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毁于一旦,“五路伐夏”为何惨败?只因西夏这招实在狠

编者按:宋神宗在北宋历史上,算是一位比较有理想的君主。他启用王安石变法。在经历十年的改革后,宋神宗趁西夏内部混乱发动对西夏的全面进攻。这场战争虽然过程上看起来宋军节节胜利,其实实际上是按西夏的计划一步步进行,最后被点中死穴的宋军惨败。这一战,王安石变法好不容易积攒的实力一朝被打垮。那么,这场决定两国国运的战争是怎样进行的呢?

五路伐夏的故事,要从一开始西夏幼主继位说起。幼主继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强势的母亲垂帘听政。而后,西夏的国主秉常因为不想成为傀儡开始伺机夺权。当时的将军李青就建议利用北宋的力量,将西夏河南地割给宋朝来换取支持。不过,“隔墙有耳”,这件事被强势的梁太后知道了。结果可想而知。秉常被软禁,李青被杀。

▲西夏服饰

而当时的北宋得到的消息是:“秉常遇弑,国内乱,宜兴师问罪,此千载一时之会。”既然国主被弑,作为宗主国理应去匡扶正义。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志向远大的宋神宗想要一举将西夏从地图上抹去。这场决定两国国运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具记载,当时北宋集结大量兵力,志在必得。《宋史.夏国列传》:“宪总七军及董毡兵三万,王中正出麟州,辞自言代皇帝亲征,提兵六万,环庆经略使高遵裕将步骑八万七千、泾原总管刘昌祚将卒五万出庆州,谔将鄜延及畿内兵九万三千出绥德城。”宋神宗如此重视此战,正是因为只有拿下西夏才能获得养马地,进而进军燕云。

面对北宋来势汹汹的三十万大军,但是西夏并不惧怕。当时,常年与北宋作战的西夏老将直掐宋军死穴。这个死穴就是西北运输困难。西夏处在黄土高原,及其难走,缺少战马的北宋只能用驴或者人力运输物资。当年北宋横扫南方,但是在进攻北汉时候十分艰难,除了宋太宗指挥才能“杰出”外,运输也是一方面。

西夏采取的策略就是坚壁清野。记载就是:“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于灵、夏而遣轻骑抄绝其馈运,大兵无食,可不战而困也。”不留粮食,凭借骑兵骚扰后勤,最后不战而胜。实际情况,也正如西夏预料的一样。当时的宋军一开始攻城拔寨,摧枯拉朽,西夏基本没什么抵抗。不过,随着战局的深入,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攻入西夏腹地的宋军就一个字“饿”!在茫茫的黄土高原上,宋军就像没人要的孩子,这么个狼都找不到几只的地方,更别提粮食。我们看看这五路大军战况如何。

▲宁夏的黄土高原

麟州王中正部《宋史.王中正列传》:“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王中正部是从太原出兵,攻入夏州的。其实,王中正部最大的作用是保障伐夏不受辽国干扰。而距离最远的王中正部也是受后勤困扰最严重的一支。当时打下夏州的王中正部由于实在太饿,所以听从士卒建议攻打宥州。不过,宥州也没什么粮食,只获得了马牛百六十,羊千九百。当时王中正部是有六万人,战斗减员基本忽略。两千头牛羊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当时的王中正部想到的办法就是打劫队友。当时另一路种谔部攻下了米脂寨,因为在米脂寨得到了粮食,所以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本来种谔是要受王中正节制的,这也是为什么王中正想要调种谔粮食的原因。不过,这时候宋神宗看种谔战绩不错,就要求种谔独立作战。所以,王中正只好打报告给宋神宗。没有补给的王中正部只好退回延州。在回到延州后,部队只剩四万人。很明显,这一路是饿回来的。

绥德种谔部

种谔部一路高歌猛进,看起来战绩不错。其实,情况也没好多少。种谔部前期能够一路猛攻,主要就是攻下了米脂。当时,种谔部在无定川围城打援,消灭八万西夏军。也正是这次获得的补给能够支撑他继续作战。不过,随着继续深入腹地,种谔也得不到补给了。他想把罪责都推卸给负责运量的李稷。这也没办法,本来也是后勤的锅。最后,种谔部也因为无粮退军。到夏州时候士兵逃散严重演变为溃败。

刘昌祚部和高遵裕部相比于以上两只部队,刘昌祚率领的部队算是最接近胜利的一支。这并是不刘昌祚有什么本领,而是刘昌祚抢到了军粮。《宋史.刘昌祚列传》:“进次鸣沙川,取其窖粟,遂薄灵州。”得到地窖里藏的粮食,他们终于杀到了兴庆府,也就是西夏都城灵州。说到这里,不禁要说刘昌祚的上司,就是节制他的高遵裕。高遵裕是外戚,他是宋神宗母后的伯父。在出征的时候,宋神宗就希望他能够立功。毕竟,防武将到极致的宋神宗是希望自己身边人立功的。不过,宋神宗这个举措可对伐夏没有丝毫的帮助。当时的高遵裕是抵达了灵州了,不过很明显也是军队断粮了。高遵裕能够抵达灵州很大原因是他相信到了灵州会有粮食。这个粮食不是别人给的,是他的部下刘昌祚。高遵裕也用了跟王中正一样的想法,占据刘昌祚的粮食为己有。《宋史》载:“遣昌祚巡营,凡所得马粮,悉为庆兵所取,泾师忿噪。”这里面的庆兵就是环庆经略使高遵裕的兵。拿到了别人的军粮,刘昌祚辛辛苦苦从敌人抢到的粮食就这么没了。

瘟神高遵裕不仅抢了刘昌祚的粮食,还准备抢功。当时的刘昌祚部刚到达灵州城下时候,由于西夏没有防备,刘昌祚先锋准备突袭。但是,西夏反应及时关上城门。不过,就算没有关城门也没有用。毕竟,灵州城就凭刘昌祚一部是不可能拿下的。这里面,还有记载是高遵裕下达命令,不许刘昌祚攻城才没有突袭入城。实际上,这个是不可能的。能够拿下灵州可是惊天大功。况且当时先锋已经到了,怎么可能突然命令就到了。很显然,应该是先突袭后到的命令,只是后来此事被夸大了而已。

那说高遵裕抢功,是怎么个抢功呢?当时刘昌祚建议“围城打援”。埋伏于路上,等消灭了援军变成了孤城的灵州不攻自破。这个战法其实也是基于宋军没有后勤,根本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不过,高遵裕这么受宋神宗器重,肯定是要立功的。那听从了刘昌祚的建议,功劳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高遵裕选择了强攻灵州。当时的灵州已经作为西夏都城几十年,城防坚固,况且宋军并没有携带攻城器械。高遵裕想伐木制作,不过他可能地理不太好。处在黄土高原的西夏怎么可能有足够的大型树木。宋军没有足够攻城器械,灵州又城防坚固。宋军开始了十八天无望的攻城战。最后,西夏援军赶到掘开水渠来了个“水淹七军”,宋军溃败。

李宪与吐蕃部这是宋军最后一路,这一路宋军为什么最后说?因为这一路只在西夏边境打了个转转。虽然记载战绩颇丰,实际由于并没有深入西夏,所以占领了一些空城就作罢。这一路也是损失最少的一路宋军。另外,吐蕃董毡放了鸽子,并没有按时出兵。

▲宋神宗肖像

五路伐夏,本来气势汹汹,结果变成了大溃败。这一仗,宋军除了旅游一趟的李宪,其他都损失惨重。王安石变法积攒的钱粮以及训练的精锐损失殆尽。之后,宋神宗也因为伐夏失败一病不起,最后去世。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也随宋神宗的去世一起被埋在了厚厚的土里。可以想象,如果此战获胜,北宋国运可能因此而改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孤寂寒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