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再抱怨垃圾分类了?

01

6月初,去外地出了一趟差回来,发觉小区里有点跟以前不一样了。

先是物业送来了垃圾分类的卡和宣传文件,接着是每天晚上小区内的流动广播宣传内容从防火防盗变成了垃圾分类。

我们也没有在意,因为居委的阿姨们总会时不时地发些资料叫人签字,签过了也就结束了。

然而这一次,情况仿佛真的不同了。

首先第一个变化就是大楼门口的垃圾桶不见了,全部集中在一个固定区域。为了仍垃圾我们要走很长的路,心里都老大不情愿。

接着发现扔垃圾的方式都不对了。在小区指定的地点摆放着4个垃圾桶,我们被要求按照分类严格扔到不同的垃圾桶里,无非就是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一开始我就把垃圾简单的分成了干湿两种,每天晚饭后胡乱找个筒扔进去就行了。

我不知道这个垃圾分类是真的还是假的,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但我不想为此给自己的生活增添额外的负担,在回来的路上也总是听到居民的抱怨。

后来我发现我的理解完全错误,不是湿的的垃圾就是湿垃圾,干的垃圾就是干垃圾。而且固定点位那里还有好几个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守着,严格监督居民扔垃圾,凡是做得不对的,都会被提出批评。

我这才意识到,垃圾分类必须要认真对待了。

而这段时间看看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里都充斥着垃圾分类的消息。在周边的日本、韩国,垃圾分类早就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而在咱们国家,上海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会有46个城市进入第二步试点,逐步向全国推广。我这次意识到,垃圾分类已经真真切切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说说而已。

我开始学习起垃圾分类的一些事情来,还特意下了一个APP,查询垃圾的详细分类,搞得晕头转向。

这时上小学的女儿告诉我们,其实这个很好分,猪能吃的垃圾就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就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可以拿去换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

这简单有趣的话语,基本揭示了垃圾分类的本质,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分类,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扔垃圾时,我再也没有受到监督阿姨的批评。

只是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每天会产生那么多的垃圾。

02

无论我每天怎么提醒自己,提醒家里人要少产生垃圾,可是每天吃完晚饭,还是提着两大袋垃圾出去,一袋干的,一袋湿的。

我发现,其中塑料垃圾占了很大比例。

我们每天生活必备的包装袋、外卖盒、饮料瓶,吸管、塑料袋等等都是塑料制品。我观察了一下,其他人的垃圾也大致都是如此。我如此,其他人如此,整个上海也如此,那么全国呢,一天要产生多少塑料垃圾,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垃圾年产生量前十城市中,北京和上海居首,分别为901.8万吨和899.5万吨。

上海4天的垃圾量,能堆出一幢420米高的金茂大厦;杭州3年的垃圾,能填满西湖。

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和一个韩国朋友吃饭,他说,垃圾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塑料垃圾,已经成为人类的公敌,因为塑料垃圾大多无法进行循环利用,只能埋在地下等它自然分解。

而塑料的自然分解,需要200年。

以牙刷为例,第一支牙刷的诞生到现在已经100年了,也就是说第一根废弃的牙刷至今还埋在地下还没分解。可以想象,在过去的100年中,全世界有多少牙刷埋在地下。

我又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报道:在太平洋有一片特殊海域,无数塑料瓶随波起伏,无边无际。海洋学家将其命名为太平洋垃圾带。

那里至今汇聚塑料垃圾总重7.9万吨,面积已逼近160万平方公里,超过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面积总和。

可怕的是,其面积还在逐年增长。

太平洋垃圾带并不是唯一,在全球各大洋中,都有巨型垃圾旋涡存在。

数据显示,至2050年,海中垃圾总重量将会超过鱼类的总重量。

覆盖海面的塑料垃圾,成为海洋生物的新食物。鱼吃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导致死亡。

夏威夷的部分海滩已经不欢迎游人进入了,巴厘岛、马尔代夫、普吉岛也由于游人的增多,造成了垃圾泛滥,因此关闭了一些海滩。

多年前曾说西藏是人类的净土和天堂,而听说这几年也因为游人的增多而正在发生变化。

曾经的事不关己,如今都息息相关。

我意识到,垃圾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在改变世界。

每天吃过晚饭,望着小区居民每个人手上大大小小的垃圾袋,我不禁陷入迷茫,垃圾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此重要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03

我出身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四川农村,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清楚地记得父辈大多是50年代出身的人,他们都经历过饥饿、痛苦的大饥荒时代,他们吃过树皮,啃过草根,甚至吃过粘土。

那时候根本没有垃圾。

能吃的都被吃光了,无论生的熟的,只要能吃的,都可以塞到肚子里去。粪便下田当肥料,厨余喂猪都来不及。

可以说,人和猪都在抢粮食吃。

需要的生活用品都是在村口的小卖部里买,醋有醋瓶、酱有酱瓶、酒有酒瓶,都是自备的常用品。买菜就用布袋子或篮子装回家,用脏了就洗干净再用。

家里的家具用具,基本都是木料的,坏了就当柴火烧掉。

蔬菜都是自己种的。衣服都是妈妈自己染的布自己裁剪的。我实在想不起还有什么是垃圾。

随着年纪的增长,家里和村里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偶尔也会进城买些东西,但那些东西也无非是一些报纸、纸盒之类的,也是可以当柴烧的。甚至那个时候没有餐巾纸,我们都是用手帕的,用脏了就洗。

一直到上了高中去城里读书,我才知道有垃圾桶,也知道有痰盂。我记得老师对学生最严厉的惩罚,就是让他们去倒痰盂。

我记得我们很少去丢垃圾,那是清洁工阿姨的事情。

后来高中毕业去杭州上大学,我第一次在马路上丢垃圾被罚了款,第一次对垃圾有了深刻的认识。

后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出差出国的机会,我看到在日本是不可以乱扔垃圾的,抽烟也必须到固定的地方才可以。而在新加坡,乱扔垃圾的惩罚更为严重。

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我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结婚成家有了小孩,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一个中年人,和所有人同龄人一起见证着咱们国家发生的变化。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我们不再热衷于逛商场,网购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小孩的玩具、大人的服装、女人的化妆品,凡是以前要出门才能买得到的,你都可以在家里得到。

我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每天去逛菜场,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可以直接送到家。

如果我们不想下厨房,只要动一动手指,所有你想吃的东西都可以送到你面前。

于是我们在家里乐此不疲地拆着一个又一个的快递,吃着外卖小哥送来的热腾腾的饭菜,孩子玩着他刚刚从某宝上买的玩具,生活是如此的便利和简单。

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在我们享受着网络时代带来的巨大便利时,垃圾正以疯狂的速度增长。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工业也在飞速发展,工业垃圾更大规模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PM2.5,雾霾等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语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天不再是蓝色,夏夜也无法看到星星和月亮。

小时候我们可以喝到甘冽的井水,而现在我们只能喝矿泉水和纯净水。尽管卫生,却早已没有了儿时的味道。

04

上个星期,喜欢天文的女儿买了一部天文望远镜,那天晚上她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上的星星。

看着她兴奋的又跳又叫的样子,我感到有点哀伤。像她这样的年纪,我在这样的夏季,是坐在晒谷场上,望着天上的繁星听着父亲讲的岳飞传慢慢入睡的。

我小时候可以漫山遍野地去玩泥巴,和邻居的小孩打泥巴仗,而女儿玩得是包装精美的粘土,在我眼里那早已不是泥土。

她虽然有我小时候做梦也不可能想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我曾经得到的那些快乐,她却永远无法体验到。

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但不是幸福的。现在的孩子她们很幸福却无法体会真正的快乐,因为她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之前曾经有一个说法,说垃圾分类就是折磨人的,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为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处理费用2000元/吨,而垃圾分类所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却达2万元/吨。

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而现在渐渐明白,垃圾分类更多的是对所有人的一次教育,促使我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垃圾。有了这种思考,我们才会行动起来,进一步减少各种各样的垃圾。

我的心渐渐明朗起来,开始不再抱怨垃圾分类,开始认真地检讨自己,尽量地减少垃圾的产生。

我也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居民的抱怨也越来越少。他们都默默地遵循着垃圾分类的规定,耐心地听着监督阿姨的讲解,每天按时按要求将垃圾投放在固定的点位。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达14亿,每个家庭年产垃圾上升至两吨。

这个问题不是靠垃圾分类一代人能解决的了的,不过有方法总比放任不管强。

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我相信,随着上海垃圾分类的进行,随着第二批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展,随着在全国的推广,垃圾分类将真正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所有人都为减少垃圾而努力,一个人的力量不算大,而13多亿人口的力量将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彻底改变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生活。

一切只为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看到蓝天白云和满天繁星。

·END·

作者:超呆呆,写走心的文字,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