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敢在北京步行出门的都是勇士?

据说,每一个北漂,都曾经意气风发地踏上首都的土地,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然鹅,当走了四五条街,连一个便利店都没找到时,踌躇满志就去了大半;9点50还堵在高峰的三环路上,更是给我致命一击。

▲在堵到一动不动的后厂村,依然努力工作的程序猿 |图片来源:微博@后厂村之花

所以在著名的北京十八怪里,才会有“公交没有牛车快,道路适合拉力赛”的说法。

然鹅,最近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了一份《中国城市街道步行友好性排名》报告,似乎让北京“一雪前耻”:

▲中国50个城市上万条街道 中关村最“好走”

北京的中关村居然成了全国步行最友好的道路???真·震惊13亿人,果然评论里瞬间就炸了锅: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当数据报告和生活感受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问题也就来了——北京的步行道,到底友不友好?

part 1  车行道吃掉了步行道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


北京市占地面积是1.641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2.3万条道路,是不是听起来数量还挺多的。不过,当你和你的目的地之间有路可走时,并不代表你一定就能抵达,至少……不能保证按时抵达。

相信每天早上堵在后厂村路上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我的意思:

▲每天龟速上班的我

为了给汽车腾地儿,车道越建越宽,步行道越挤越窄,有的只剩1米宽,有的地方半个人都过不去,只能踩着树坑砖头或走上马路。

▲北京中小学校门口步行自行车环境分析图| 图片来源:2018路见·北京安全上学路民意数据报告

而且,路面过宽也给行人过马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般来说,行人穿过约20—30米的路面,需要15—25秒,老人小孩用时更久。但现在在北京,想要过一个路口,经常走到一半红绿灯就变色了,只能尴尬地在车流中等待。

▲方庄一斑马线处未设置红绿灯,过马路的行人被车流挡住去路

步行道被占用,北京的自行车道也难以幸免。

据统计,北京市民采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数占比超过62.7%,但直到今年,北京市内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回龙观-上地)才预计在六月底试运行。


▲自行车专用道规划图

而大多数自行车骑行道,长期面临被机动车停车占用的困扰。像比如北京二环路、朝阳路、姚家园路等地,看起来丰满宽阔的自行车道上,挤满了各种停放的车辆,任你飞檐走壁,依然无路可走。

更加糟糕的是,有些经常堵的地方,干脆把自行车道都挪没了。

▲共享单车占了人行道,又被汽车抢了自行车道

相比之下,厦门则走在了全国前列。

空中自行车道从地面上被高高架起,带你飞越城市上空;而如果想感受一下在海上骑自行车的浪漫和文艺,那就来环杏林湾自行车道吧,丝丝水汽夹杂在海风中扑面而来,在炎热的夏天那就是一个字,爽!

▲厦门空中自行车道

▲环杏林湾自行车道

part 2   春天吃柳絮,夏天晒得慌

一条步行友好的街道,除了在行走的时候方便、顺畅、安全之外,还应该让人觉得舒服,也就是说,要有遮荫的行道树。

但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是个极其玄妙的存在——你不想它存在的时候,它好像无处不在,但需要它的时候,又不见了。春天里,漫天飞絮,但夏天一来,又瞬间晒得你无处藏身。

▲每年春天,北京都会上演一场全民B-box

认真来说,北京的行道树数量其实并不少。刚建国那会,北京城区仅剩行道树87公里,区区6.41万株树木,那时候的北京饱受沙尘暴的侵袭。到现在,北京市的行道树已经显著增加,仅2018年一年,北京就新增193.3万株树,也使得现在北京全年沙尘的平均天气小于3天。

既然北京的绿化树木并不少,为什么感觉上却不明显?这一点还得说到北京的“宽马路”。

窄一些的路,两侧种上树木后,交叉形成浓密的树荫,但北京城市街道平均宽度为14.64米,放眼望去,过于宽阔,这边的树够不到那边的树,一到夏天,可不得晒着嘛。

▲从图上也能看出来,中关村大街的步行道实在称不上“友好”,行道树稀疏、马路过于宽阔,过马路很不方便 | 图片来源:南眼看中国

如果你在北京整个儿溜达一圈,大概会感觉到明显的界限,在二、三环以里,因为偏老城区,道路较窄,两旁树荫茂密,走起来相当舒服,但越往外,随着道路越来越宽,也越来越让人感觉晒得慌。

《中国城市街道步行友好性排名》报告里说,“南方城市活力中心在街道绿化/行道树这一单项上得分明显优于北方城市”。确实如此,看看上海、南京街边茂密的梧桐树,是不是光从照片里,都觉得整个人凉快了好多。

▲著名的上海淮海路梧桐

part 3   在北京,有趣的街道万里挑一

北京好走的街道长得千篇一律,有趣的街道更是万里挑一。

作为一个当代十级废柴,是什么能让我从床上爬起来,拒绝地铁或者打车,选择步行?健康?当然不是,那肯定得是这条街有的吃、有的逛、有的玩。

按这个标准,北京二环内简直堪称妹子们逛街的天堂,西单购物商场、前门大街、各种社区商业……可以说有一种“一步差三市”的景象。

虽然上流君曾经吐槽过“在北京,找便利店比找对象还难”,但那主要是针对三四环、四五环以及之外的人们。身处二环内,方圆400米的范围内画个圈,一定至少会有一家小店,可能是小饭馆,可能是传统的小卖部,或者是菜市场,随便逛逛,总会遇到惊喜。


▲鼓楼东大街

曲曲折折的胡同,更是北京的另一张名片。

地铁六号线东四站下,钻进胡同里,老槐树花开得正好,老人们有的对弈看报、有的遛狗聊天,孩子骑着自行车,伴着叮铃叮铃的车铃声,还有白底黑字、自己写的店招牌……是真正的老北京市井气息。

▲图片来源:知乎@乌丢丢

但随着环线的扩大,北京再度显示出它那条极其尴尬又鲜明的分界线。

比如对于那些居住在北京的五环甚至六环外的朋友来说,楼下的无人便利店,可能是你日常生活圈里,唯一能够多买几种零食的地方,加班回家想来份热腾腾的关东煮,门儿都别想。

笔直宽阔但单调的马路,两旁是密集林立却又长得差不多的高楼大厦,如果抹去定位,它和任何一个别的城市没有任何区别,根本没法让你想到:“这里是北京”。骑车子骑半个小时看着周围一成不变的景都心累,更何况走着。


▲在北京工作的人,很多会选择住在六环以外

说实话,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北京的路况本来就复杂又曲折,要想在这一片土地上实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规划出友好高效的通行网络,确实是非常不易。但我们当然也希望,它能够变得更好~

(以为题目是吐槽北京今天天太热而被骗进来的,点个“在看”吧,让上流君看看有多少)

你有遇到过哪条非常难走的街道吗?

留言里来吐槽吧

作者|林成龙 杨雅萍

编辑|羊缺牙

[1]王立娟. 基于多主体仿真的西直门立交桥拥塞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07, 24(10):225-228.

[2]邵青. 北京城区行道树现况调查分析和建议[J]. 北京园林, 2008(2):26-33.

[3]胡赫, 刘艳红. 北京市建成区行道树调查分析[J]. 河北林业科技, 2008(3):20-22.

[4]中国城市街道步行友好性排名出炉:中关村的街道最“好走”[EB/OL].澎湃新闻,2019-05-15.

[5]美丽步行道 好走又有趣[EB/OL].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21.

[6]北京今年将治理900公里步行自行车道[EB/OL].中国新闻网,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