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有毒食材——艾蒿

《舌尖上的中国2》之《三餐》中,介绍了“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陪读生的生活场景:女儿准备高考,母亲精心为她准备午餐,寻觅来路边的野菜蒿子(俗名“粑蒿”),遵循传统,浸泡、去汁、剁碎、加入咸肉、加入米粉、搅和捏团、放入电饼铛,……不一会儿,一种有特殊清香的当地风味小吃蒿子粑粑即香喷喷地出炉了。“当季野菜,是女儿食谱中最好的调剂”,视频解说道。

做蒿子粑粑的“蒿子”,大抵有蒿子、香蒿、青蒿、白蒿、艾蒿等几种,它们都是菊科蒿属植物。也有些地方采摘艾蒿嫩叶做菜。

江南一带以艾叶(即艾蒿)为原料做的风味小吃还有几种:清明果、清明团子、艾米果……“艾叶捣烂后挤压出汁,与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而成的。一搡一翻之间,碧绿的艾草汁与米香混合成一体,揉捣成软糯的青色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我辈光看着这文字描述已十分神往,垂涎欲滴,江南游子又岂“能不忆江南”?

食客喜欢的这种特殊香味从何而来?来自蒿属植物含有的丰富的挥发油成分。以研究较充分的艾蒿为例,其挥发油中已分析出了过百种化学成分: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柠檬烯、1,8桉叶素、蒿醇、龙脑、樟脑、石竹烯、氧化石竹烯、香酚、香苇醇、蓝桉醇、青蒿酮、侧柏酮、乙酸龙脑酯、薄荷醇、马鞭草烯、松油醇……哇哦,这么多芳香类化学成分!你担心过它的安全么?

艾叶也入药

【主治】中医声称可“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血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症。”内服用量:3-9g (《中国药典》)。

【不良反应】中毒量18g-45g,中毒潜伏期1-4h。口服大量艾叶后,30min可出现中毒症状——喉头干渴、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严重者可致死,孕妇可致出血或流产;慢性中毒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

【实例】

1.一患者服艾叶后出现黄疸、出血、肝脏重度受损,终致死亡。

2.一患者以陈艾6根(约80g)空腹煎服,10min后感头昏,30min后感胸闷,呼吸急促,抽搐,面色苍白,抢救无效死亡。

艾叶有明确的肝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及生殖毒性

有研究证实其水提液及挥发油均有肝毒性,挥发油毒性更强。挥发油中的侧柏酮已明确有肝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欧盟对食物中侧柏酮限量有规定。

【部分含艾叶的妇/产类中成药】滋肾育胎丸、孕康口服液、妇宝金丸、胎产金丸、调经益灵胶囊、乌鸡丸、安坤赞育丸、调经化瘀丸、定坤丸、妇康宁片、妇科金丹、十珍香附丸、舒肝保坤丸、玉液丸、保胎无忧散、暖宫孕子丸、千金保孕丸、参桂鹿茸丸、醋制香附丸、参茸保胎丸、七制香附丸、嗣育保胎丸、培坤丸、益坤丸、保胎无忧片、安阳固本膏、内补养荣丸、十二太保丸、胎产金丸/丹、保胎丸、调经白带丸、调经丸、妇科通经丸、妇科白凤片、愈带丸、妇康宝口服液、健身安胎丸、安胎益母丸、复方热敷散、妇舒丸、补血调经片、妇科白凤口服液、妇科万应膏、更年舒片、白凤饮、妇科养荣丸、天紫红女金胶囊、乌金丸、玉液金丸、加味生化颗粒、毛鸡补血酒、清艾绒、乌金片、调经益灵片、郑氏女金丹、妇宝金丸/丹、艾附暖宫丸、妇科通经丸……

以上药物名字里就有疗效:“调经、保胎、暖宫… ”,严重违反药品法。其所含成分艾叶很多年前已发现明确肝毒性,神经毒性、还有生殖毒性,在有大量明确致肝损伤临床病例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不通报,不禁用,反而将其纳入973项目《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研究其’量-时-毒’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数据和文献依据”,说白了,就是研究其产生急毒性的最大安全投毒量。

不太大剂量的艾叶即可致急性肝损伤,然而,居然就曾有厂家和医院将艾叶蒸馏制成艾叶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谁见过这类药物研发过程中曾有过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么?

中医药从理论到实践均不值得信任

以科学方式研究、提取现代药值得赞赏,而以973之名研究艾叶“量-时-毒”,临床削减用量以不产生急毒性为目的,就是反人类行为。

小结

蒿属植物均含挥发油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其中侧柏酮成分有明确肝毒性、神经毒性。

艾蒿中毒剂量并不大(18-45g干品)。

虽然早已发现艾叶有生殖毒性,但大量用于现行妇产类中成药。

艾叶是已知致肝损药材,肝功不正常者更要当心。

艾叶“量-时-毒”关系纳入973计划研究。

特注

人工载培的蔬菜茼蒿是茼蒿属的,资料显示未检出侧柏酮成分,应该是安全的,倒是可作为蒿子粑粑的替代原料。

作者:原理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