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徐霞客为什么能名垂青史?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

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从22岁结婚度蜜月开始,他便踏上了旅途。

28岁之前的旅行,属于随性而游,想去哪就去哪。

28岁之后,则带目的性而游,哪好玩他去哪。

嘿,这不是今天许多人(比如风物君)穷尽一生、孜孜追求的生活吗?在距今三四百年前的明朝,没有飞机高铁,只有车马徒步,有位最著名的”驴友“便过上了这种生活,足迹踏遍整个中国。

他便是徐霞客,从小立志——“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

除了“驴友”的身份,徐霞客还是一位勤快的“博主”,古代旅游时险阻重重,可是他每日坚持“更新旅游日志”,最终给我们留下名震中外的《徐霞客游记》,让后人通过文字,一览当时的地道风物。

徐霞客54年的生涯里,他先后游历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

第一次出游

临行前,母亲特意为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并激励儿子说:“身为男子,志在四方,羁留家园,一如篱内小鸡,车辕小马。” 这是徐霞客游历生活的第一阶段,也是他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于是,22岁的徐霞客结婚后,携爱妻许学夷从家乡江阴出发,乘舟经京杭大运河入太湖,

登眺东、西洞庭山,访西山灵威丈人遗迹林屋洞(道教第九洞天),

浏览了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听松坊和寄畅园,

这段游历,徐霞客用了五六年时间,全凭兴趣“自由行”,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次出游

他游历的第二阶段为29岁至48岁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他在江阴带着莲舟和尚从3月出发,开展了舟车劳顿之旅,其中,以温州攀登雁荡山的经历最为惊悚。

徐霞客想起古书上说,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非要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这里怎么会有湖呢?

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爬着爬着,带子断了。

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徐霞客每次都与母亲约定,在春草初萌时出游,在秋叶染霜时归来,20年间,足迹遍天下而无不如期而返。

每次归来,他都以琪花瑶草碧藕雪桃之类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并为母亲讲各种奇闻轶事,徐母听后也感到很新奇愉快,煮蒲烹茶,并鼓励儿子要不畏艰险,继续前进。

这20年经历,他记录了两卷,占全书十分之二。

第三次出游

“小徐”已成“老徐”,51的徐霞客,仍执着地想要奔向远方。

这一次,他去了浙江、江苏、湖广和云贵,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一直到了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

在湘江游玩的一个晚上,正当大家尽兴后回去休息时,突然四周杀声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人人措手不及、在劫难逃。这时,只见一个人矫健地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

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他就是徐霞客。这次遇盗,混乱逃生时,徐霞客的好友艾行可落水身亡,仆人顾行身中四刀受重伤,好友静闻和尚失踪,对徐霞客打击很大。

有人劝他身体日渐衰老,资助他路费归家,徐霞客坚定不移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埋我的尸骨呀!”

55岁的他,身在云南染上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


徐霞客填补了古代王朝的一段地理空白。中国古人受腐儒教育,认为“父母在不远游”,在当时“远游”背后总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然而,在一本畅销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最后介绍的一个人物不是崇祯,是徐霞客,作者石悦这样写道——

“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


文:欣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石灰 《恢复力惊人的人》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