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在问类似的问题:当前地产行情下,作为应届生在房企招聘过程中究竟如何选择或者判断自己该如何抉择。其中很多都是朋友转给我的问题,让帮忙给分析一下,问题分析的多了就想系统性的写下了希望能对更多人有参考价值。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1、房地产现状适不适合作为谋职的选择领域?
2、假如入行房地产,各种企业和岗位作为管培生、校招生新人入行选择,入行适应,该做哪些准备?
房地产行业的马太效应
这里仅从就业的宏观上分析一下,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挑战很大,处于外部环境的波动期这是事实,这个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对GDP的影响占比不小于五分之一,虽然这个领域的政策影响很大,市场化程度有限,但对于地产企业而言经过二十年的进化,任何挑战都会让行业内的佼佼者有更广阔的发展,同时淘汰落后产能。
所以这一轮的环境变化实际上对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不是坏事,去杠杆去产能其实就是让有实力的规范化专业度高的企业生存下来,继续发展壮大。你可以看到各家地产标杆企业在行业内的土地储备、销售量等指标上具备越来越大的优势,行业洗牌带来的龙头效应越来越强。
数年前,地产前50强的市场占比尚不足15%,而今,地产20强市场占比超过50%,易居中国的总裁丁祖昱曾经在2016年就指出房地产行业向龙头的集中化。2016年地产榜前三甲的万科、恒大、碧桂园均销售额过3000亿,而两年之后,三家的销售额相加应该接近或者超过2万亿。
更重要的是土地储备方面也是如此比例分布,20强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货值动辄千亿到三四千亿规模,前50强也在纷纷兼并合作。排名靠后的企业要么资金不足以支持扩张,要么拿地更加谨慎,总之这一轮销售数据只是表象,接下来很多地产企业面临“面粉储备不够生产的面包会更少”的恶性循环。行业内的兼并潮和抄底潮即将来临。
2018年前三季度,TOP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近7万亿元,同比增长39.6%。截止9月末,百强房企各梯队入榜门槛较去年同期继续提升。 从销售金额门槛来看,TOP10-TOP50的房企竞争更为激烈。前三季度,TOP20、TOP30和TOP50房企的门槛增幅均在50%左右。
2018年前三季度,TOP100各梯队房企销售金额集中度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10和TOP50房企的流量金额集中度 达到27.9%和55.3%,分别较2017年同期提升3个和9.5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市场资源更向大型品牌房企靠拢,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择业:选大船、选快船、选好船
我一直喜欢用水手和航船的比喻来类比房地产择业。
要想航行的远探索更多机会,收获更多,作为一个水手首先自己要有实力积累,但更重要的是你所在的船的情况。一艘更大的船,拥有更完备的体系,而且航行速度还快,在海面上抵御风暴的能力更强,这就是地产标杆企业的特点(房地产行业近十年来都是如此,大象跑的比兔子快)。而且在这艘大船上的水手有更多的成长机会和空间,因为大船需要更多的水手,也有很多足够挑战的岗位逼迫人去成长。
我们先不说目的地在哪里,房地产这片海面上未来很多船只会消失,在风暴中转航或沉没,被其他大船打捞残骸和有价值的部份,成为其他船只航行的补充物资。但同时,那些沉没的船上的水手除了随波逐流之外,只有一部分会被其他仍浮在海面上的船纳入麾下,一方面那些大船需要人来操作,一方面却不需要那么多人。
所以各位应届生入行地产,首先要明白你需要增加生存几率、获得成长的几率和赚钱的几率则需要去到大船上。大船上有足够多的经验丰富的水手,有分工明确的轮机长、舵手、瞭望员、库管员,有优秀的大副二副和船长,也会培养你成为一个合格的水手。虽然树大招风,的确有个别案例是大船受挫的,例如之前的万达,现在的碧桂园都是众人黑,但是只要大船搞不太偏航线,战略上没有重大失误,那么它们比其他小船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你知道万达、碧桂园出了一些问题,被点名,但是更多你不知道的地产企业连名都没露就没了。
总体来说,地产20强是大船,是快船、好船;其次30强,这里面各有各的问题,有些新晋地产列强还存在一些专业短板或者资金压力、战略布局和综合能力的不足,风险略大。接下来是50强,这里面的企业就不能保证每家都笑到最后了,但也的确有很多足以碾压其他行业的领头羊的地方,可以根据情况做取舍。再往后的就不说了。
校招生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岗位并非绝对
如果要入行房地产,先要把被舆论注水的思绪空干净。的确很少有一个行业如此招黑,但也很少有一个行业你无法忽略。很多新人入行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又没有实操经验,这种偏见会影响你在业内的作为和发展,最后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还以为偏见是对的。这种情况你干脆不要入行房地产,这句话送给特别纠结的那一批人,包括有的做了一两年还没摆脱纠结的。
常见问题一览:
1、房地产行业压力大、绩效考核严格、加班怎么办?
2、房地产行业长期出差、驻外怎么办?
3、不想做销售却被要求去销售岗位,或者轮岗销售岗位怎么办?
4、某个专业、某个地区的岗位几个offer之间如何选择?
5、收入、发展、地域因素之间如何取舍?或者再加个不同公司维度交叉。
前两个问题适用于判断你是否适合做这行,后面的问题适用于判断你最开始的起点。
先说一句地产行业也不是绝对驻外或者持续出差,有些岗位需要,但是一般校招生让你出差不会太多,除非平台上(区域、集团公司)一些需要跟各个项目保持联络的实习。再就是企业也会多少照顾到个人期望,不过很多要求服从分配,这点上如果你特别看重可以选择自己目标城市的企业,但是其他方面不要过分挑剔就好,不过我给出的建议是最好是不要把区域放在其他因素前面。可以挑选经济较好的城市或者区域,但是新入行打基础企业平台更重要。
第三个问题是思想,N多人不爱做销售,不管是哪一行,一个是传统观念认为销售没高度,乱,跟人打交道比较烦,或者绩效考核太严酷。无论你是处于那种初衷,无论你是要从事地产哪个专业,我的建议是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培养敏感度是你日后再地产行业内发展的基本面。且不说营销导向型企业已经是有目共睹,想要大的发展在地产行业不懂客户会有很大的售限,而且时间久了等你想去了解就晚了。所以我建议应届生无论专业尽量体验一下营销工作,对地产企业轮岗要求去营销一线待一段时间不必那么抵触。
第四第五各问题是具体业务方向和各种要素的取舍,不多说,排个序。
岗位在区域或者集团平台上的发展度优先,因为行业对你能力提升会很大,而初出茅庐不必以自己初级的能力来评价自己能做什么,每个人后面潜力超过你自己的认知。然后专业和企业的取舍,一个简单的方式(难免有些武断啊)选大企业好平台,胜过岗位,有点像学校比专业强。其次尽可能了解你要去的岗位所在地,尤其是区域项目公司,每个公司的厚度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家地产企业,哪里有没有人带你,有没有足够多的项目让你施展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发展快的区域公司很快会增加很多岗位晋升机会。客观的说你和你同学去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或者不同公司,几年后差别非常大原因就在这里,组织给你机会你把握住会提升非常快。
真正要取舍的唯有投入产出比和个人偏好方向而已,其他因素都是小事情,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不要被那些小东西遮蔽了眼界。你的成长很重要,而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上限很高,天花板较少的领域,付出会很快得到足够反馈。你牛了你其实在哪里都可以得到很多因此发展很好,到时候你最初的那点儿取舍你自己都能轻松判断了,难的是这个过程的坚持和提升。这条赛道很容易加速,你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加速,这不是每个行业都会给到你的机会。
最后祝愿所有毕业生有个好的职业规划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