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上车应该坐哪里

领导上车应该坐哪里

对很多开车坐车的中国人来说,“乘车时该坐哪里”,正从一个有关安全和礼仪的疑问变成一道难题。

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乘车位次规则,至今存在着巨大争议。传统上,公务和商务接待时,大致“以右后座为尊”,且后座也被认为是更安全的座位,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乘客,尤其是领导们,对副驾驶座的热爱。

车上到底哪个位置最重要?人们又为什么这么坐?

在现代汽车文化的发源地欧美,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争议。

与热爱副驾驶座的中国乘客相反,在国际通行的乘车礼仪规则中,最重要的座位普遍被规定为后排右座。在外交场合下,将来访的外国首脑安排在后排右座,成为各国外事部门都注意遵循的礼宾细节。当然在现代社会,左侧或右侧的差别并不特别要紧。为了方便上下车和保卫人身安全,各国首脑的专座通常设置为与该国车辆行驶方向同侧,并非严格遵照“以右为尊”。

不过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轿车上最重要的人物始终要安排在后排。这种习惯从汽车诞生之初,便一直延续至今。由于后排坐贵宾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若独自搭乘出租车时径自坐在后排,甚至可能会被司机视为“托大”“摆谱”,遭到绕路待遇。

西方乘车规则,为何会以后座,尤其是后排右座为首席?

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据一份在国内广泛流传的“美国交通管理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将轿车驾驶员座位的危险系数设定为100%作为参照对比标准,则副驾驶座危险系数高达101%,后排座位的危险系数则在70%乃至60%左右。不过,这一结论看似符合常识,却并未反映安全带等汽车安全设施对座位上乘客的影响。

事实上,由于对致死率高的前排座椅更为重视,汽车生产厂家不断提升前排座椅的安全性能,使得在使用车上全部安全设施的前提下,前排座椅乘客在事故中的死亡率,已经降低到接近乃至低于后排座椅乘客的水平。

华盛顿大学2006年针对汽车安全的一项专项研究显示,尽管在没有佩戴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等安全设施的前提下,后座事故死亡率要显着低于前座,但在加装安全气囊和佩戴安全带后,后座的非少儿乘客死亡率和前座相差无几,30岁以上乘客的死亡率还要略微高出。

另一项研究表明:无论前座还是后座,佩戴安全带的乘客,其死亡率都要大大低于没有佩戴安全带的乘客。也就是说,汽车座位安全与否,不是取决于座位的位置,而是取决于座位上的乘客是否使用了足够的安全设施,特别是戴上安全带。

因此,安全因素并非决定乘车规则的主要原因。它的源头还得从汽车出现前的马车时代说起。

在汽车诞生之前的十八到十九世纪,欧洲上流社会出行,普遍乘坐设置双排座位的敞篷四轮马车和厢式四轮马车。安排座次的需求,由此应运而生。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的大多数国家普遍沿道路左侧驾驶马车。当马车沿左侧行驶时,面向前方的后排右侧,视野最为开阔,同时远离了街边的泥泞。因而,后排右侧被视作最佳位置,其次则是后排左侧,最后才是与之相对的,面向后方的前排座位。

遵循这一排序,乘坐马车时的座次礼仪也随之形成:右后座优先提供给乘客中地位最高、年岁最长的人乘坐,其次则坐在左后座,地位更低的乘客乃至随从人员则坐在前排。

而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礼仪风尚特别强调:女士乘坐马车时,应当坐在最佳位置,也就是居于后排座位右侧。同时,为了方便穿着宽大裙装的女士登车,同乘男士也应给予必要的帮助,除非关系亲密,乘坐时也应坐在对面,以示尊重。

时至今日,论及乘坐马车时遵守座位礼仪的范例,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英国王室。在各类典礼中,英国王室都严格按照权位、宾客、女性、年长为尊的原则,安排马车座位的乘坐座次。

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由于身兼国家元首、女性等多重身份,几乎一直固定坐在马车后排右座,以致于使人们产生“以右后座为尊的座次礼仪源自女王(国王)”的误解。进入汽车时代,人们乘坐马车时形成的惯例也为汽车所沿用,从而形成今天世界通行的以后排、尤其后排右座为尊的乘车礼仪。

不过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对车内座次的安排,并不墨守西方那一套。

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长专车,大多仿自美国早期豪华轿车款式,前后两排都安装贯通式沙发座椅。在通常情况下,首长固定占据整个后排座位,并无明显的左右之分,而前排则供司机和警卫员乘坐。如果需要其他陪同人员,则坐在前后排座椅之间的折叠椅上。

在接待来访贵宾时,与遵循国际通行礼仪的苏联和东欧国家不一样的是,中方习惯将来访的贵宾安排在后排左侧甚至中央位置,以示“虚左以待”或“众星拱月”的地主之谊。

不过,在中国最具特色的现象,则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乘车时,普遍喜欢坐在副驾驶座。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国内轿车的长期稀缺。

改革开放之前,国内严重缺乏用于公务的轿车。三十年里,供中央领导使用的红旗仅生产了1500多辆,供省部级以下领导使用的“上海”牌轿车也仅生产了不到8万辆,完全无法满足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需求。

由于轿车产量稀少,无车可用的中层、基层领导干部,只得乘坐原本为军队使用的北京212吉普。七十年代中后期,该车型被定为县团级干部配车,得到大量生产。作为一种军用越野车辆,吉普车在诞生之时,其副驾驶座就是留给军官进行野战指挥、发号施令的。因而,乘坐吉普的各级领导干部们,也形成了以副驾驶座为尊的观念。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务用车仍供不应求。除伏尔加、皇冠等少数几款进口车外,国内公务用车只有桑塔纳,标致,切诺基这几款国内最早生产的合资车型可供选择,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机关单位公车需求。

由于公车数量长期跟不上需要,机关干部们在公务出行时往往只能选择多人合乘。在这种情况下,轿车中不用与其他人分享座位,空间较大且视野良好的副驾驶座,自然是领导以及受官场风气影响的私营业主乘车时的首选。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政府通过大量采购,使奥迪系合资轿车成为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公务轿车的标准配置;与此同时,最早被称作“子弹头”的MPV商务车也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如今,外形低调、内部奢华的丰田考斯特中巴,已成为高级领导考察走访时的常见用车。

国内公务与商务用车数量、种类的大幅增加,使得国际通行的座次礼仪在中国得到普及。为各类公务商务用车安排座次的问题提供指导,也成为各种公务、商务礼仪工具书的必备章节。

不过,无论人们怎样为乘车座次费尽心思,归根到底,还是希望礼仪得体,宾主尽欢,使各方都能获得最佳的乘坐体验。

(赵晓丹荐自《华声》)

责编:天翼

作者:吕北客
     来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