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时期这种刀型礼器到底有多重要?

当高古玉器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之后,极大的丰富了现代人对史前时代的文化认知的资料。玉器精美高雅,在古老的时代,它可并不是如现代人手中的玩赏之物。玉器不仅内存着自然之精华,更集聚着人心之信仰。试想原始先民们到底是出于一种怎么样的信仰才能够在技术条件极度恶劣的史前生产出不尽精湛而且数量如此可观的玉器呢?

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环、玉璜、玉玦

当然,时间太过久远,埋没于历史长河中有人类太多的记忆和未解之谜。对于中国史前时代的信仰,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我们已然无法获得清晰的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先民们留下来的,将信仰通过复杂的工艺化入各类文物中的符号和图画,来追寻先民们信仰存在的证据和他们信仰的本原。

制作精美的馆藏高古玉器

通过考古我们可以发现史前中国经历了两次艺术浪潮的洗礼,一次是彩陶浪潮,一次是琢玉浪潮。这两次艺术浪潮都与信仰传播紧密联系。可能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艺术浪潮,我们才能够从这两次浪潮中涌现出的作品中窥探出史前先民们信仰的形色。而先民们的信仰也正是有了艺术的依托,才有了后浪推前浪般大范围的传播。

三星堆文化出土 玉戈

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看一下琢玉浪潮,古代玉器的研究,主要涉及原料、工艺、形纹、用途、意义诸方面,而以工艺研究似乎难度最大。对于琢玉,先民们很是疯狂,原始先民们在外有猛兽围困、自然灾害和玉资源十分珍罕,内有食物短缺、疾病困扰、琢玉工具极度简陋的情况下,毅然举全部落之力在制作玉器。足可见玉器对于他们的重要性!

玉璋

玉器之于中华文化就好像金字塔之于埃及文明,就好像巴比伦神庙之于希腊文明一样重要。在已知的华夏文明八千年中玉器至少存在了七千年。并且一些玉器已经出现就被沿用千年,譬如: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这些器物。

兴隆洼文化玉玦

良渚文化玉琮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璜

春秋战国时期玉璧

在《诗经·小雅·斯干》中是这样用玉璋来表达生儿育女是的感情,这首诗是这样的: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在这首两千年前的诗在谈到生儿育女时以玉璋来比喻儿子,以瓦片来比喻女儿。当然,以现代的观念来看这种观念带有很明显的男尊女卑,作为后人的我们,在此没必要去指点古人的思想问题了。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这首诗来解读一下玉璋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众所周知,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要远超女人,所以在古人看来生儿子要远比生女儿分量重。而《诗经》中以玉璋来比喻儿子,这也这就从侧面反映出玉璋在古代玉器文化中的地位。

喜得双胞胎的夫妇

玉璋,流行的年代起于龙山文化时期,止至两周之际。由于玉璋所处时代的特殊性,研究者很自然地将它与礼乐文明的出现联系起来,将它归结于礼器之中。后来通过研究证实玉璋在早在三代时期(三代时期是指:尧、舜、禹三代)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礼器。至于玉璋到了周代更是成为了《周礼》中明文规定的礼器。《周礼》有“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说,而这里所提到的六器就是璧、琮、圭、璋、璜、琥,璋。后来的文献中“以赤璋礼南方”、“秉璋以酢”、“大宗执璋”等记载也从侧面透露了玉璋的一些用法。

金沙遗址出土玉璋

玉璋在考古中出土过不少,其出土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阔,甚至在越南北部都有出土。就形状而言,玉璋的形状有点特别,整体为长条形,平薄,上端有刃,下端为方形,像是一把刀。玉璋大小区别明显,大可长达1米有余,小的长不及手指。当然,玉璋也因为其下端阑部两侧有牙状突起,亦被称作“牙璋”。《说文》中对玉璋的界定是“半圭为璋”,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比对发现这一观点是有一定依据。

玉璋局部细图

虽然在《诗经》、《周礼》、《说文解字》等文献中已经有了对玉璋的形状、地位、用途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但这些介绍依然解不了玉璋身后所隐藏的谜题。这个谜题就是玉璋的传播动能,因为就考古发现而言,所有玉礼器中只有玉璋的分布范围是最广阔的,出现在各个文化期不说甚至远致越南北部。关于这玉璋分布范围一点有学者认为,玉璋可能与华夏文明初期国家秩序的建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星堆文化出土玉璋

从出土来看玉璋多为王室成员的陪葬物,从文献记载来看玉璋又是王室宫庭重要的礼器,从用途来看,它主要用出现于“秉璋以酢”、“大宗执璋”这种层级分明的场合来表明执璋者的身份。所以笔者认为,玉璋的用途肯定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家国政治制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若不然,玉璋的分布也不会如此广阔。(越南在秦汉之际属于当时政府的郡县或者诸侯国,秦汉中央政府会遣派官员或者分封诸侯前往当地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当地出土的玉璋,极有可能是当时中央政府遣派过去的官员或者分封诸侯的身份证物)

玉璋局部细图

关于玉璋的猜测在未经证实之前终归是猜测。但不可否认的是玉器特别是玉礼器,它们在中国文明起源中发挥的作用,要远超我们的估量。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玉工之精致,也远超我们的想象。玉工和玉义的研究,前路迢迢。

给你一个古玉自己感受

总之,研究玉器,仅由技术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心。古人琢玉,用心尽力,今人研玉,也得宁心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