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中,为什么说只有这个人物最“懂”作者?

流传甚广的《老残游记》,成书于晚清时期,描写了社会的各式丑态。当时,正值清帝国陷入内忧外患之际,外有列强窥视,内则吏治腐败。该书作者刘鹗经年于官商之间混迹,人生阅历丰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十分了解。

但他却放旷不拘,不同流俗,因此不愿应试做官,鉴于对家国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努力寻求出路。这一切,都在他的《老残游记》中反映出来。在《老残游记》中,他对社会的批判更是切中时弊、独具一格,如在第十六回自评: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睹,不知凡几矣。试观徐桐、李秉衡,其显然者也,《廿四史》中指不胜屈。作者苦心,愿天下清官勿以不要钱便可任性妄为。

对于世人所谓的清官梦,刘鹗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将《老残游记》视为小说史上首部揭露清官之恶的作品。

不过,“揭清官之恶”其实只是书中所要表达的一部分内容,背后还隐藏着作者的新思想。当然,刘鹗不会明着说要怎样怎样,而是寄托于书中的一个人物身上。

这个人物就是翠环。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老残呢?没错,老残确实就是刘鹗的化身,刘鹗借老残之口,道出自己对晚清社会现实的无奈,及其深厚的爱国爱民之情。这只能看成是一个世纪末文人,在面对新旧时代交替时,所体现出来的济世情怀。我们看不到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新思想”,只有翠环才隐含着。

翠环,又叫环翠,在书中第十七回:老残因“翠环”这个名字太俗,不便再叫,就替她颠倒下,唤做“环翠”,午后又命人把他兄弟找得来,看他身上过于褴褛,给了他几两银子,仍叫李五领去买几件衣服给他穿。

实际上,《老残游记》中共计描写二十多位女性,如魏氏、吴氏、环翠、瑛姑、逸云等,我们可以将她们归类为:孝顺者、刚烈者、追随自由者、反抗理学者、践行自由者,合起来便是一部女性觉醒与追求自由史。

其中,环翠属于追随自由类型,在书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且是唯一个贯穿《老残游记》、《老残游记续集》的女性。刘鹗是这样写环翠出场的:

说着,只见门帘一响,进来了两个妓女:前头一个有十七八岁,鸭蛋脸儿;后头一个有十五六岁,瓜子脸儿。进得门来,朝炕上请了两个安。人瑞道:“你们来了?”朝里指道:“这位铁老爷,是我省里的朋友。翠环,你就伺候铁老爷,坐在那边罢。”只见那个十七八岁的就挨着人瑞在炕沿上坐下了。那十五六岁的,却立住,不好意思坐。老残就脱了鞋子,挪到炕里边去盘膝坐了,让他好坐。他就侧着身,趔趄着坐下了。(《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一出场,环翠就以青春可人、懂礼节,及少女特有的羞涩展现给我们。对于环翠的出身,刘鹗以老残的问话引出:家里两年前还是一个大财主,只因为黄河泛滥成灾,吞没了全家财产,生活顿时从富裕跌落至穷困潦倒。这是环翠人生命运的第一次历程。

第二历程,即翠环“讨生活”堕入青楼,直至遇到老残等人才脱离苦海。这时候的环翠,并不能与自己的命运做抗争,只能认命和服从。如伙计对她说:“叫你吃菜,你还不明白吗?”环翠只能点头道:“知道了。”与圆滑的翠花形成鲜明对比,翠花替她说了大部分关于环翠自己的身世。即使听到黄人瑞等人答应解救自己,也只是痴痴地笑,傻傻地跪地磕头。

不过,此时的环翠,仿佛还是一块未琢的璞玉,心地善良单纯。如环翠“评价”了老残写诗一事,黄人瑞听完后放下烟枪说道: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作诗不过是造些谣言,这句话真被这孩子说着了呢!从今以后,我也不作诗了,免得造些谣言,被他们笑话。(《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可见,环翠虽陷于困顿,但其“才华”不可小视。在《老残游记续集》第六回中,逸云也说:“此刻我也不必说客气的话了,铁姨奶奶也是个有根器的人。”

可见,在见解上没有做作,环翠却超越了一般的文人,表现出聪颖、可爱一面。

最后,是环翠随老残离开“苦海”。在黄人瑞和老残的帮助下,环翠逃出妓院,成为老残的姨太太,两人过了一段身心自由的时光。

可是,环翠早已被现实社会沉重的苦难浸入了骨髓,尽管被“救世主”老残解救,还开始新生活。当她遇见逸云,兵与之相处几天后,完全被逸云的精神世界吸引住了,尽管前途未卜,但她毫不犹豫地追随逸云。如在《老残游记续集》第六回中,环翠想剃度出家时,心里还想着要报老残的救命之恩,以及老家还有个小兄弟,放心不下。可见,环翠还是那个环翠,只是敢于开始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环翠一生经历过小姐、妓女、姨太太之后,象征她开始挣脱封建伦理观的束缚,向往并追随心灵的自由了。

在她的身上,寄托了刘鹗的自由精神。出身于官宦世家,后成为太谷学派信徒,刘鹗以养天下为己任,身为候补道员却无实职,更多是投身于实业救国;他也关心国事时事,忧国忧民,忧虑于当时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因此,他既不赞成革命派的激进,也不赞成拳民的盲目排外。实际上,刘鹗的政治立场也算不得保守,因为他也趋于改良,只是与维新派有着较多的不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加入维新派创建的保国会,想借助官府之力实现人生价值。

可见,刘鹗的人生心路历程和环翠的心灵自由历程,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