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遗老辛勤创作科史笔记专著《齐东野语》

古代笔记,是指随笔记录之言,是古代史学的一种体裁。作为一种有别于正史的“百科全书”,古代笔记内容包罗万象,全面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面貌。它里面的博物知识、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篇目,具有广博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作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参考,给人启迪和借鉴。

历史笔记长河中,有一部宋朝遗老心血浇灌的精品著作。此书书名与一成语相同,内容除了记录人文社会现象外,还包括医学、酒学、茶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可“补史传之缺”!

爱写笔记的遗老

1286年农历三月下旬,大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杭州城郊聚集了一帮来自各地的前朝遗老,如王沂孙、屠约、仇远等。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有识之士,应一位至交好友相邀,携带作品相续而至。

原来,此时正值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市)陷落十周年,通过与同道交流文学来释放爱国情怀。 这也成为联络故老、抒发亡国之情的最佳方式。

南宋都城临安一景(网络图)

此次聚会的发起人名叫周密,时年54岁。他祖籍山东历城(今济南),曾祖周泌迁至吴兴(今浙江境内)。宋亡后,周密隐居湖州,湖州沦陷后他不得已迁至杭州定居。在他心目中,历城一直是第一故乡。

周密心里一直有一个沉重的负担,即如何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科学的真实性。因为兵戈铁马下,百余年浇灌的南宋文明几乎不存,让周密这样的有识之士扼腕叹息。在此背景下,不少遗老纷纷担起文化科学总结的重担。这里面,以周密为首,包括马廷莺、马端临父子,王应麟等。

周密素以史学家自视,他不仅对宋朝的史料颇为关注,还通过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体裁就是笔记。

选择用笔记来记录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与周密的家学渊源、生平履历息息相关。

周密字公谨,号有很多,如霄斋、萧斋、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等。最有名的号是北窗,由此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其父亲周晋官至富春县令(今浙江杭州境内)。他从小体弱多病,跟着父亲宦游四方。1255年,23岁的周密来到湖州,结识大批文人学者,并通过了吏部的考试。

正当周密想全心著书立说时,传来了南宋灭亡的消息。1277年,湖州城破,周密举家迁到杭州,依附亲戚直至逝世。

四处奔波,自然很少时间静心创作,编写史书更不可能。反复思量之后,他决定采用笔记的形式,把自己沿途听闻关于南宋逸事琐闻、稀奇文物、地理风俗等记录下来。前文所讲杭州文学聚会,周密与众人分享就是笔记书稿。

周密画像(网络图)

杭州聚会没两年,20卷本的笔记科史专著《齐东野语》在周密手中诞生了。

不忘祖本的笔记

顾名思义,《齐东野语》的书名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此书所记非正史内容,二是不忘本源。“齐东野语”是一个不常见的成语,本意即荒唐而无根据的传言,语出《孟子》:“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字面意思是山东东部,暗指周密祖居之地历城,表示自己不忘南宋旧国。

《齐东野语》书影(网络图)

《齐东野语》除了记载南宋史料外,内容还包括文人逸闻、辞句考证、志怪小说、科学小品等,号称正史之外的“百科全书”。书中对史料的勘误、历史事件的考证、字词音义的考辨,都体现了周密严谨的求实精神。所记宋元之间许多朝廷大事,如李全农民起义、“二张援襄”等,都是周密结合史实考证再补充记录,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齐东野语》字里行间充满着周密对南宋灭亡之事深以为耻,对主和派秦桧等恨之入骨,对岳飞、韩世忠等抗金英雄大加赞赏。比如书中多记有岳飞的传闻逸事,如“岳武穆御军”(卷20)、“岳武穆逸事”(卷12等);而卷19的《清凉居士词》则引用了韩世忠被罢免后创作的词,借以直抒胸臆。卷3的“诛韩本末”、“绍熙内禅”等笔记小品,则借故事分析了南宋灭亡的原因。

战斗力强、军纪严明的岳家军(网络图)

内容丰富的专著

周密一直对科学技术、天文历法很感兴趣,《齐东野语》里几十则科学小品可以作证,比如卷5的《律历》、《浑天仪地动仪》、《历差失闰》、《火浣布》等。其中,《汉改秦历始置闰》(卷13)一文,周密分析了春秋时期置闰与前代置闰不同的原理。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他引用《史记》的相关材料,并进行科学的计算。这种记录在其它古代笔记中颇为少见。

《齐东野语》今本目录(网络图)

《齐东野语》所记载的科学笔记涉及到地理、天文、历法、物产、风俗、园艺、医学等,内容非常广博。如天文方面,“景定彗星”条记载了景定五年(1264年)农历七月初二甲戌时辰彗星出现的情况。园林艺术方面,“马藤艺花”条记载如何培育非时令花开花结果的方法:“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纸竹置花其上……经宿则开。”

科普方面,《齐东野语》最为人称道的是一则“金凤染甲”的笔记。“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或云此亦守宫之法,非也。”此资料说明当时人们已会制造染甲材料,通过研究此则笔记,我们知道,南宋时期,由于科学的发展,民间染坊日益增多,染织技术也日趋成熟;生产过程中,人们总结经验,发明了“用凤仙花加明矾捣碎”的染甲技术。不得不说的是,凤仙花染甲的习俗流传到现在,河南等地百姓也用它来染甲、染发,并称这种花为“染指甲草”或“指甲花”。

凤仙花染指甲。(网络图)

后记

《齐东野语》问世后,只是在遗老间流传,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一则,周密的诗词写得太好了,以至于后人多记住了他的诗词,忽略了这部笔记专著。二则,元朝对汉人很轻视,对汉文化也不关注。

幸运的是,此书得到后世学者的重视。清朝乾隆帝将此书选入《四库全书》,主编纪昀称此书“足以补史传之缺”。沧海桑田,经历各种战乱,《齐东野语》完整地保存了下来。1983年,学者张茂鹏主编《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时,慧眼识珠,细细点校 《齐东野语》,入选系列丛书,并由中华书局出版。自此,这部由南宋遗老辛勤创作的科史笔记终于进入大众的视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1、文献《宋代笔记文史》,郑宪春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论文《从<齐东野语>看周密的求实精神》,作者魏丽娜,安徽文学,2008年12期。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