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顿之前,物质观点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人们怎样看待物质?在今天这样的问题也许连一个小学生都能答上来,但在古代,它却一直困扰着各种学家,直到牛顿把包括伽利略、笛卡尔儿、开普勒等人在内的科学家所取得的突破加以汇总和整合,创造了一系列定律,才把关于物质的问题搞清楚,毫不夸张地说,这可以视为物理学的分水岭。


1、亚里士多德

在牛顿之前,古希腊人最早记录了对物质的看法,其中有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德谟克利特比亚里士多德早75年,他才是现代原子论的创始人,提出物质是由一种非常小的叫做原子的微粒组成的,而由于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师柏拉图极为不同意原子学说,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完全被忽略了。

亚里士多德主导了学术界,其主张有:1、四元素说:认为物质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火、水、土和气。2、三段论:由亚里士多德创立,是他提出科学见解的主要依据,例如:所有的猴子都是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是生物,因此所有的猴子都是生物。亚里士多德并不通过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3、排斥原子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真如原子论所说,那么物质的本性都是重的,任何东西都无法上升。如果亚里士多德来解释苹果落地,他会说那是苹果在寻找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2、黑暗时代

罗马帝国逐渐没落,在亚历山大城的大图书馆被毁坏之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就变得不是很流行了。教育和学术界被宗教狂热者所掌控,这些人认为精神重于物质,完全排除与物质有关的任何研究,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偏向物质,过于机械化,而柏拉图的观点和宗教意义比较符合,并且柏拉图十分讨厌科学实验,他认为那是对神的不敬。

3、科学与宗教的结合

公元1200至1225年,亚里士多德的著述经阿拉伯人和他们的思想混合后,重新被欧洲学者发现,自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重获追捧,但可怕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的教条合为一体,这是个看上去牢不可破的联盟,因为任何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攻击,都意味着对基督教的挑战。

这两者结合的产物在当时欧洲的每一所大学里以背诵的方式代代传承,自13世纪开始到17世纪结束,持续了整整500年,在这期间,任何人如果公开反对这种固化死板的理论,都会有生命危险,但在此期间还是有很多大胆的先驱者,是他们再次促使了理性的复苏,这其中包括:达芬奇、伽利略、笛卡尔、波义耳等。

在牛顿进入学术界的时候,虽然大学里传授的仍然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套观念,但这些传统观念正被一些激进的思想冲击着,牛顿就是在这股对传统旧学说的冲击流中逐渐建立起了起了自己的观点。


搜索微信公众号:涌现,或qq公众号:书愿,每天轻松涨点儿小姿势!写下自己的读书所得,日积月累,量变产生质变!见证涌现的力量!

参考书目:《牛顿传》迈克尔·怀特著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