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上“最大腐败案”怎么就变成了一出闹剧?

印度史上“最大腐败案”怎么就变成了一出闹剧

2017年12月21日,印度新德里一家特别法庭外,冬日柔和的阳光穿过稀薄的雾霾打在每个人的脸上,聚集的人群中有人穿着毛衣,有人披着外套,还有人不合时宜地穿着短袖衬衫——大概是内心的火热在发挥着作用。从他们无一例外的得体且整洁的穿着可以看出,他们绝非普通的市井小民。

39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印度一年的军费开支

他们聚集在这里等待他们的偶像,印度前通信部长安迪穆图·拉贾。拉贾一直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腐败案“2G骗局”的始作俑者,而美国人则认为“2G骗局”是与“水门事件”影响力不相上下的历史性丑闻,后者导致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任期内辞职下台的总统。

午后,漫长的庭审终于结束,拉贾与一些印度知名电信企业的高管出现在法庭门口,他们轻松的表情宣告了他们迎来的是“沉冤得雪”的结果。“2G骗局”案主审法官O·P·萨伊尼给了所有被告人一个期待已久的结果:“我可以绝对毫不犹豫地说,控方没能证明任何一名被告的罪名属实。”

拉贾的支持者们不约而同地开始振臂高呼,甚至还点燃了鞭炮。夸张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喜出望外的表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印度歌舞电影中那些演技浮夸的群众演员。

但比电影更浮夸的是现实,“2G骗局”案35名被告人无罪释放,这等于向世人宣告印度政府花了7年时间和无数人力财力将一起震惊世人的“巨贪案”演绎成一出闹剧。

这出闹剧始于2010年11月,印度国家审计署向议会提交的报告显示,2007年至2008年,时任通信部长拉贾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向多家电信运营商发放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运营执照和军民两用运营执照,致使政府蒙受高达390亿美元的损失,这相当于印度一年的军费开支。

随着丑闻的不断发酵,媒体开始祭出更多吸引眼球的猛料送给“嗷嗷待哺”的民众:有政治说客和商界大亨讨论政府部长的秘密录音资料;有技术拙劣的造假文件;更有公务员被媒体拍到在专车内与妓女亲热,全然不顾身后响成一片的汽车鸣笛声……

但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丑闻本身——拉贾麾下的印度通信部是如何将昂贵的2G执照卖出“白菜价”的?

房地产商也拿到了2G牌照,转手就卖给了外国运营商

2000年前后,每个新兴经济体都经历了一个移动行业的迅猛发展期,而当时印度移动行业的发展是超音速的。印度的电信企业借助丰厚的人口红利重新书写了游戏规则,将通信成本降到了他人不敢想象的地步,使得无数手机流向贫民窟和广袤的农村地区。

移动行业的超音速发展导致数量有限的2G执照变得十分昂贵,闻风而动的企业越来越多,向印度政府申请2G执照的文件堆满了印度通信部的文件库。这些企业中,有房地产商,有对外贸易公司,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电信运营商。

截至2007年9月23日,正在兜售2G执照的印度通信部共收到了167份申请。次日,通信部放出消息称,本轮执照申请的截止日期临时由10月10日提前到10月1日。随后几天内,又有400多个仓促准备的申请被递进印度通信部的文件库。

不久后,通信部长拉贾收到了来自总理辛格的信,辛格在信中对通信部临时更改截止日期一事表达了担忧,因为许多准备在移动行业分一杯羹的公司都被打乱了阵脚,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拉贾很快以满不在乎的口吻写了一封回信,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2008年1月10日,在印度2G运营执照竞拍结果揭晓前的几个小时,候选名单上的16家公司有好几家已经准备好银行汇票来支付所谓的预付款。据印度国家审计署后来的调查,候选名单上的公司多数都对其财务状况进行了“捏造和虚构”。

最终,在印度通信部签发的122张2G执照中,有85张发给了6家新入行的公司,包括几家房地产商。这6家新入行公司中的两家在得到执照后,很快便向来自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卖出了执照的所有权,并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一年之后,印度国家审计署发现这6家公司均不具备移动行业的运营资质。

一批牌照重新拍卖,涉案官员无罪释放

印度通信部的黑箱操作最终在2010年年底遭到审计署的揭露,惊讶中夹杂着愤怒的印度民众走上街头声讨政府部门的腐败行径,拉贾不得不主动辞去通信部长的职位以平民愤。受到牵连的总理辛格则表示自己对通信部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那一年,“腐败”这个词统治了印度人的日常词汇表。

2011年2月,拉贾被捕,成为印度跨进21世纪后第二位锒铛入狱的部长级官员。在人民党等反对党要求下,总理辛格同意议会就这一案件展开跨党派联合调查。两个月后,印度中央调查局指认拉贾涉嫌共谋、欺诈、伪造和贪污。但拉贾一直否认所受指控,坚称自己与前任一样按照“先到先得”的政策发放执照,没有任何过错。

同时,印度最高法院对检方针对“2G骗局”案提起的公诉作出宣判,称之前的执照分配过程“不会让人有半点怀疑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法官以2G执照的分配行为“违反宪法、独断专行、违反公共利益”为由,吊销8家企业获得的122份执照,印度政府同年8月重新竞价拍售这批执照。

这起案件的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印度大选。“2G骗局”案损害了总理辛格一直以来的清廉形象,同时波及到他所在的国大党。选举中,大多数穷人以及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贱民”种姓人群把票投给了打着“反腐”竞选旗号的印度人民党。随后,打着“反腐”和“发展经济”两张牌的纳伦德拉·莫迪顺势上台。印度媒体评述这是“一次关于腐败的全民公决”。

但在莫迪随后组建的新政府中,人们发现66名正副部长级官员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背负着贪腐丑闻的案底。连志在反腐的新政府都起用有污点的官员,似乎等同于向世人宣布,腐败是印度政府的一部分,印度权力机构的运行离不开腐败。或许,贪腐的高官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张网如何运作。离开了权力交易带来的油水,零散的政府部门就像锈迹斑斑的老齿轮,根本无法合理地运转。

很快,莫迪竞选时承诺的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在岁月的蹉跎中演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烂尾工程,轰动全球的印度“2G骗局”案渐渐被民众和当权者遗忘。相比之下,莫迪政府后来开展的“洁净印度”工程更引人瞩目,印度人集中力量建厕所的壮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国内外媒体津津乐道的大新闻。但没过多久,遍布印度的支离破碎的公共厕所证明了“洁净印度”不过是又一个被权贵借机中饱私囊的豆腐渣工程。

在社会发展的巨大惯性下,印度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痼疾”,甚至成为“一种机制”,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在民众和政府打交道的每个地点,人们都会看到公开讨价还价的现象。就连军人在乘坐火车奔赴战场时,都要通过贿赂铁路职员才能买到火车票——即便那些军人最后可能没办法活着回来。

生活在莫迪时代的印度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和辛格总理统治时期并没有什么两样。

印度人在碰到问题时总喜欢说,“再等等吧,时间会让一切都好起来的。”大概他们在面对腐败问题时,想法也一样的:只要有足够时间去操作,任何罪责都能被推脱。7年过去,“2G骗局”案终于从印度史上最大的腐败案转变成政治力量相互攻讦的闹剧。

2011年印度最高法院用了多达94页的判决书认定“2G骗局”案涉嫌腐败,2017年,该案的主审法官翻遍1000多页的公诉档案却找不到35位被告人与违法勾当有任何牵连。有的国家在反腐斗争中用法律法规根治顽疾,而印度政府,通过法官的一张嘴就“消灭”了腐败——这里根本就没有腐败。

最后,如释重负的前通信部长拉贾在法庭外向他那些衣着得体光鲜的支持者竖起了大拇指。但谁也不知道他这个大拇指是为他自己而竖,还是为了印度——这个自称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而竖。

作者:李刘钦
      来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