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VS大树,这场博弈孰强孰弱?

万物皆有天敌!一棵大树,乍看生机勃勃,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有许多树木的“天敌”正逐步侵蚀树的各个部分:蛱蝶和夜蛾幼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等食叶虫威胁着树叶,天牛、木蠹蛾等威胁着树干,蝉和金龟子的幼虫威胁着树根……

可虫子那么小,是怎么使一棵树逐渐枯萎并走向死亡的呢?树为了生存又是怎么自保的呢?

虫子:我是这么杀死大树的

这些微小的虫子是怎么将一棵大树折磨致死的呢?答案就在于虫子是以量取胜的。一只毛毛虫一天平均只能吃掉四五片叶子,但一群毛毛虫可能就能把整个枝干的叶片全部吃光,这就是量变引发质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棵树或者一种植物并不只有一种昆虫在啃食。在树顶和树枝的叶片上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而在树干部分会有昆虫取食树皮和树心;在地底下还有蝉和金龟子的幼虫在吸食树根的汁液,或啃食新生的树根。所以,一棵大树被小小的虫子杀死根本不成问题。

▲聚集啃食叶片的舟蛾幼虫

虫子:我最爱“空中”的美味

那么这些昆虫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树的各个部分折磨致死呢?

首先我们来看叶片部分,叶子是极受昆虫欢迎的食物之一,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鳞翅目昆虫和鞘翅目昆虫。蝴蝶和蛾子的幼虫最主要的食物就是植物,一只幼虫从出生到化蛹可以吃掉几十倍于自己体重的食物。不同种类的昆虫取食叶片的方式不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集群聚集在叶片上啃食。

而另一种方式比较有意思:一些舟蛾的毛虫们会固定聚集在树的某个位置,之后排队前进至枝干取食,在这个过程中前排的毛虫会分泌出一种细丝给后排的毛虫引路。当到达有叶片的枝干后毛虫们分头进食,而后顺着“丝线”形成的“路径”重新组队回到聚集地。

更为奇特的方式为:一些卷蛾或蛱蝶的幼虫吐丝将叶片卷起来,从里面开始吃;一些卷象或叶甲成虫直接就把叶子卷好,然后在里面产卵,这样出来的幼虫就可以直接享用。除此之外,悬铃木方翅网蝽等小型蝽类也会对叶片造成危害。

无论哪种取食方式,对叶子的危害都是十分巨大的,叶片的大量消失或者枯萎对大树来说是非常重大的打击。

▲网蝽危害的叶片

虫子:我在树干上“凿隧道”

树干对于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根吸收的水、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树干内的大导管运送到树的各部分。树干也是很多昆虫生活的场所,而这当中又分为树皮和树心两部分。天牛是非常典型的林业害虫,同时它也是树木主要的害虫之一。

天牛成虫一般具有坚硬而锋利的大颚,这能让它们轻而易举地切断枝条和啃食树皮。天牛的幼虫和成虫一样拥有锋利的大颚,并可以利用其在树干里开出一条条的“隧道”,边吃边移动。

除了天牛之外,鳞翅目中的木蠹蛾也会对树干造成严重危害。木蠹蛾的成虫是一种中大体型的蛾类,它们会把卵产在树皮的缝隙中,这样当幼虫孵化后便会从树皮往下蛀食韧皮部和形成层,再往后蛀入木质部,也就是树干的树心部分。木蠹蛾像天牛幼虫一样,会在树干内部开出密密麻麻的“隧道”,从而导致树干大量失水,无法将营养物质传输到树木的各部分,最终导致树木衰落死亡。

▲被天牛危害的树木

虫子:地下美食你吃过吗?

树叶和树干都位于地表,所以尚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昆虫侵蚀行为,而深埋于地下的树根并没有因为远离地面就逃脱被昆虫威胁的境地。

根对于植物来说是最根本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类,还能起到固着和支持的作用。植物的根对于地底生活的昆虫来说是最便捷的食物。

蝉的若虫基本上都生活在地下,它们针刺状的口器能刺入植物根部吸食汁液,而同在地下生活的金龟子幼虫则不断啃食根部新生长的部分,这些昆虫会导致根内的维管组织萎缩并破损,从而无法将吸收的无机营养和水分输送给地面部分,同时地上部分的有机养料也无法输送到根部,这种恶性循环很快就会导致一棵植物走向死亡。

▲悬铃木方翅网蝽

树:我的物理、化学“防身术”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植物虽然不能动,但自己也衍生出了一些方式来防止和对抗昆虫对自身的威胁、破坏。

比如某些十字花科植物,体内会产生一些葡萄糖苷水解产物,不仅能够抑制对植物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而且还对某些昆虫具有威慑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化学“防御”,植物的物理“防范”也很到位:有的在枝干或者叶片表面长出坚硬锋利的刺、毛以防止虫子靠近,有的则增加枝干角质层的厚度或者在叶片表面合成一层蜡质,让昆虫无法咬动。

总之,自然界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博弈。在这场斗争中没有永远的赢家与输家,只有不断的进化和淘汰,展现出生物最为神奇的一面。

文图/蒋卓衡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