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伪军”去哪儿了?

抗战胜利后“伪军”去哪儿了

当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开时,理论上遍布在中国大地上的百万伪军远比日军更加恐慌。

日军战败,自会由中国军队解除武装遣返回国。而伪军们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结局呢?

“我们上面有人”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但是日本这棵大树倒了之后,伪军却并没有散,因为他们大部分都“上面有人”。这个“上面”和“人”指的是新东家——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

大致上来说,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主要分为四大块。伪国民政府军、伪满洲帝国军、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军,华北绥靖军这四大伪军集团中,除了伪满军主力被苏联军队击溃瓦解外,其余三支都或多或少的与国民政府有所联系。他们之中,有的在抗战爆发初期就派人向国民政府表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态度,最迟的也在1945年初搭上了线。由于伪军的来源多以国民政府正规军或者地方团队组成,这种历史渊源,给他们的“输诚”、“反正”提供了基础。

负责收编伪军事宜的军政部部长陈诚曾经极力主张遣散伪军,他认为“把伪军编成正式部队,不仅妨害‘国军’的整编,且混淆了‘国军’的血脉”,但由于蒋介石支持收编伪军为己用,陈诚只得硬着头皮,去执行伪军“国军”化的任务。

“自新军”的挣扎

为了将伪军和“国军”予以区分,改编后的伪军被赋予了一个新名词——“自新军”。战后的伪军改编,师以上司令部的建制反比伪政权时期还要多。这一方面与伪政权时期的军事机构臃肿、官多兵少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大量伪军地方武装在国民政府收编时运用各种关系乘机“转正”有关。

事实上“自新军”不仅受到歧视,还有随时被“国军”消灭的可能。比如新7路军、新10路军、新1l路军、新21军、新22军、新23军、新26军都在成立不久之后被强行编造,部队主官背景深厚者移居香港或海外,其余则被纷纷逮捕接受审判。如此种种,使那些仍然存在的“自新军”们如坐针毡。一部分“自新军”开始谋划向中共投诚。

新编第3路军成了最先付诸行动的部队,该路军所属新18 师,新55师、新56师先后在河南永城、夏邑、准阳等地宣布起义。紧接着,新编第2路军所属新编第1军在江苏盐城宣布起义。在这一阶段,“自新军”的起义,还属于军、师一级,国民政府军政部的头头们甚至认为正好借此机会将伪军全部解决。但是当新编第6路军全军近3万人在山东台儿庄宣布起义被中国共产党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后,军政部再也坐不住了。

为安抚剩余的伪军,陈诚决定在一定限度缩小“自新军”规模的情况下,将各个“山头”予以保留。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削弱了“自新军”的兵力,又完成了安抚和整编工作,使剩余的“自新军”能够继续为“国军”卖命,与中共军队作战。1946年2月,国民党军政部对伪军的第二次整编正式开始。

转正与覆灭

在全国各地战场连遭败绩的国民党,开始重视并打算扶持这些在历次对中共军队作战中存活下来的伪军。伪军的国军正规化,即便在1946年都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到了1947年底,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述部队中,有的被不断正规化,并赋予重任。有的或是起义,或是投诚。至于其余部队,要么被解放军歼灭,要么被裁撤。

其中起义投诚部队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改造,终于迎来了新生。例如,整编第96军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35军,1949年2月缩编为第103师第308团和第104师第310团。该部1949年4月参加了渡江战役,是解放南京的主力部队之一。暂编第58师被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5师。1948年11月改称人民解放军第167师。1949年9月改称第150师,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田晓霞荐自《泰山周刊》)

责编:天翼

作者:胡博

来源:《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