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郭孝恪在龟兹被杀,唐朝作何反应?此人给出标准答案

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其疆域以库车绿洲为中心,大致包括了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个县市。

贞观八年(634年),龟兹派使者以藩属国的名义来到唐朝京师长安朝贡,并向唐太宗递上国书,恭敬地自称是一个忠于唐朝的藩属。然而,龟兹人并没有认真兑现自己的承诺。当西突厥的势力在西域日渐强大后,包括龟兹在内的西域诸国便纷纷改换门庭向突厥人表示效忠,并切断了连接东方和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638年十二月,唐太宗派远征军攻打高昌国,自此拉开了唐朝征服西域的序幕。

经过多年征战,唐朝相继征服了高昌、焉耆等国,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设立安西都护府。唐朝在西域扎根让龟兹国王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他积极赞助反唐势力,妄图将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彻底清除出去。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原为突厥可汗,后归降唐朝)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郭孝恪为副大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征讨龟兹。当时龟兹的全国总人口都不足十万,面对唐朝大军压境,结果自然毫无悬念。

龟兹被平定后,置于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下。阿史那社尔带着唐军主力继续西征,郭孝恪则带着少量人马留在龟兹负责战后事宜。郭孝恪一生经历过数不清的征战,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唐军将领。然而由于唐军一路上的战事进展太过顺利,郭孝恪变得愈发轻敌。他认为龟兹和高昌、焉耆等国一样,既然已经被唐军打趴下了,断然没有死灰复燃的可能,不过这一次他却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就在阿史那社尔带着唐军主力渐行渐远之时,原龟兹国相那利暗中与城内降兵勾结并策划了叛乱。郭孝恪手下部队仅千余人,而且事先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因此当他发现情况不对时已来不及应对。虽然郭孝恪率部与降而复叛的龟兹军队殊死战斗,但终因准备不足和寡不敌众导致惨败,郭孝恪和他的儿子郭待诏都战死沙场。

当前方的唐军主帅阿史那社尔听闻郭孝恪被杀的消息后,感到极为震怒。一方面是两人在西域搭档多年,私交甚密,阿史那社尔为人极重情意,听闻老友被杀,心中的激愤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让他感到震怒的是,已经表示过彻底降服的龟兹人竟然背信弃义,而且诛杀了唐朝王师,这一点更是绝对不能容忍。

于是,阿史那社尔立即命令全军掉转方向,重新攻打龟兹。之后,唐军以压倒性优势迅速攻占了龟兹国的六座大城,龟兹再次宣布投降。不过,这一次阿史那社尔就没有轻易放过这些降而复叛的龟兹人了,一万一千多名参与过之前叛乱的龟兹人被处决,阿史那社尔宣称这是作为对郭孝恪之死的报复。当然,阿史那社尔之所以大开杀戒,除了为老友复仇这个原因外,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告诫西域诸国: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

龟兹被征服后,唐朝控制了整个塔里木盆地。649年初,安西都护府治所从高昌的交河城移到了龟兹,并建立了归都护府节制的四大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史称“安西四镇”。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草原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