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奖前夕,蔡依林为什么会宣布不走红毯?

金曲奖前夕,蔡依林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宣布不走红毯了。她说:“走红毯的意义是什么?我知道我没兴趣,那为何没兴趣?没有热忱啊。”红毯一直是重要典礼的前哨站,为何不走红毯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红毯原是给予高权位的人最高礼遇的表示,至今已从高权位延伸成为特殊努力的人都能享有的红毯待遇。因此不是只有政府官员能走红毯。各大奖像也非常重视红毯环节。早期对于红毯的印象为亮相功能,至今大家已习惯红毯作为一种流行指标,举凡每次大型典礼完三美三丑已成为名嘴间“美感素养”的评论条件。各大报纸抖大的标题让明星们不敢乱选择衣服,深怕一个不小心从天堂掉入谷底。

关于美的美丑到底是由谁界定的至今还是没个准则,不少哲学家在美的想像中大动思想观点,可从来都没有哲学家在丑的想像中大吐苦水啊。红毯一直是给予人高贵、美丽、个性、魅力等展现的最佳场域。姑且不论谁美谁丑,这议题应该先从谁适合谁不适合作为出发点,而非简单的一个字就否决了幕后辛苦的工作人员与笑到嘴酸的红毯明星。

身形饱受外界打击,服装决定了美的定义?

服装应是展现个人性格与感受的物品,而非被外界所给的评论所局限,时尚圈一直都有身形迷思,这股热潮席卷了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可不代表明星无法扭转红毯思维。

难道胖的人不能穿美丽的衣服吗?难道肤色黑就不能穿肤色吗?答案是只要搭配的得宜当然都可以。服装不该定义美的定义,红毯上的重点应该是摆在“人”而不是摆在名嘴说不出的服装品牌或思想上面。这个人所搭配出来营造出的氛围与个性,以及美的地方是妆容还是配件小巧思,是否有契合到他的作品,或者刚好呈现某种想法也是一项重点,绝非只是一件衣服就能盖棺定论的。尤其当事后能有机会给予观众适当穿搭概念时,永远都只用噱头宣言“三美三丑”等字眼掩盖红毯给人的真正涵义。

不作怪遵从自己的内心性格——怪美的

“我们都是从别人的口中所找寻自己的美。”或多或少有许多人会跟笔者一样的感受,时常在某些时刻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哪些地方可以再瘦些、精实些,却忘了我们是才是主宰服装的人而非被服装给绑架住。

蔡依林提出不走红毯这件事,这后面有一项极大的抗议,就是对美的标准。大众媒体乘载了或多或少的教育责任在里头,红毯明星们一直以来都必须经由别人的嘴或眼才能知道美是什么,更卑微地说自己的掌控全是微乎其微,都由别人所订而自己所为,穿上觉得自己不合适的服装却必须洗自己的脑说要相信团队,只因这个形象属于这样的名字这样的品牌。每个人都有让人觉得美的地方,而非一昧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

美感是经由观看与判断学习而来的

美充斥在生活周围,而美感素养是经由练习而养成的,绝非只有批评。在好的服装放在不对的人身上依然无法显现出华丽,再不显眼得人只要搭配得宜依然能够在红毯上吸睛。服装无法定义美,美是由人们所自行评断的。名嘴评论的一句话对于内行是无知,外行是感知。短短的几步路却影响了大众对于美的标准与观看方式,然而来不及解释的名嘴们似乎也从未担忧“素养”这件事对于产业的冲击有多大。

有时候会听闻有人讨论红毯明星的时尚穿搭,这件事情有多可怕,当名嘴们把露胸、开衩到大腿、白皙等重点成为美的必要条件,多少青少年观众认为那才叫美,认为那样的美才值得被赞扬,那样才是美的标准,因而忽略掉自己本身的特色该有的美。

现今新媒体的崛起,除了获取资讯便利与快速外,更多的是该如何“拣选”适合自己的美感。

西方有个Adele,东洋有个渡边直美,他们美得勇于做自己,勇于穿出属于他们个性的服装,不需要刻意挤胸、露大腿就能赢得一堆人的赞叹。相信未来的社会能有更多这样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