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乱舞的“亚洲万圣节”

群魔乱舞的“亚洲万圣节”

许多国家都有关于鬼怪的传说、节日和文化,如我们熟悉的西方万圣节、中国中元节、日本的百鬼夜行等。而在泰国,这个千佛林立、90%的国民都信仰佛教的黄袍佛国,鬼怪元素是绝对少不了的。

在泰国东北方向黎府的丹赛地区,有一个关于鬼怪的节日庆典—鬼面节(PhiTa Khon & Bun Luang Festival)。节日通常为期三天,而每年的这个时期,这个泰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将会进入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三天。

丹赛不大,只是泰国东北部一座被山峦环抱的静谧小城罢了。正因了“皮踏倥”(PhiTa Khons)的存在,丹赛一跃成为世界鬼怪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在鬼面节上,你将看到许多戴着鲜艳长面具、身着奇装异服的人,他们正在扮演的角色被称为“皮踏倥”。毫无疑问,“皮踏倥”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最具宗教性的文化符号。

关于“皮踏倥”名字的由来,据说是从“PhiTa Kon”这个短语演变而来,英语中的意思是“鬼跟着一个人”。很久以前,丹赛的村民们就相信,鬼魂会从森林里出来追随佛陀。

在鬼面节的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皮踏倥”来。他们头冠上描绘着繁复的传统花纹,接下来两道狭长的眼睛,嘴部是大面积露出的獠牙,夸张又生动,令人过目不忘。此外,每个皮踏倥都会佩带武器,比如一把剑、一根长矛。他们还戴着牛铃,走起路来簌簌作响,类似雨声。

皮踏倥的面具一般是他们自己手工制作的,花费了不少巧思。过去的规矩是,面具在节日结束时会被扔进河里,寓意为和霉运的告别。但随着鬼面节的大热,这些面具在设计上更加复杂精致,人们通常会把它留到来年重新使用,或留着做纪念。所以,如果得到皮踏倥赠送的精美面具,将是无比幸运的一件事!

整个游行将在丹赛地区持续三天,游行的队伍汇集了附近各个村落的村民。大家将花车妆点成想要的主题,用大捧的鲜花盛装打扮,车头再“坐镇”一两个身着传统服饰的美女,仿佛一场村落间的“选美大赛”。

待花车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后,皮踏倥们就上场了。千万不要以为亚洲人都生性内敛,说到玩乐,泰国人可是当仁不让。即便是在丹赛这样偏远的小城,你也能看到皮踏倥们载歌载舞,动作比装扮更引人注目。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被他们拉进游行队伍一起玩闹,而被拉进去的人也绝不拘谨,很快就能随着热闹的气氛一起舞动起来。

在游行队伍中,还有一群特别扎眼的“泥人”。他们全身覆盖着厚厚的泥浆似的东西,扮作很久以前在森林里居住的、因劳作而皮肤黝黑的村民。“泥人”们手持短竹竿,在地上砰砰地敲出响声。其他人会携带竹子托盘、桑叶和草药紧随其后。

再后面,还有农夫和渔民队伍,他们要展现的是丹赛人以耕种和打鱼为生的传统生活。“农夫”们的腰间系着笨重的“水牛”,看起来笨拙又可爱,“渔民”则拖着长长的渔网,慢悠悠地跟在后面。

不光泰国的“鬼”,世界各国的“鬼”都会来凑热闹。传统的皮踏倥、稀奇古怪的黑炭鬼、吐舌头的稻草人、拖着木屐的贞子……他们穿梭于人群中、商铺里,还会成群结队占据马路!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这样的奇观: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鬼怪们,集体出现在这个东南亚小城的街道上,四处游荡。你永远不知道一回头会看见怎样一副惊悚的面孔,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鬼面节上总是尖叫频频了。

当然了,鬼面节不仅仅有惊悚元素,还有一些欢乐的cosplay。我就曾见过尖嘴獠牙的皮卡丘,随着皮踏倥们一起跳舞,让人忍俊不禁。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就是“泰国版的万圣节大游行”。

除了热闹的游行,发射“火箭”祈雨也是当地人相当期待的节日活动。这是泰国东北部的特色传统民俗,村民们用塑料管、竹子或木头制作简易的竹火箭发射上天,以此祈求天空降雨。

尽管是手工制作的火箭,升空场面却蔚为壮观。火箭有圆形、筒形两种,圆形火箭四周往往绑
有装饰品进行点缀,旋转升空时力求好看。而筒形火箭以直线升空,强劲的冲击力瞬间吸引眼球。

流程并不复杂:先用木头搭建简易的倾斜发射架,将竹火箭安装固定好,几个人挑着长长的竹竿同时点火,白色的浓烟便呼哧呼哧地从火箭底部喷射出来。随着一声巨响,火箭瞬间冲出去,轨迹一直延伸到天际。终于,在肉眼几乎看不到的地方,燃料烧尽的火箭躯壳一头坠落下来,抖出一个颜色鲜亮的小小降落伞,慢慢飘到地面—既不会误伤人畜,又可以让人们知晓它降落的位置。

在泰国人眼中,雨神高居于天上,而火箭则象征着渴求水的“巨龙”,见到火箭,雨神就知道要降雨了。如果“火箭”被点燃之后飞得很高,就预示着农作物将获得丰收。其实,泰国的雨季从7月开始,这场大雨往往有求必应。但可爱的泰国人乐在其中,对这一信仰也更加笃定。

在鬼面节上,有许多佛教的元素。无论是人们面对着僧人虔诚地合十祷告,还是路边比比皆是的献祭鲜花,佛教文化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而鬼面节的终点,也是一场富有深意的佛像游行。

节日的最后一天,村民们将聚集在“领袖”家中共同祷告祈福,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国游客皆可参与。祷告结束后,游行队伍将一路浩浩荡荡地出发至临斋寺,皮踏倥们也参与其中。领袖坐在白色火箭状的宝座上,由4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路抬着前进,后面是同样被抬着的僧人们。最后一个宝座看起来轻飘飘的,却被最周密地保护了起来—这正是本次游行真正的主角:一尊小小的、金光闪闪的释迦牟尼佛像。

领袖一路上向人群中抛洒硬币,寓意祝福。而人们也争先恐后地簇拥在担架身边,兴奋地争接硬币。对于信教的泰国人来说,这可是莫大的恩泽,“抢”到的硬币越多,收获的幸运便也越多。到寺庙门口时,人们必须搭着前面人的肩膀才能保持稳定前进,因为实在太拥挤了。

将佛陀护送至寺庙内安置好,是鬼面节每年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场地的限制,大部分人必须留在寺庙外,而寺庙内僧人们将进行虔诚的诵经仪式。此时无论是庙内庙外,人们皆静心祈祷,一片沉寂。恰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为古老的寺庙镀上一层淡淡的金光。诵经声中,神圣的气氛笼罩着每一个人。

鬼面节上既有热闹欢庆的游行,也有安静肃穆的祷告。泰国人就是这样,用民族的天性重新定义了佛的意义。无论对泰国传统佛教文化了解多少,在亲身参加过这样特别的仪式后,人们一定会对泰国人与他们的佛教有全新的感悟。

作者:七七
      来源:《看世界》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