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arry:留学英国,和信仰一起去探

访谈时间:2016年8月13日

16岁那年,Barry想方设法地说服了父母,只身前往英国,成为一名小留学生。在不断的磨合中,他慢慢融入了这个新环境,并顺利从John Leggott College(约翰雷格特学院)进入了LoughboroughUniversity(拉夫堡大学),取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

他说,留学在外,要学会把控自己,也就是要保持“初心”。“初心”,可以是宗教信仰,可以是你的梦想,也可以是你情感的寄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

我十六岁那年,活脱就是个痞子,不爱学习,只爱打篮球。我的学习成绩里,最差的就是英语,全班能倒数。但是骨子里的清高,让我对眼前的环境很是批判,因为当时年轻嘛。

直到那一天,我去求父母,“把我放去英国吧,我喜欢那个国家,混出人样再回来。”

其实高中去,我都嫌晚。我觉得该早几年,很希望再小一点就去,因为我希望自己的格局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这样的话,看待某些事物就会有所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我当时想,如果去到一个不同的国家,一切都从头来过,那我就会得到非常多的机会,让我来直面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来直接为自己做决定。那时候,《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在各地热销,也触动了新世代的思考。为什么不大胆地跳出你这口井,寻求一下改变呢?磨一磨自己个性的棱角,让自己变成一个相对更完整的人,我觉得挺好的。

2

相信我,说服父母没有那么容易,何况是这个决定会让他们为我的教育安排,耗费非常非常多的钱,而且我选择的还是当时留学最贵的国家。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说服他们,各种手段,比如打感情牌,就是好好跟他们聊,多让他们了解这个国家,了解我。

在沟通比较激烈的时候,我甚至会跪在父母面前,跪求他们答应。但是效果最好的并不是这些,效果最好的是你要拿出成绩和改变的决心给他们看。

一开始我去了国内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上一对一的课,学费真的很贵。上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和两个外教成了好朋友,之后我就不去上课了,而是每天和他们在外面混。我记得很清楚,我这两个外国朋友,一个是英国人,叫Simon,当时他20多岁,刚毕业;另一个是个女孩子,叫Chantel,30多岁,是南非人。

当时真是实惠到家了,因为我可以保证一周有几十个小时都和他们呆在一起,花费却不到上一节课的钱。

半年之后,我的英语成绩进步很大,雅思考到了5.5分。当父母看到你这些改变的时候,他们也会对你充满信心,会比较认可你的选择。

3

出国之前,我就听人说英国的高中分私立和公立,私立好在哪里,公立好在哪里之类的话。私立高中很注重学习,管理也特别严格,而且学费也高。但我当时不想给家里太多经济上的压力,就选择了公立高中。

我觉得公立的学校会帮助你更好地融入那边的社会。因为公立学校是当地普通人读的学校,你可以跟当地的孩子一起玩耍、成长;也有助于你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对我来说,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就像我们这一代,有幸可以在巷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但现在的孩子已经慢慢失去了这种乐趣。

我所在的公立学校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在这里,人情味儿还是有一些中西差异的。我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他受了伤,伤得还蛮严重的,摔断了骨头住院了,在国外住院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当时他和他的女朋友和我是上同一个数学班的,那天上课,我们数学老师看到他女朋友还来上课,就马上说“你为什么现在还在这里?赶紧去医院陪他吧,他需要你!”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事情在国内应该不会发生。在西方文化中,亲密关系的两个人在表达关怀时会更直接,也更自然。

4

我在英国读高中时homestay的房东家是个大家庭,虽然是重组家庭,但很温暖,家庭成员很多,我和他们相处地很好,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小留学生如何融入国外生活”这个问题,就和交朋友一样,首先是要找共同点,找到共同点之后,互相才会有兴趣去了解,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也会进步。

比如,房东家的男主人做饭很好吃,这一点就跟我相通了,因为我也特别爱美食,也爱自己烹饪美食,就跟他进行了很多交流。我也会做东西给他们吃,开始是做中国的炒饭,后来也学着做他们日常做的那些食物,这也让我和家庭成员拉近了关系,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家庭中。

再来就是,我的日常爱好是打斯诺克(台球的一种),而英国就是斯诺克的故乡,因此我和很多这方面的爱好者,甚至是斯诺克的专业球员都有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5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拉夫堡大学读的,但这个大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是剑桥大学,但是最后没有申请成功。我本科报考的专业是电子电力工程方面的。牛津、剑桥只能选一所,所以我当时申请了剑桥,还有帝国理工和拉夫堡。这些学校在电子电力工程方面排名非常靠前。

没有申请上剑桥,我就在帝国理工和拉夫堡之间选择。拉夫堡除了工程和管理,体育方面也相当突出,培养出了很多体育人才,这些东西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拉夫堡。

因为一直都受欧洲人民关于环保、节能观念的影响,因此我研究生选择的专业是循环能源。我觉得选一个专业,不仅为了自己的未来,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毕业时,我其实是拿到了不错的工作offer,但公司并没有打算把我放在亚洲市场,他们只是想把我留下来做技术。因为我没有留在欧洲发展的想法,所以我就想先回国吧。现在想来也没觉得后悔,回国也挺好的。

6

现在,我父母也很开心,很欣慰当初赞成了我的决定,因为他们从我身上看到了好多改变。我父亲会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一些中外对比的情况,比如开车的文明程度、做人的礼貌方面,偶尔甚至会夸耀我,说“我儿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与没有出国经历的同学相比,我觉得我思维上会更大胆。另外还有价值观的影响,我觉得这些都体现在平时生活中的细节上,很难说是某一件事或者两件事,这些小小的细节,会把你塑造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人。

在国外生活,经历和感受到的有好有坏,我们能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往一个绅士的方向培养自己。所谓绅士,其实并不是说你的品格有多么高尚,我觉得绅士就是一个善于隐藏自己的人,就是把你身上那些不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隐藏起来,隐藏到你自己都找不到它们。

我觉得留学生出去之后,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才不会为外界所干扰。同时,要学会把控自己,也就是要保持“初心”,其实这个初心,我的理解是信仰,它可以是宗教信仰,可以是你的梦想,也可以是你情感的寄托。我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章来源:不言理想国,关注我们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不言理想国”(ID:yousayutopia),了解更多各国留学生真实的留学生活。

如果你也是留学生,你也想参与我们的访谈,请关注“不言理想国”在后台回复“找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和你联系。你的留学故事,我们侧耳聆听。

关注微信公众号“留学咖啡馆”(ID:liuxue_edufair),了解更多留学日志,更多国内外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