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瓦战役如何让意大利军队沦为国际笑柄?希特勒为什么也高兴

如果说德国又一次成为世界大战的始作俑国,那么一定来自《凡尔赛和约》的制裁,经济大萧条的“逼迫”,以及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如果说希特勒底气十足的发动武装入侵,那一定离不开墨索里尼的“功劳”。

作为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自封“新凯撒”,早已有了侵略扩张的野心。可是,欧洲列强已将海外殖民地争夺的差不多了,没有办法,他把扩张的重点放在了非洲小国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这是为什么呢?

爱慕虚荣的法西斯“老大”。

首先,上台后的他一直在致力于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他的法西斯统治,引发反对的声音依然强大。为了更好的体现自己的地位,转移国内的热点矛盾,将埃塞俄比亚纳入其版图,势必得到全国上下的支持,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

其次,向希特勒证明自己的实力。作为“后起之秀”的“小胡子”,自上台以来,表露出咄咄逼人的面目,在各方面都超过了他。尤其是军事上,武器装备先进,部队士气高涨,这让法西斯“老大”多少有些不服气。

尤其是,当时的奥地利总理被纳粹党徒悄悄暗杀了之后,在其庇护下的奥地利政府向其求援。虽然德、意两国已经是盟友了,但自认为“老大”的墨索里尼出动4个师,部署在德意两国的边境上。

其实,保护是假,想在“小胡子”面前树立“老大”的威望是真。结果,“小胡子”非但不给面子,没有撤军的意思,反而进一步的威胁意军,最终意军不得不从边境撤军。这件事让他很没有面子,他要极力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实力。

更为重要的是,该国曾经是罗马人心中“永远的痛”。

原来19世纪后期,意军出兵埃塞俄比亚,虽然埃塞武装奋起反击,但双方军事实力悬殊太大,意军毫不费力地向前推进。新当上该国国王的孟尼利克,他可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为了维护本国主权,他决定先麻痹对方,而后发展军力。

因此,为给军事准备赢得足够的时间,他与罗马签署了《乌查里条约》同意割让一部分领土。并在以后的几年里,进口大量先进的枪炮和装备。然而,在意军看来,这位韬光养晦的君主就是一个没脑子的土著人。

嚣张的罗马人为了将其完全沦为殖民地,再次出兵该国。面对突变的局势,孟尼利克带领着国民奋起反击,现在他的大部分战士,都有了欧洲和美国提供的精良武器。

浑然不知的意军,一直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当意军出现在阿杜瓦时,如潮水般的埃塞军人从四面杀出,尽管有进口的武器和装备,但是与意军想比,他们的军队毕竟是中世纪的产物,还是处于劣势的地位。

但是手持长剑,挥舞火枪的埃塞武士并没有后退,他们勇往直前,冲向意军阵地。最终,埃塞军队赢得了胜利,并将1896年3月1日作为他们的国庆日。他们为了民族独立,视死如归的精神,在被人们惊叹为奇迹的同时,也赢得了全世界尊重。

相反,意大利人听到战败的消息后,彻底愤怒了,这是一个十足的耻辱。西方社会也一片哗然,因为他们都无法理解,一个装备先进武器的军队会被一群非洲土著士兵杀得丢盔卸甲。

阿杜瓦战役,非但没有让其沦为殖民地,反而使得意军沦为国际的笑柄。直到1935年,墨索里尼的30万大军再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除了向“小胡子”展示意军强大的战斗力外,更是为了洗刷他们念念不忘40多年前的耻辱。

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

同当年一样,埃塞军人顽强地抗击着这支凶狠的法西斯军队,他们利用山区地形,组织伏击战,多次挫败了意军的进攻,给骄横的意军以沉重的打击。这场正义的战争,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与同情。

在强烈的舆论谴责下,国际联盟宣布意军的行为属于侵略性行为,要求其撤军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是英法等国“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其实就是绥靖政策的纵容。7个月后,意大利宣布埃塞俄比亚为其殖民地。

这场久违的胜利,让全体意大利人欢呼雀跃。然而,这场被墨索里尼吹嘘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殖民战争”并没有停止,占领地的人民仍坚守着山区进行抵抗,他们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同时,也让对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首先,回报抵不上支出。虽然征服了埃塞俄比亚,让其的版图因此扩大了一倍。但是这个除了不缺沙子基本什么都缺的国家,占领之后可以掠夺的资源极少。同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人口素质低,能够利用的东西很少。

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毛之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稳定占领地的局面,常年在外部署大量的兵力,却不能“以战养战”,所需物资还要从国内运输。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他们得到的回报不足以抵偿为此支付的成本。

其次,非正义战争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一场“以大欺小”的侵略战争,自然不会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随后而来的各种经济制裁,钢材、稀有金属、橡胶等战略物资都被列入了禁运名单,让本就资源紧缺的意大利工业更加捉襟见肘。

更要命的是,它几乎掏空了意大利的国库。这个非洲国家是如此的辽阔和贫困,各种基础设施投入高得惊人:占领期间他们至少投入了60亿里拉,是海军一年预算(13亿里拉)的六倍,这笔钱可以造9万辆坦克。

这个沉重“包袱”,对其经济可谓致命一击。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曾这样评论:“一个国家的命运此时已注定,因为这场因虚荣发动、且未经深思熟虑的战争,它过早地消耗了为世界大战积攒的资本。”

当然,这场战役,收获最大的要算希特勒了。在他扩军备战的同时,最担心是就是欧洲各国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决心。有爱虚荣的墨索里尼为他“趟路”,让他彻底看清了英法美等国的真实嘴脸,为其发动战争增添了更大的底气。

都说二战中意军的表现更像是“滑稽演员”笑话不断,但从其法西斯“老大”的“无脑”做法,也正好诠释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