽然它们都能飞出太阳系,但它们并没有确切的目的地,而是像恒星那样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并且随着电力的耗尽,这些探测器在未来数十年都会与地球失联,那时它们还远未飞出太阳系。

真正的星际探测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类首次发现了太阳系外的行星。自那之后,我们已经找到了4000多个地外世界。我们一直渴望对那些系外行星进行探测,以期发现外星生命。但由于距离十分遥远,系外行星太小,目前地球上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都无法对那些遥远世界进行有效观测。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发射星际探测器,对系外行星开展直接探测。那么,哪个目标才是最佳首选者呢?

在2016年,欧洲南天天文台(ESO)的天文学家发现,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周围就有一颗行星——比邻星b,而且它可能还是一颗运行在宜居带中的岩质行星,这意味着它有可能孕育出了生命。因此,比邻星b将会是星际探测任务的首选目标。

目前,针对比邻星b的星际探测计划有两个。一个是霍金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突破摄星计划”,还有一个是NASA将在阿波罗11号登月100年(2069年)时启动的星际探测任务。

星际探测任务的最大难点在于距离。虽然比邻星是我们的近邻,距离我们只有4.2光年,但这个距离对于我们来说仍然非常遥远。如果以旅行者1号的速度(17公里/秒),飞抵比邻星需要大约7.4万年。因此,为了实现星际探测,需要接近亚光速的飞船。

根据设想,“突破摄星计划”的超轻纳米飞船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20%,NASA的星际飞船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0%。如果以这种速度飞向比邻星b,仍然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