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的暗杀风云

克格勃的暗杀风云

导语:想保住苏维埃政权就必须对于所有反革命力量采取“革命的恐怖”,列宁下令捷尔任斯基成立了一个专门“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来保卫苏维埃政权免受阴谋颠覆和镇压犯罪。这个委员会简称“契卡”,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苏联最大的安全情报组织——克格勃。

1917年当时俄国的形势错综复杂,在外部有德军不断的向彼得格勒逼近,沙皇军队的高级军官也不断的纠合自己的余部试图快速扑灭这场革命。在这场明争暗斗之中,推到了角落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一方,为了急于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就不免重拾在俄罗斯政治斗争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最阴暗手段——暗杀。

从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的核心领导成员就有三人遇刺。1918年6月20日,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刊物《红色报》的负责人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在彼得格勒街头遇刺身亡。两个月后的8月,革命领袖列宁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向群众讲演时候,无政府主义分子卡普兰向他开枪将其打成重伤几乎危及生命,也就在同日“十月革命”重要领导者之一、时任彼得格勒契卡主席的乌里茨基也遇刺身亡。革命领袖们尚且遭到如此高频率的刺杀,其他各地革命骨干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甚至许多到乡村执行“征集余粮”任务的工作队成员经常晚上外出时候会遭到冷枪袭击。

这种斗争形势中,作为苏维埃的“盾与剑”契卡组织当仁不让的继续冲在了第一线。原本在“十月革命”后一个月,列宁根据形势就作出判断,未来如果想保住苏维埃政权就必须对于所有反革命力量采取“革命的恐怖”,他下令捷尔任斯基成立了一个专门“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来保卫苏维埃政权免受阴谋颠覆和镇压犯罪。这个委员会简称“契卡”,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苏联最大的安全情报组织——克格勃。

契卡在这场斗争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精神,除了依靠工人群众的支持四处追捕反革命势力之外,还通过渗透等手段把美英等国外交官员参与的暗杀叛乱组织一网打尽。对于那些逃亡国外继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势力,契卡也没有忽略放过他们,借着大量的“白俄”(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者)纷纷逃往他国的浪潮,契卡也顺势派遣了大量的情报人员前往,将红色政权警惕的眼光向世界各地延伸。

经历了这一番血雨腥风搏斗的契卡,不仅仅见识了反革命力量是如何暗杀的,更加洞察了和熟悉了暗杀是如何策划组织的,加之契卡建立的宗旨就是要对反革命施加“革命的恐怖”,那么用反革命势力的同样手段在国外对待他们,在契卡领导人看来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段历史无疑对契卡及其后来继承者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对于契卡来说,利用暗杀方式消灭在国外的“苏维埃敌人”没有什么道德障碍,不同于在国内是安全保卫组织的身份,在国外的契卡是一个情报组织,如果刺杀行动闹得沸沸扬扬显然不利于自己在当地的生存,而且也会有损苏联的国家形象。这一点在格伯乌(契卡在1925年改名国家政治保卫局后的简称)人员对曾经的革命领袖之一、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刺杀行动中体现无疑。

托洛茨基在与斯大林的政治斗争失败后被驱逐出苏联,不得不流亡墨西哥。介于托洛茨基在布尔什维克党内曾经的地位以及列宁战友的身份,他不仅是对联共(布)党内颇具影响,乃至在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内都有相当的追随者。

在斯大林看来托洛茨基这个曾经潜入党内的敌人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显然比正在对峙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危险。既然是作为“苏维埃最危险敌人”,苏联政府显然认为就有了除掉他的“充分理由”,这一个任务当然交给了格伯乌。

可是在执行这个任务时候,格伯乌就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们招募了一个年轻的西班牙共产党员拉蒙·梅尔卡德仅仅考虑到他能够接近托洛茨基,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让他能够悄无声息的完成行动,结果他们既没有对梅尔卡德进行必要的特工手段训练,更是让梅尔卡德自行选择刺杀用的武器。

梅尔卡德也只是考虑了登山冰镐便于隐蔽携带接近托洛茨基并未考虑其效能,也没有周密规划行动的流程。在刺杀中梅尔卡德遭遇了托洛茨基的强力反抗,虽然最后他还是给托洛茨基造成了致命伤,可是也因此没有能够逃离,最后使得整个案情大白于天下。

冷战开始后,东西方两个阵营的高度对峙,无疑让在对抗第一线的克格勃(格伯乌在1954年改组而来)对于此类行动做了更多谨慎的考虑。他们不仅开始对于执行刺杀行动的特工人员进行专门的训练,同样还专门设立了各种技术装备研究机构专司开发各种刺杀专用的特殊武器或者毒剂等等。

事实表明克格勃的这种努力没有白费,虽然众人纷纭认为克格勃搞了相当数量的暗杀活动,但是真正被切实揭露出来的不过是博格丹.史塔申斯基执行过的两次。这还是因为作为克格勃专业杀手之一的博格丹.史塔申斯基因为跟其德国妻子的婚姻遭到了克格勃的阻挠,因而心生不满最后叛逃到了联邦德国并且向当局自首。

出生于乌克兰的博格丹.史塔申斯基因为家庭成员跟“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有牵连,被克格勃作为把柄将其控制,不得不在接受特工训练后担负杀手任务。当他摸清了这几个人物活动规律和生活环境之后,克格勃向其下达了进行暗杀的指令并且提供了专用的毒气钢笔手枪。

这种毒气钢笔手枪大约就是一个钢笔形状的钢管,只不过一端留出枪口另一端装有扳机。在其内部与扳机相连的是一枚装药量很小的无头子弹,中间是一个连接着活塞的连杆,靠近枪口一端则安装了一个装满氢氰酸液体的小玻璃瓶。当杀手将这支“钢笔”形状的手枪对准目标脸部的时候扣动扳机,子弹产生的燃气会推动活塞连杆猛的打破玻璃瓶,将剧毒的氢氰酸成雾状喷向目标。暗杀目标会因为猝不及防吸入毒雾瞬间倒地死去。

作者:董健
      来源:《世界博览》2018年第07期