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店开售鲸肉,我们该不该愤怒?

有一种电影。

正在以一种极致悲情的方式「上演」,在世界范围内「公映」。

它的真实,伴随着历史曾发生过的证据,与现实勾连。

它的残酷,带着浸满鲜血的沉甸重量,脱胎于真相。

它的震撼,超越了所有特效大片,与荒诞同行。

你或许不认识它的导演,但它的编剧人尽皆知,它的演员你耳熟能详。

而今天这一部,已经上映了「四百余年」。

《海豚湾》

导演:路易·西霍尤斯

主演:Richard O'Barry/路易·西霍尤斯/Hardy Jones

豆瓣:9.3分

日本,和歌山县东牟娄郡,有一个名为「太地町」的古老港口小城。

这个小城,被岩岸高耸的海岸线环抱,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小镇门口,到处竖着「我们爱海豚」的爱心标牌。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神秘小城的背后,却是血淋淋的事实。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鲸鱼与海豚,都不是病死的,而是死于谋杀;在这里,关于海豚的交易和屠宰,是半公开的秘密。

苦于日本方面的蓄意隐瞒,BBC、泰晤士报、时代周刊等多家媒体虽试图将这个隐蔽于悬崖峭壁的秘密公之于众,但每个人都空手而归。

直到海洋动物保护者理查德·贝瑞,带着一个专业的拍摄团队,不惜人力、精力、财力,以暴力硬闯、非法偷拍的方式闯入当地渔场进行拍摄。

镜头记录下的画面,触目惊心。

渔民们高举着锋利的武器,海豚们四处逃散不知所措,湛蓝的海豚湾泛起腥红,直到沸腾的海面最终趋于平静,整片海域一片血红。

凄凉的悲鸣划破天际,而那些无辜又无助的海豚们,就这样被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

谁也想不到,一个对自然环境无比尊重,本应慈悲的地方,竟然肆意杀戮,每年有两万三千条海豚因此丧命。

伴随着《海豚湾》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一夜之间,这部片子声噪一时,太地町也同时臭名昭著。

2018年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

2019年7月3日,日本时隔31年正式恢复商业捕鲸行为。

2019年7月8日,日本大阪商店公开售卖鲸肉。

这也是促使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

可笑的是,实际上,海豚肉含有高浓度的汞,而汞又是地球上非辐射性物质中毒性最强的,几乎没有人会吃海豚肉。

但每年仍有两万三千条海豚被宰杀,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些肉都到哪儿去了?

而通过样本分析化验,结果发现有很多标注是昂贵鲸肉的样品中,实际上都是海豚肉。

低成本的暴利,令人趋之若鹜,而当理查德?贝瑞深入捕豚行业,毫无疑问惊动了背后的利益链。

媒体用有预谋、有组织的舆论管制,掩盖了市场上假冒鲸肉汞超标这一事实。

1956年爆发的水俣病悲剧,就是人类捕食长年日积月累汞中毒而酿下的苦果,而日本很多部长级官员,都被检测出汞中毒。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命的巨大谎言,也是一个关于海豚生命的巨大灾难。

这个谎言,牵扯一个巨大的利益同谋,这个阴谋,由媒体、商人、捕食者,甚至还有政府,联手打造。

然而,在《海豚湾》上映两年后,日本著名电影台NHK站在太地町渔民的角度,用一部《与鲸共生:太地町的六个月》,间接对《海豚湾》提出的控诉进行回应。

太地町村民们,大概从四百前年,就靠捕鲸维生,这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在他们看来,食鲸只是日本人根深蒂固,与别国迥异的独特饮食文化,而那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无疑是西方世界对他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的一次彻底曲解。

他们认为,除了鲸鱼的骨头以外,自己根本没有浪费,而是认真地、好好地享用了一切,这是神赋予人的旨意,这才叫尊重生命。

《海豚湾》之后,太地町渔民继续开展捕鲸行动,只不过,在宰杀过程中,他们会用上块布篷进行遮掩。

目的是为了防止反鲸鱼捕杀组织的偷拍,同时也是为了顾及鲸鱼消费者的心情。

老实说,对比着看完两部纪录片,碑妹如鲠在喉。

两部纪录片都备受争议,《海豚湾》在讲述海豚之痛这个事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色彩和误导之意。

而《与鲸共生》因没有正面回答《海豚湾》提出的问题,实有美化捕鲸和食鲸之嫌,辩解也显得太过无力。

太地町的捕鲸行为是否残忍?日本恢复商业捕鲸该不该谴责?这些问题注定充满争议,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说到底,这还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冲突,是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的碰撞。

但,海豚和鲸鱼,无疑在这场冲突中遭遇了灭顶之灾。

至今,因为日本、挪威等一些国家利用了IWC(国际捕鲸委员会)决议的漏洞,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每年至少捕杀25000头鲸或海豚。

以蓝鲸举例。

1960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

可是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已有350000头蓝鲸被杀,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至不到100年前的1%。

《海豚湾》是一记信号,它提醒我们,我们正在失去什么,提醒我们还能做什么,提醒我们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该敬畏些什么。

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最高明的伪装,这微笑让你误以为它们一直很快乐。

同样在大自然中拥有假象的,还有被我们称之后海洋霸主、食人怪兽的鲨鱼。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在我们眼中凶狠无比的鲨鱼,它们的力量,在人类这个暴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主宰并剥夺着它们的生命,对它们实行着生杀予夺的权力。

你可能更不知道的是,每年有近一亿五千万鲨鱼被捕杀。

2006年加拿大纪录片《鲨鱼海洋》中,有这样悲惨的一幕。

愈加旺盛的鱼翅贸易,推动着无数捕鲨者来到鲨鱼聚焦地,渔网撒下,渔叉配合,一条条鲨鱼便轻易被割下鱼翅。

随后,带着伤口的鲨鱼便被残忍地丢回海里,它们拖着残缺的身体,僵硬地沉入海底,失血过多,只能本能地扑腾两下,在窒息中痛苦地等待死亡…

而那些侥幸逃脱幸存下来的呢?

这是前天的热搜。

斯里兰卡的海域,海面已经被一层厚厚的油脂与各种人造杂物覆盖。

这是巴厘岛的潜水胜地,海底不再是小学课本中看到的瑰丽和纯净,而是无处不在的塑料垃圾。

这是因被废弃物缠绕而难以逃脱,脖子上活活勒出血痕的海豹。

这是把塑料袋当食物,胃里装满塑料颗粒的海豚和海龟。

这是因胃里积满塑料而无法进食,却飞也飞不动的海鸟…

2016年英国纪录片《塑料海洋》中有一组数据,令人不寒而栗。

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800万吨塑料垃圾,海洋中塑料碎片的数量多达5万亿枚;

塑料与浮游生物比例为1:2,照此速度增长,2050年海洋中塑料重量将超过鱼类…

2018年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中,最令人心碎的,莫过于这一幕。

领航鲸妈妈产下幼子,可这只小鲸鱼,刚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鲸鱼宝宝的尸体已经腐烂,但领航鲸妈妈怎么样都不愿意放手,她陷入一种极度的悲伤和沮丧,执意要将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她误食了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乳汁产生毒素,鲸鱼宝宝被活活毒死了。

你以为这些处于水深火热的动物,离自己很远。

并不是。

那些你亲手扔出的垃圾,迟早有一天还会再回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你的胃里,丝毫不留情面,如此严丝合缝。

《科学》杂志2006年一个报告预测,若以现在的速度对待海洋生物,全球水产资源将在40年内耗竭。

现在,13年过去了。

纵观过去40年来,全球有一半的动物消失了。

我们用违背自然的做法,「亲近」了自然。

我们用伤害生命的方式,「尊重」了生命。

你一定听说过地球生态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当代表一个物种的骨牌伴随着灭绝而倒下,大自然手指一推,骨牌的最后一张,不一定会是人类。

所以,如果说,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救援,那么这场救援,不仅仅是救援海豚,救援鲸鱼,救援鲨鱼,救援海豹,救援海龟,救援海鸟…

也是救援人类自己。

这篇文,本意并不想激起群情汹涌的争议,更不想引起高举高打的感情对骂。

每个人都会有或许全然不同的答案。

但只要它还能触发一些思考,哪怕一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