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过硬而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却陷入神户制钢造假风暴?

神户制钢造假风暴

以质量过硬而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因为一家钢铁生产企业的造假丑闻而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日本第三大钢铁制造商神户制钢早前承认,在自家生产的铝铜和铁粉制品上伪造了与质量标准有关的数据,通过以次充好的方式来满足顾客提出的需求。神户制钢表示,从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该企业旗下有四家工厂出现篡改产品出厂合格证书的情况,涉及到金属强度等核心产品指标。

成立于1905年的神户制钢总部位于东京,其主营领域为钢铁、焊接、铝、铜、机械等。其产品广泛被应用于汽车和造船、航空等领域。

尽管造假仅仅涉及到这段时期内该企业总产品产量的4%左右,这桩丑闻还是在日本以及国际社会掀起了舆论风暴。该公司股价在东京证券市场上连续暴跌,社长川崎博也连连在公众场合道歉,承认“公司的声誉已经跌到谷底”。

值得注意的是,川崎博还透露说造假并非近期现象。“可能从10年前就开始”,但却是在今年8月,才由工厂的现场管理人员向社长报告而曝光。《日经新闻》则分析称,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有关该公司更多的丑闻或将浮出水面。

波及面惊人

鉴于神户制钢是一家主要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材料的上游厂商,此次造假丑闻波及到的范围令人咋舌。截止到10月15日,神户制钢单方面宣布的次品流入下游企业已经从200家增加到500家,涉及到包括丰田、本田以及三菱这样的日本名企以及波音、通用和福特这样的海外企业。

令日本人骄傲的汽车制造业在这波丑闻中受伤最深,全球顾客耳熟能详的大部分日系汽车品牌悉数中招。从丰田、本田、日产到斯巴鲁、马自达和铃木,均已确认使用了问题部件,受影响部件主要为发动机盖和车门等部位。丰田和日产这两家公司表示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有召回可能。

彭博社报道称,市场对神户制钢丑闻反应剧烈。在日经平均指数上涨的背景下,日产汽车、三菱重工、IHI等神户制钢的客户企业也受到波及,出现股价下跌。

《日经新闻》和路透社均报道称,这些汽车制造企业将向神户制钢索要说法,并可能要求其承担召回汽车的费用;日本摩根大通证券推测,将问题零件替换的潜在成本约为150亿日元。

日兴证券指出:“如果在汽车悬架等结构材料构方面出现召回,将对(神户制钢)业绩影响巨大”;“ 背叛客户的信赖,失去了10~20年后的订单”。

除了汽车制造业,日本高铁“新干线”列车也被曝出使用了神户制钢所提供的造假产品。日本东海旅客铁道和西日本旅客铁道两家铁路运营公司承认,其旗下的“新干线”高铁列车使用了“不符合工业标准的铝件”。东海旅客铁道的社长柘植康英称,相关部件是连接车轮和火车车厢的金属组件的一部分,该公司的列车上安装了大约300个这样的部件。

东海和西日本这两家公司主要经营东京-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以及大阪周边地区的铁路客运。尽管承认受到影响,但它们并未有将相关列车进行停运的打算。柘植康英说,这些列车将在每年一次的大检修中集中更换问题零部件。

在最新公布的这500家受影响下游企业中,有超过30家为日本以外的公司。《日经新闻》报道称,神户制钢长期以来在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具有相当份额,因此此次福特和通用也都緊急展开相关调查。神户制钢去年才宣布将在肯塔基州新建一处工厂,以满足美国客户的需求。

民用领域之外,就连日本自卫队竟也成为本次事件的“受害者”。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使用神户制钢材料制作的产品已经用于防卫省下单的军事武器装备的制造上,包括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并表示发现神户制钢所篡改产品检查报告问题之后,立即对相关企业展开了产品质量调查,目前已经接到了一些公司的报告。

“日本制造”再受损

作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强国之一,日本工业产品长时间在各行各业享有盛誉。“日本造”和“德国造”常常被拿来作为现代工业成就的代表,以高质量和高科技的良好口碑行销全球。

巧合的是,与德国汽车产业近年来频发的丑闻似乎“步调一致”,多家日本名企也在过去的几年内接连曝出丑闻,让“日本制造”的声誉大打折扣。实际上,这些企业丑闻爆发的节奏和风格以及爆发后的处理风格甚至有些类似,以至于本次神户制钢造假事件或多或少都可以从以往的日企公关危机中找到些许影子。

比如一年前被捅出来的三菱汽车“油耗造假门”,也像本次神户制钢案一样,早在多年前就显露踪迹,但一直被内部掩盖,持续多年才最终大爆发:去年4月,三菱汽车社长相川哲郎承认该公司产品在油耗测试中作弊,使得其对外宣称的油耗指标好于实际情况,而且这种作弊行为甚至“早在1991年就已经开始”。

而神户制钢公司也是早在2006年就被报道出有篡改数据的行为。《朝日新闻》当时报道称,该公司旗下的两家炼钢厂排放的废气不达标,而且通过数据篡改的方式来欺骗环保监管部门。在其中一家炼钢厂,这种手法甚至沿用了长达30年;在2008年,神户制钢一家子公司生产的钢材又被曝光在没有经过检验的情况下就向用户销售,相关产品性能数据被证实造假。

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曾在神户制钢工作。去年3月,安倍在参加一档网络节目时向大众分享出多年前在该公司的工作经历,透露说自己虽然曾经不小心造出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但并没有被辞退——没想到,这一原本意在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打气的“励志故事”现在却意外成为了证明神户制钢质量管控不严格“早有端倪”的证据。时值日本大选进入竞选白热化的阶段,安倍并没有就这一“花边”发表更多的意见。

除此之外,本次造假丑闻中,神户制钢的社长川崎博在镜头面前连连道歉的场景也令人联想到几年前丰田汽车的“刹车门”:在因为刹车故障导致一连串的车毁人亡事故后,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满世界地召开谢罪新闻发布会,以“日式鞠躬”的方式来表达歉意。

“尽管最近几年日产汽车、旭化成、东洋橡胶工业等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接连曝出丑闻,但始终没有被引以为戒。”《日经新闻》批评说,神户制钢的事件正在进一步动摇“日本制造”的信誉。

市场竞争和企业文化

“先例证明,一般涉事公司最初会说,这是一个一次性的事件,然而事件往往会扩展到越来越多的业务”,咨询公司布瑟法罗的分析师亚历山大·梅德在谈论到神户制钢丑闻时表示,“一家公司的危机往往是系统性的”。

早在川崎博、也就是上述那位不停道歉的社长最初入主神户制钢的2013年,这家公司就已经陷入到非常严重的经营困境中。川崎回忆说,当时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赤字,而且还错过了当时的业界合并大潮,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也给神户制钢带来严峻挑战:在海外市场,中国、韩国乃至印度的钢铁公司都对其构成不小的威胁。川崎表示自己常常思考“接下去要怎么杀出重围”,有时甚至苦恼得在夜里突然醒来。

关西大学经济学教授森冈浩二认为,这种情况下,企业最容易为了求得一线生存机会而不顾一切地削减成本,甚至铤而走险地故意降低某些方面的成本,对产品质量进行妥协。他表示,在钢铁制造行业,中国和印度都是不容小视的后起之秀,它们不仅仅在原料和人力成本上比日本企业更有优势,而且在技术上也飞快地成熟起来,可以抢占以往被日本企业独占的市场。

日本著名的企业法律师乡原信郎则坚信,是日本企业长期以来森严的等级制度出了毛病。这些历史悠久的日式企业文化或许帮助了日本企业早年的崛起,但也造成了不少的弊端。比如,新入职的年轻员工通常会无条件地聽从上级指挥,哪怕发现上级有作弊隐瞒或是违规操作的地方,一般也只是默不作声。

乡原信郎指出,日本缺乏保护“举报人”的相关法律和条例,一旦有员工“越级举报”被发现,通常不会得到嘉奖,反而会因为“破坏等级制度、不尊重上级领导”而丢掉工作。

为此,文教大学教授长田呼吁日本企业应当建立起鼓励下级员工向上级经理提出质疑并果断说“不”的文化。“团队合作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家互相之间发现对方可能出错的地方,而不是互相包庇”。

另外,《日经新闻》则以“为什么神钢总出事?”为题发表评论,批评这家公司过于激进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导致“各部门之间离散”,且“缺乏必要的合作”。评论称,神户制钢最早在材料行业里展开业务多元化,但“管理层和总公司未对业务部门进行彻底管理。人才和信息缺乏交流,容易陷入各自为战”。

比如在这次发生违规事件的铝铜业务,就有很多工人入职后在同一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这种安排对业务质量管控并不利。“多元化导致企业陷入了封闭体制。”该评论如此写到。

作者: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