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皇帝逃往南京,南明政权还会不会那么快灭亡?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殉国,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明朝宣告灭亡。

在得知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后,明朝在南京的预备班底迅速启动运作,史称“南明”。一个月后,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为帝,改元弘光。但仅仅过了一年之后,清军便迅速南下攻下了南京。朱由崧逃往芜湖被清军所俘,押往北京后被处死。之后,南明政权还经历了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但都未成大气。

许多人对这段历史都觉得很奇怪,当时的南明弘光政权手中有百万军队,又占据着全国大半江山。而满清入关时,军队不过区区10万左右,怎么就能将南明彻底给灭了呢?

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南明最初被拥立为帝的朱由崧一直存在法统上的争议,许多当时握有兵权的军阀根本不承认这个半路杀出的皇帝,以至于在清军一路南下时,几乎没受到多少抵抗。因此,南明政权虽然看上去还是拥有强大的实力,其实则是不堪一击。

那么,如果当初崇祯皇帝选择逃往南京,南明政权还会不会那么快灭亡呢?

首先,崇祯已当了十七年的皇帝,即便是逃往南京,依旧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天威浩荡,无论是底下的大臣还是手握兵权的军阀,势必都是乖乖俯首听命。

以南明最大的军阀左良玉为例,其在崇祯朝的时候还是个忠臣良将,但到了南明时期,压根就不理会弘光政权的号令了。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清军想要南下,受到的抵抗势必会激烈的多。虽然清军战斗力强,但明军人数多,压都能压死你。而且中原地区的战斗都以攻城战为主,清军的骑兵部队也无法发挥优势。

其次,当时中国北方连年战乱,气候上又遭遇了小冰河期,农作物产量极低,百姓们连温饱都顾不上。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情况就乐观的多,尤其是江南一带,依旧是鱼米之乡,相当富庶。

如果崇祯皇帝当时放弃了北方而逃往南京,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抛掉了个沉重的包袱。从军事方面说,可以从两面受敌的情况变成了坐观北方两股势力(清军和李自成大顺军)互撕。从经济方面说,放弃了“不良资产”保留了“优质资产”,也是意义重大。

此外,崇祯皇帝虽然有很多性格上的缺点,但毕竟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相比什么都不懂的弘光帝朱由崧,崇祯的优势则多太多了。当时南明所面对的情况比宋朝时期的南宋可要好的多,只要崇祯不疯狂作死,南明最后的结局还真未必可知。

因此,如果崇祯皇帝逃往南京,南明政权绝不可能像历史中那样不堪一击,甚至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还有翻盘的机会。

但很可惜崇祯皇帝偏偏选择吊死在煤山上,同时也把明朝几百年的基业一同吊死了。对于一位皇帝来说,如果身边有一个秦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