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秋月”级驱逐舰的两大作战系统

浅谈日本“秋月”级驱逐舰的两大作战系统

为填补反导系统漏洞而生

“秋月”级驱逐舰最早的研发构想在日本海上自卫队选择反导系统之前的1980—1987年形成,用于未来的防空和反潜作战。其配备的作战系统也就是现在的FCS-3与ESSM“改进型海麻雀”配合的防空系统和OQQ-22反潜系统。

这种构想在1998年朝鲜进行“大浦洞”导弹试射的时候开始出现变化。为了应对潜在的弹道导弹威胁,海上自卫队开始将现有的“宙斯盾”驱逐舰“金刚”级从区域防空任务转向反导拦截结合区域防空双重任务使用。在这期间,遇到了早期“宙斯盾”系统中的一个严重漏洞:现有的四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在使用BMD3.61系统进行反导的时候,全舰系统对低空目标,包括攻击机、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目标应对能力明显下降。换言之,原本从事区域防空的“宙斯盾”驱逐舰在执行反导任务时,反而会变成极为脆弱的目标。

基于此,海上自卫队开始寻求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区域防空驱逐舰。最初的构想有两个:第一方案是采用现有FCS-3系统整合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构成“有限区域防空”能力。第二方案类似于挪威和西班牙海军采用的简化版“宙斯盾”系统,搭配SPY-1F相控阵雷达系统和“标准”2防空导弹。在方案研究阶段,海上自卫队幕僚总监部认为,简化版“宙斯盾”系统尽管性能更为优越,可是与海上自卫队现有需求(“宙斯盾”舰负责整个舰队防空、“秋月”级负责临时为“宙斯盾”舰提供防空)存在冲突。另外一点是简化型“宙斯盾”系统配备的SPY-1F雷达,技术相对落后于FCS-3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因此,最终决定以现有FCS-3系统作为主要防空系统整合5000吨级船型,作为“秋月”级驱逐舰的最终方案。

“有限区域防空舰”的FCS-3A系统与APAR雷达

作为“有限区域防空舰”,“秋月”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搭载的FCS-3A系统。FCS-3最早出现在80年代。根据海上自卫队前开发队群司令东乡行纪的回忆,最迟在1981年,当时的“运用开发队”就已经开始对FCS-3进行前期研究。随后在1983年开始由当时的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开始部门内研究,1986年开始正式研制C波段相控阵雷达陆上样机,1990年开始研制舰用型样机,并于1995年开始在实验舰“飞鸟”号上进行舰上测试,2000年完成研发并被称为00式射击指挥装置,即FCS-3。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上自卫队现有的舰艇(除实验舰“飞鸟”号外),所搭载的型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FCS-3系统。“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上的型号被称为FCS-3改,“秋月”级的为FCS-3A,“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型号为OPS-50,最新的“朝日”级驱逐舰的型号为OPY-1。

这是因为最初的FCS-3概念和今天所配备的4种型号有着很大的区别。在80到90年代,FCS-3的研制目标是C波段相控阵雷达与AHRIM主动制导防空导弹整合,构成有限区域防空系统。AHRIM又被称作XRIM-4,基于航空自卫队的AAM-4中距空空导弹,舰用型号的研发目的是代替海上自卫队通用驱逐舰采用的“海麻雀”防空导弹。海上自卫队认为,AHRIM的末端主动制导配合C波段相控阵雷达系统,可以大幅提高通用驱逐舰同时应对多目标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另外,选择C波段雷达也可以更好地对低空目标探测,并且小型化轻量化的相控阵天线利于控制舰艇吨位,符合日本当时的防卫预算条件。

但到了2001年的“13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的时候,因为预算原因AHRIM项目被中止。其原因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P-1反潜机研发和SH-60K反潜直升机采购让路,另一种则是因为决定采购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而AHRIM的研发仍遥遥无期所以暂停开发。最终的选择是引进法国泰勒斯公司的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整合入FCS-3系统,以便为ESSM提供末端引导。

“秋月”级搭载的为FCS-3A系统,主要特点是T/R单元采用氮化镓材质,T/R单元功率比“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搭载的FCS-3改系统提高了3倍。目前海上自卫队还没有公开FCS-3A的C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不过,我们可以根据FCS-3改的200千米探测距离和功率提升3倍的数据,利用公式推算(功率和最大探测距离为4次方关系),笔者估计新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能为260千米左右。

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为X波段,一面天线的探测范围为横向120°,高低70°,最大探测距离150千米。每个相控阵天线在进行目标照射的时候可以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为两枚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提供引导。也就是每个天线可以提供8个ESSM火力通道,理论上全舰可以同时引导32枚ESSM导弹进行攻击。

“秋月”级的Mk41Mod29垂直发射系统共有32个单元,全部布置在舰桥和主炮之间,发射单元深度7.7米,可以兼容“战斧”巡航导弹、“标准”3防空导弹。ESSM“改进型海麻雀”导弹4枚为一组装在一个发射单元内。“秋月”级的搭载标准一般为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16单元64枚ESSM导弹。

OQQ-22声呐系统与鱼雷防御系统

“秋月”级驱逐舰是融合FCS-3和OQQ-22的新一代作战系统的通用驱逐舰。OQQ-22是“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装备的OQQ-21系统的改良型,按照海上自卫队制式名称都属于01式水上舰用声呐,之前也被称为OQS-XX,属于海上自卫队第四代声呐系统。系统于1987年开始研制,2001年完成研制。与现有“村雨”级、“高波”级驱逐舰装备的OQS-5系统不同,OQQ-22并不是单一的一套声呐系统,而是整合了OQQ-22舰艏声呐、ORQ-3拖曳式阵列声呐、浮标声呐信号处理装置,UYQ-70计算机系统,鱼雷防御系统,07式超音速反潜导弹。

       “秋月”级驱逐舰从二号舰“照月”号开始装备日本自行研制的07式超音速反潜导弹。这型装备是日本在采购美制“阿斯洛克”以来首次自行研制的反潜导弹,于1999年以“新阿斯洛克”名义开始研发,原计划2005年完成,但因为超音速飞行阶段减速伞问题而推迟到2007年中才得以完成。全弹长6.5米(“阿斯洛克”长度为4.5米),重1.28吨,弹体直径450毫米,配备的鱼雷型号为97式或12式鱼雷。07式的飞行模式与“阿斯洛克”非常类似,垂直发射后,导弹方向偏转,进入超音速巡航状态;抵达预定目标上空时,后部助推火箭分离,打开减速伞,随后前部整流罩分离,鱼雷入水。

新型鱼雷防御系统也是“秋月”级驱逐舰的一大特色。整套系统与OQQ-22舰艏声呐和OQR-3拖曳式阵列声呐系统融合。鱼雷防御系统主要分为三个组件:1部自航式假目标MOD,1部投射式干扰假目标FAJ,4部舰尾拖曳假目标。其中自航式假目标MOD和投射式干扰假目标FAJ是海上自卫队第一次配备。MOD位于右舷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器后部,FAJ安装于第二烟囱前方舰体中心线上。使用模式是如果传感器在4000~5 000米距离上被动感知到鱼雷来袭,鱼雷防御系统开始向预估的鱼雷航行方向连续发射FAJ和MOD进行干扰。

不过,“秋月”级虽然采用了新型反潜战系统,但并不是未来海上自卫队主力通用驱逐舰的反潜系统。下一代标准的反潜战系统,需要等到装备了OQQ-24声呐和OQR-4拖曳式阵列声呐的“朝日”级通用驱逐舰才能真正进入成熟阶段。

 

       来源:《兵器知识》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