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上早有超新星爆发的记录?

公元185年(东汉)10月的一天,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新的星星,它大如斗笠,色彩艳丽又明亮,到了第二年的6月,这颗星星就消失了。这一现象记载于《后汉书》中:“十月癸亥,一客星出于南门,其大如斗笠,鲜艳缤纷,后渐衰萎,于次年六月没。”

无独有偶,公元1054年(宋代)5月的一天,开封城中的人们也注意到了一颗奇怪的星星,它位于金牛座的方向。即使是在白天,它也像金星一样明亮(金星是地球夜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最亮的天体,最明亮时为日出稍前和日落稍后),发出红白色的光。之后的23天里,白天都可见这颗星星高悬于天。这就是《宋史》《宋会要》中“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所描述的现象。

这两颗奇怪的星星当时被称为“客星”,顾名思义就是像客人一样出现又离开的天体。那么,这两颗客星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那是超新星爆发时的样子。

超新星是处于演化末期的大质量恒星。寿命将尽时,它们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发出能照亮整个星系的光,同时将恒星物质向外抛散,呈云雾状,亮光可持续几个星期至几个月,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据科学家推算,公元185年前后发生过一次可在地球上观测得到的超新星爆发,这与中国史书所记的的怪星相符。当时人们看到的怪星很可能就是那颗超新星爆发的样子,它也成为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超新星。

1928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发现金牛座中一颗恒星残骸的面积正在变大,他推测这是一颗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据推算,这颗超新星爆发于公元11世纪,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公元1054年的那颗怪星可能是它爆发时的状态。

古人虽然不知道超新星,但是却用切合的描述将当时看到的情景记录下来,为后来的宇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