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列专车运送,重兵全程护卫,揭秘二战苏联转移列宁遗体行动

1941年夏,希特勒悍然发动“巴巴罗萨”攻势。随着前线败仗连连,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一度陷入“戒严”状态。地面的威胁不算,当绘有铁十字与万字旗的纳粹军机,向着克里姆林宫投下无数炸弹之后,苏军高层下定决心,撤出在莫斯科市内的贵重物品。十分重要的档案文件、沙俄时代的博物馆展品、文物相继入列。而在撤离的清单中,还有一份极其特殊的货物——十月革命领袖、苏联缔造者列宁同志的遗体。在此之前,为应对所遭受的空袭,苏联特别委员会制定了一项计划,以保证安放在红场的列宁墓不会受到破坏。斯米尔诺夫(Smirnov)、库丁(Kudin)、尼基京(Nikitin)三位工程师试图通过混入钢筋、水泥,并在陵墓中部加入沙子的方式强化防御。但由于当时资源紧缺、战事吃紧,加之高层的重重忧虑,该项计划最终未能过审。苏联官方一致决定——将这位伟人撤出莫斯科!

▲位于红场西侧的列宁墓。

命令下发后,一个由鲍里斯·兹巴尔斯基(Boris Zbarsky)教授领头的“特别小组”被全员召集至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他们队列宁的遗体进行了细致的防腐措施。兹巴尔斯基获悉,他们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将列宁从莫斯科的陵墓中撤至相对安全的秋明市(Tyumen),而兹巴尔斯基与他的助手也将全权负责这个特殊“货物”的安全。同样,为保住这位“苏联人民的骄傲”,高层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一列开往秋明的火车专程被用于运输列宁的遗体。其中,第一节火车内满载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近卫军官兵。第二节则是运输列宁及兹巴尔斯基小组的“本体”。紧随其后的第三节,同样是一节满载近卫军的车厢。启程前,苏联情报组织——“契卡”’(Chekist)还专门对火车进行详尽的技术检测。而这列火车还配有特殊的减震器、温控系统,由火车上的技术专家们全程操控,以保证遗体的万无一失。

▲摄于1920年7月的列宁。

▲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期间,正使用四联装“马克西姆”重机枪执行防空任务的苏军高射机枪小组。

即便如此,兹巴尔斯基教授仍不放心。他曾多次要求火车停下,并由他的团队进行更为细致的技术检查。而这列火车经过的所有车站,无一例外地把守着重兵。1945年,兹巴尔斯基教授在接受一次秘密采访时,向记者透露到:“遗体在陵墓中一动不动长达17年。而这次转移的过程中,汽车、火车必须连番上阵数日才能抵达目的地。我无时不刻担心路途颠簸会破坏到伊里奇(列宁本名)同志的遗体。同样,不定的气温也是我们的大敌。陵墓中的温度往往都是可控的,恒定在16度之间。而1941年7月3日秋明州的气温则高达37度!哦,那可真是一段充满痛苦与折磨的回忆。当然,在我们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伊里奇同志最终平安抵达了目的地。”

▲为了保密,运输列宁遗体的卡车全程为封闭状态。要想在闷热的车厢中保证伟人遗体不会腐烂,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火车抵达秋明市后,随车护卫的契卡们便将列宁的棺椁从车上抬了下来。并以最快速度放在卡车上。然而,由于保密缘故,秋明市政府,甚至州政府在内的所有官员都未被告知要运输如此宝贵的“货物”。直到列宁抵达,秋明市政府才急忙调出数十辆卡车,协助契卡们展开抢运。位于秋明市中心的一座二层小楼,成了列宁遗体战时的避难所。这里曾被用作小学用途,但随着战争的爆发,孩子们都被疏散至乡下。这座小楼的四周都布设有高大的围栏。列宁的棺椁就摆放在二楼。为安全、保密起见,二楼的所有窗户都被砖石所覆盖,密不透风。一楼则驻扎着兹巴尔斯基教授的维护小组及警卫部队。每隔十天,兹巴尔斯基教授就要通过一条专用电话线,专程向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办公室汇报状况。由于某些原因,秋明全州曾发生过短暂的电力中断。为避免重蹈覆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兹巴尔斯基直接要求秋明市政府为小学铺设一条专用电缆,直接从当地发电站取电,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小学。

▲二战时曾摆放过列宁遗体的两层小楼。战争结束后,列宁遗体重回红场,而小楼原本森严的布设也相继拆除。

对于受战火袭扰较小的秋明百姓们来说,市中心有所“戒备森严、全副武装、外人不可靠近”的二层小楼实在是个怪事。因此,谣言在民间也是漫天飞舞。而在莫斯科,斯大林在红场检阅官兵时,照例要求部队从空空如也的列宁墓前经过,以示“伟人仍在莫斯科”的假象,使民众安心。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但意外还是接踵而来:在1942年的一次检查中,兹巴尔斯基教授发现列宁的遗体上出现了黑色霉菌。按照当时的要求,为避免进一步腐烂,必须使用强酸或是火烧等方式,对有霉菌处进行技术处理。然而,教授与助手们却不敢这么做。为此,兹巴尔斯基教授设法让霉菌停止扩散,并确保这些“黑点”不会对列宁遗体构成进一步破坏。

▲对于二战时深受纳粹屠戮的苏联百姓来说,列宁,这位曾经领袖,同样值得人民的怀念

▲高举左臂,向着人民发表演讲的列宁。摄于1919年。

在战后,兹巴尔斯基向来访者陈述了实情:“应我的要求,1943年12月,一个由官方领导的调查委员会来到了秋明市。人民卫生委员会委员米特列夫(Mitelev),学者阿布里科索夫、布尔登科及奥尔别科相继证明,列宁同志的遗体在这20年之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伊里奇仍然是苏联人民心中的那个伊里奇!”“黑霉菌并未对列宁的遗体构成任何影响,我的名誉也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列宁的遗体在秋明市一直保存了3年零9个月。在此期间,兹巴尔斯基教授担心尸体受气候、温度影响,再次出现可怕的黑霉菌,一再要求回到莫斯科。在他接二连三的申请下,1945年3月29日,斯大林亲自批复,让伟人得以重回克里姆林宫西侧的列宁墓。

▲1920年苏俄政府发行的一部卡通宣传画。描述列宁正在用一只扫把将保皇党、神职人员以及资本主义家扫出俄罗斯。

1945年4月,列宁遗体回到了莫斯科。当年9月,经过休整的列宁墓重新对外开放。整个战争期间,秋明市是这位无产阶级领袖的遗体唯一落脚的地方。1945年7月26日,鲍里斯·兹巴尔斯基因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成就,守护了伟人的遗体,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讽刺的是。这位“劳动英雄”却在1952年遭受了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根据兹巴尔斯基之子:伊利亚称,他的父亲因为被指控“在战争期间协助德国军队搜集苏军情报”的罪名,无故被判处无期徒刑,连英雄的荣誉称号都被官方收回。随着斯大林于1953年12月的去世,兹巴尔斯基的案件才重获自由,恢复了名誉。

▲沃罗比夫(Vorobiov)、兹巴尔斯基与其子伊利亚,摄于1924年。

▲1947年时的兹巴尔斯基。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